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高校视野下的高校危机管理探究

2009-06-26王东辉谭晓玲

文教资料 2009年14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

王东辉 谭晓玲

摘 要: 危机已成为高等教育组织环境的常态,高校遭遇的许多突发危机事件,严重制约高校的和谐发展,加强危机管理已成为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诉求,必须从高校和谐发展的角度,树立危机意识,树立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

关键词: 高校危机 危机管理 和谐高校

目前,构建和谐高校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交织在一起,使得高校办学和发展承担着更多社会责任和不确定的因素,一些突发危机事件不时出现,严重影响和干扰了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生活秩序,有的甚至使高校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极大伤害,严重影响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高校的构建。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从构建和谐高校的角度,审视高校的各种危机,以进一步加强危机管理。

一、高校危机及危机管理

从高校管理的角度理解高校危机,国内外学者有着较相似的认识,即都认为“凡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事件,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教学设施造成破坏以及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均称之为高校危机”。[1]一般说来,高校危机事件可分为自然性危机(发生在高校)、社会性危机、高校设施性危机、高校管理类危机。自然性危机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灾,如地震、暴雨引起的山洪、台风、飓风、雷电、流行性传染病和其他自然灾害;社会性危机如大规模学潮、恐怖袭击和信仰危机、心理危机、人生观受挫等问题引起的自我伤害,以及相互施暴等,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校设施性危机事件,如校舍损害或倒塌、网络问题,以及电脑病毒引起的学校运行危机、学校的体育健康设施因维修不当或防范措施不当或长期没有维修对师生造成的伤害,等等;高校管理类危机事件近几年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领导换届、领导作风、渎职失职、财物危机、生源危机、学术腐败、教学质量下降而造成的形象危机、后勤管理滞后,以及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治安管理松散、歹徒侵入校园,等等。

由于危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危机管理也就成了现代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反映着现代人的一种理性生活方式,危机管理指的是“建立和维系各种重要关系,研究和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可能会出现的对组织有破坏性影响的问题或事件采取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问题或事件对组织的不利影响”。[2]对于高校来说,危机管理是一种产生于灾难应对过程的智慧体现,高校危机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危机管理专门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是负责危机信息的收集;制订反危机战略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日程;判断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并评估其危害的风险;危机的防范;监督危机管理日程的实施;进行危机管理教育和训练;危机发生时,协调学校各院系、各部门进行反危机行动,等等”。[3]

二、加强高校危机管理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诉求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本已充满不确定性因素的社会生活注入了更多的变量和参数,“由工业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现代性对人类社会现有状态的每一个领域哪怕是很小的领域都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4]任何地点发生的局部危机在网络技术扩散效应的作用下,都很快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转化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机构存在,危机也就由此成为高等教育组织环境的常态。高校遭遇的许多突发危机事件,不仅会威胁高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会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对整个校园乃至社会公共生活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是全方位的。当前,构建和谐高校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和谐高校就是高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是高校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高校的和谐必然是整个高校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但突发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状态不仅构成了对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师生生活秩序的威胁,而且会使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高校稳定、改革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危机管理不仅是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管理重要内容,而且是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崭新课题,已成为构建和谐高校的至关重要的管理诉求。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是—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存在“两重两轻”现象:重日常管理制度建设、轻危机管理体系建设,重“事后动员”、轻“事先预防”,致使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没有应对预案而常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恐慌局面,往往造成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高校的构建。加强高校危机管理目的就是保护学生、教职员工及在校有关人员的生命和健康,以及个人和公共财产,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环境,从而进一步实现高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

