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引发“复苏”热议
2009-06-29李攀
李 攀
倾向于中国经济已经复苏的经济学家越来越多,争议的焦点从之前的“见底”与“复苏”转为复苏的性质,即是短暂复苏还是可持续的复苏。
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根据对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的经济形势研究判断,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底部。尽管目前外部环境比较恶劣,但中国经济指数却在强劲反弹,日前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已持续5个月反弹。另外,企业去库存化的迅速推进,陆续呈现效果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在不断印证着这一判断。他认为,最坏的时期已过,在快速的信贷投放和政策刺激项目带动下,预计今年的中国经济会有一个比较强劲的环比反弹,GDP达到8%左右的增长目标是可以期待的。
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回升后,5月5日,里昂证券公布的4月制造业PMI较3月大幅上升,这是9个月该指数首次站上分水岭。
一般来说,官方制造业PMI指数的统计口径主要在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大型基建项目,而里昂证券的统计口径主要在于私人投资领域。
数据掐架孰是孰非
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衰退。PMI指数站上50%大关,反映出经济复苏面由政府部门投资在向私人部门投资蔓延。同时,PMI指数是工业生产的先驱指数,此举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工业生产的反弹仍可持续。
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更为乐观,他们的结论是:2009年我国GDP增长率将达到8.3%。但是,更多谨慎的经济学家认为,总的看来,在中国经济结构性复苏的路径上,未来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全面复苏,下半年出口部门企稳,房地产市场回升,带动经济从结构性复苏转向全面复苏,呈现“v型”反转;二是结构性复苏转变为“w型”的二次探底,风险因素也在于出口和房地产市场。
5月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4月份,全国发电量2747.6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3.55%,较3月份的2%降幅有大幅下滑。这一数据使市场困惑,即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出现“背离”现象,有些数据支持复苏,有些数据则不乐观。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相比PMI,发电量是更为真实的宏观经济数据。
不排除二次探底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表示,美国经济“见底”信号显著。其中,房地产价格较为平稳,投资额回升,使市场谨慎乐观。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看,资金不想错过经济“见底”的机会,正在快速推高资产价格。
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信贷投放,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见底”或许基本可以确定,目前正运行在“见底反弹”的轨道上。但是,反弹能否持续,能否进—步形成反转走势,而不至于反弹一段时间后出现“二次探底”,则仍有待观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1日发布调查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自去年12月份以来,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回升,与去年11月份创下的最低点相比,目前已经上升了15个百分点。在4月的数据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5和2个百分点,分别达到57.49和56.6%,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