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2009-06-28盛瑞建
盛瑞建
[摘 要]本文言简意赅的描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并重点探讨了今后计算机在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 现状 建议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微机硬件技术异常迅猛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平台,使我们在数年前还难以实现的梦想成为绚丽的现实,功能强大的软件更让我们如虎添翼,运行如飞。在这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工程造价受益匪浅,取代以往难以忍受的繁琐劳动变得异常轻松和简单。技术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优良的手段,但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现在人们已经感觉到建筑领域中的CAD技术不再是少数计算机工作者的专长,而是每一个建筑造价师、设计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缺少CAD技术的支持,一个造价师很难有所成就。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够对工程造价系统进行搜集、加工、整理、运算、分析、预测、辅助决策、传递、储存、维护和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它既包括代替人工繁琐工作的各种日常处理系统,也包括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信息、协助领导者进行决策支持的系统。也就是说,它用系统思维的方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辅助人们为工程造价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涵盖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得到了业内外人土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己经有一些省、市造价管理部门或商业公司建立了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站,但是,还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就是提供估算、概算、预(结)算或提供价格信息和政策文件等单项、几项信息服务,功能单一且分散,独立的处理系统较多,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没有数据交换接口和共享数据库,而且内部的数据库没有规范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信息标准化管理,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建筑市场的需求还有相当人的差距。具体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从工作人员的能力上讲,开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应用及管理又懂工程造价专业知识的人才,长期以来,由于不重视对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才的教育培养,致使该行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缺少强有力的开发队伍,工程造价管理和软件开发结合不够,使得日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展缓慢。
2.从应用局面上讲,由于缺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特别是缺乏科学发展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没有可依据的全国统一标准,大大降低其应具有的权威性。现已采集和积累的部门或地方工程造价信息,包括工程分类、材料分类、材料编码以及指标和价格的内容都是按照部门或地方习惯来划分,只适用于部门或地方,欠缺全国统一的标准依据,使其在更大范围的权威性上也大打折扣。
3.从开发技术层面上讲,现有的工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重复开发严重,层次低,水平不高。目前已经建成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站,一般都只提供当地工程造价定额、指标、指数,还有政策法规、调价文件、材料价格各方面的信息。从业人员所需的继承性、综合性数据无法从许多分散的系统中提取,更谈不上信息共享,有的只限于网页上数据的使用,没有做到与智能化数据库建设的有机结合。网页维护和更新慢,信息实效性不强,服务的空间非常有限。有的软件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管理。
4.从认识层面上讲,相当一部分领导和业内人士对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认识不一,重视不够,缺乏对管理信息系统科学性和重要性的完整认识。宏观统筹组织不利、不统一,领导安排乏力,各部门、省、市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市场需求也不十分迫切,这是建立全国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针对目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侧重于营造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这一根本目的,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要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必须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所说的竞争力指在国内建设工程市场保持竞争优势能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要紧紧围绕着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个主要目标来开展。为了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必须掌握信息资源,许多有远见的领导者都已感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工程造价管理竞争能力的核心,是长期努力的结果,所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务必明确,并需要把它用来作为衡量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成败的标准。
2.加快培养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人才,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最终决定于人力资源。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大量的各类层次的适应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队伍,满足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着重做好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奠定基础
开发各类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培育信息需求市场,建立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统一标准和格式为基础,建立完整的工程造价信息库体系,把建库、联库作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实现工程造价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信息技术来管理和实现。利用软件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目标施工作业的协同,不同部门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的预算(施工预算、施工计划、实际成本)管理并自动反馈到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预算成本管理程序,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反映施工成本控制的最新的实施状况。这样施工企业不但能够获得预定的利润,而且还很可能获得远远大于计划的利润,并为以后的投标报价、施工成本管理等积累宝贵的资料。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亦必将为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计算机知识考试教材》
[3](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2004。
[4]《建筑工程造价》中国计划出版社
[5]《施工技术》1999年11期
[6]《建筑安装工程概算与招标报价》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微机创作彩色建筑效果图技术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