三、和谐高校视野下的高校危机管理实现

(一)着眼高校的和谐发展,树立和加强危机意识。

目前高校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危机防范意识普遍较差,而高校所面临的形势发生巨变,生存和发展遭遇空前挑战,突发事件出现的机率大增,危害性也更加空前,严重制约高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应对“危机”,已成为高校管理者的无奈而又现实的选择。高等学校应从战略的高度,着眼高校的和谐发展,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建立危机预防观念,并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的危机预防训练,让每个人都有全面生动的危机管理概念,做好心理和实际准备,直面危机,都能针对早期的危机警讯加以察觉,能防范于未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阻止危机发生,那么便能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二)树立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法治是和谐高校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我们加强危机管理应树立的理念。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危机管理背后最大的隐患是高校法治观念的淡薄和法制建设的不健全。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法治观念的淡薄,在危机处理中,高校往往以“突发事件处理”的名义处理,遵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操作原则,很显然,这种处理危机的方法已经失去了危机管理的意义。因此,高校在危机管理中,必须从法治的高度加强危机意识,大力加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规法纪教育,对其制定的行为准则和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使全校师生员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政策制度,了解各种危机事件如果发生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高度树立危机防范意识,自觉防微杜渐,防范危机于未然,同时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责任人,以批评教育为主,并根据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严肃性,还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合法的危机处理程序和步骤,形成科学合理的危机处理机制。

以人为本是和谐高校的价值纬度,它要求高等学校在危机预防中要从“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角度来高度重视危机管理,防范危机于未然,而且在危机处理中高度尊重人权,最小限度地避免与个人权利的冲突,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将教职员工的利益放在危机处理的首位,因为“从管理理论的角度看,高校危机管理还是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理念在现代高校管理中的基本体现,是现代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校园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的进步,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三部分。“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因此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要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尊敬老师,勤学守纪、胸怀大志,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学校在教育中要有目的地以学生的心理疏导为主,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教师之间,要杜绝“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相互理解配合,讲究团结协作意识,为学生树立榜样,建立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高校应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建立待同学为朋友的师生关系,给予每一位学生以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建立待教师如英雄的干群关系,给予每一位教师以学校主人的地位尊重,服务、帮助和热心指导。和谐的高校应给师生员工提供安全感、归属感和信任感。特别是高校的领导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个人与群众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体作用和群众作用的关系,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改革和创新。

(四)立足构建和谐高校,建立全面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

协调高效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应包括以学校、社会、社区为一体的高校危机预防体系和全面的高校危机处理体系。

1.整和社会力量,构建以学校、社会、社区为一体的高校危机预防体系。在危机管理方面,高校仍然缺乏科学、系统、高效的管理体系,教职工和学生的危机意识差,危机教育和研究滞后。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以学校、社会、社区为一体的危机预防体系,树立“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即改变以往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管理主体的单一性、时间的滞后性、范围的局限性和机制的应付性等惯用做法,与社会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构建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力求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危机管理模式。这样,在危机管理工作中,高校才会受益于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体系,在危机应急处理过程中,能够即时得到社会的帮助。

2.构建全面的高校危机处理体系。全面的高校危机处理体系应包括高校危机处理的组织机构、决策机制、沟通机制和危机恢复机制。(1)建立高校危机处理的组织机构。我国高校目前在危机处理组织机构方面的建设基本停留在临时组建危机处理领导小组这一阶段,这样临时组建的领导小组事先没有制定一个有效的危机处理计划,无法有效建立相应的危机培训和教育机制,危机处理的效果甚微,危机处理的成本高,这跟我们和谐高校的构建之要求相距甚远。从高校危机处理机构的功能角度可将其分为决策小组、执行小组和咨询小组等。(2)建立高校危机处理决策机制。高校的危机处理组织中由决策小组完成各项行动的决策,当危机发生时,决策小组应根据执行小组及咨询小组提供的综合信息做出决策,当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征,使得决策小组必须在时间不充分、信息不充分、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这对决策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3)建立高校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清晰的信息沟通路线对成功地管理危机事件非常重要。在制定危机管理计划的过程中,在地区、高校及社区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十分重要的。(4)建立高校危机恢复机制。建立高校危机恢复机制是高校危机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总是给高校带来一定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害和危害。危机恢复扮演着善后角色,职责履行得好,不仅可以把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害性后果降至最低,还可能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危机恢复机制包括:首先向各有关方面报告危机处理的经过和结果,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有关工作的意见;其次是设计出学校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改进相关工作的操作方案;再次是对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付出了努力的校外机构和人员及学校周边受到影响的居民进行情况通报并表示感谢;最后是积极开展危机研究和教育。

参考文献:

[1]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VOL 7.

[2][3]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4),VOL 15.

[4][德]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

[5]耿申.学校危机管理:灾难中生长的智慧[J].教育科学研究,2003,(11).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
建立应急管理总体框架与三级机制的研究
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