APP下载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战略研究

2009-06-29苏回水

消费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农村

苏回水

[摘 要]构建和谐良性发展与动态平衡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对于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有效提高资源在农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目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研究,诠释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 金融生态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004年,周小川行长在年度“经济学50人论坛”所作的《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概念引入金融领域,在国内外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浪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农村金融业发展的诸多问题正严重束缚我国金融生态建设的发展,因此构建一个和谐良性发展、动态平衡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建设,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援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的流动性取决于金融生态。一个和谐良好的生态金融环境,商业评级高的地区,在资金的调度、信贷规模等方面产生倾斜,更多的资金就会向这个地方流动,形成资金“洼地效应”,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和便利。同时,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农村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土壤,完善的金融生态有利于为农村金融业发展提供公平、高效的外部环境,促进农村金融也发展的多元化。

一、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薄弱

农村金融作为金融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按协调性理论应同步改革,以解决其配合程度或适应度问题,建立起服务于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不同的市场经济主体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然而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转轨的复杂性,使农村的金融体制改革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尽管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明确提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基层各部门各地区切实加强了三农的工作,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基础仍然薄弱、面临的问题诸多,主要体现在:(1)农业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匮乏。据统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农村投资24124亿元,仅占14%。同时,每年农村的建设资金却不断的外流。(2)农业经济发展缓慢。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而农业增长率只有5.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3)农村人口多。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2135万人,占54.3%。(4)农民收入较低,城乡收入差距程扩大趋势。2008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而农村人口占54.3%,差4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超过1万元。

(二)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社会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是金融业得以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经济和社会迈上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农村诚信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存在社会信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审计、信息披露等标准不高,中介服务不规范,提供虚假资信证明甚至协同贷款欺诈的现象。一些企业利用破产法的不完善,以破产恶意逃废债务,导致大量银行业呆坏账增加,加上一些农民缺乏诚信观念和还贷意识,严重破坏农村生态金融环境。

(三)农村金融法律环境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提供的一些金融服务是属于过渡性的、或者是超前的,很多金融服务存在着法律上的空白,导致金融机构面临非常大的制度化的生存风险。同时,由于农村法律建设的滞后性,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执法效率地下,司法执行难、时间长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例如破产法律、入股者保护法律等不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不能实现优胜劣汰,政府提供高成本的非市场干预机制导致风险累积,破坏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动态平衡。二是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农村金融监管体制不健全,导致执法环境不佳,金融欺诈、诚信危机严重动摇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机制。

(四)农村资金流失与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相矛盾

农村金融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信用手段筹集农村建设资金,优化配置农村金融资源,实现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然而,自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国有银行收缩县(及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之后,金融机构陆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也逐渐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主体功能也出现异化现象。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资金利用利润率低,导致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入城市,使农村建设资金更为短缺;另一方面,农民又很难从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进而导致农村资金循环链出现断裂,资金供求关系遭到破坏,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五)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失衡

与大中城市金融市场相比,农村金融市场主要是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而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几乎没有,致使金融业风险管理功能薄弱,风险也高度集中于银行。这种结构的失衡也使得农村金融业的服务体系匮乏,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农村金融业的结构失衡也体现在银行内部,银行提供的大部分是生产性贷款,而消费性贷款较少;短期贷款较多,长期贷款较少;金融品种单一,基本上只有货币市场,而资本市场和保险等金融市场极少。

(六)农村金融人才缺失,管理水平跟不上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文化程度较低、素质差,对于现代金融的内涵、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不精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素质问题日渐突出。在管理上,由于缺乏高素质人才,造成银行机构自理普遍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薄弱,经营机制不完善。

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夯实农村金融生态基石

经济决定金融,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必须通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吸收更多的资金,增强货币创造能力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提出的金融需求越多,从而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当加快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互相依托又各司其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同时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其独立自主、自主盈亏的能力,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防范风险的控制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和宏观环境。

(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生态信用环境

作为金融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诚信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全面的、广泛的,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序运行的前提,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首先,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诚信意识,努力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其次,由政府主导建立信用信息库和农村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平台,即建立政府信用信息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系统等四大信用信息系统,从根本上减低银行诚信成本。再次,认真开展企业资信评级工作,实现由信用机构对企业资信的客观、公正评级。企业应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主动接收银行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最后,农村各金融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树立良好的信用,并借鉴采纳外部评级结果,使其内部评级和内部信贷的审查相对接。

(三)强化农村金融法制建设,夯实金融生态的法治环境

首先,尽快修订完善《破产法》、《刑法》、《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严肃追究恶意逃废债务的自然人和企业法人代表的刑事责任,从根本上加大法律的威慑力。同时,在《商业银行法》的基础上针对农村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出台《合作金融法》,以保证农村合作金融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支持司法公正原则,保障政府信用,杜绝行政干预。最后,依法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对监管部门认定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加强法律监管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而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协调健康发展。

(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控制农村资金的流失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缓慢,生态金融自身的协调能力较差,不能达到资金的有效配置。因此,要构建一个和谐的、的可持续快速协调的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就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增大投资力度,做到政策有保障,资金有保障和技术有保障,引导投资,着力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增加金融产品的多样性,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控制农村资金的流失。

(五)构建一个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

构建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改善金融组织体系,是完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一是要增加农村金融的竞争主体。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活跃性,包括: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重返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正规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保险机构、证券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二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平台。金融监管当局要深入农村,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保障。

(六)吸收高素质金融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采取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等高素质金融人才流向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人才的配置。其次,建立农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人事管理理念。

再次,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的发展前景作为吸引高素质人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对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培养与建设新农村金融市场相适应的高素质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

[2]张凤君。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0)

[3]韩艳,李翔。构建和谐完善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J]安徽农业科学,2006,(3)

[4]廖康辉。浅论农村生态金融环境建设[J]湖北农社会科学,2008,(9)

[5]张菊菊,张敏。对我国农村生态金融的思考[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4)

[6]毛如雯。关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J]经济师,2008,(1)

[7]金永红,吴江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J]上海商业,2007,(3)

[8]袁冰。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3)

[9]申维娜,孟彦军。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改革思路浅析[J]当代经济,2009,(2)

[10]赵险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7,(8)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