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009-06-26曹衍江
曹衍江
摘 要: 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保障体系现状的分析,借鉴现代国内许多走在后勤改革前列高校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作者试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索出一条适合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后勤保障体系的路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壮大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支撑。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新建本科院校 后勤保障体系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机地组成了高校的办学活动,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校稳定和安全的核心。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后勤工作实践和对后勤工作内涵的理解,以及对国内同行业改革的关注,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后勤保障体系构建的紧迫性,总结归纳了一些观点,以供同行商榷。
一、对高校后勤工作和新建本科院校后勤保障体系现状的认识
后勤工作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保障服务,为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保障服务,由于其服务对象是教师、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具有学历层次高、偏好高档、期望得到福利、需要多元化等特性,因此后勤服务团队不仅要有灵活的工作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凝聚力、高素质的员工服务队伍。
我国现有新建本科院校208所,约占普通本科院校的1/3。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较好的专科院校升格或是由几所同层次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1]作为与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生活息息相关的后勤保障体系,必须尽快适应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但目前的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导致后勤服务保障响应慢,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具体存在问题如下:一是管理体制死板,责、权、利脱节。二是运行机制不灵活,管理欠科学化:①缺乏细化的服务标准,服务行为随意性大;②缺乏严格周密的服务程序;③缺乏科学的监控措施;④缺乏有效的绩校考核体系。三是后勤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建本科院校的后勤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办学规模和层次的迅速提升,学校后勤应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改革过去陈旧的观念和模式,逐步建立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后勤保障体系,为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科学发展观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在高校后勤工作中,低成本、高效率的后勤服务是有效控制办学成本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后勤服务团队不仅要重视社会效益,同时还要重视经济效益,[2]要最充分地调动最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发展而不是回避的态度正确处理和对待后勤服务管理与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有效实现高校后勤的保障和服务职能,确保学校的安全和稳定。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统筹兼顾。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要落实和实施好,统筹兼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做到统筹兼顾,就要分析各方面的情况和矛盾,找到协调、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的正确办法,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利益,化解一切消极因素,如此才能充分调动积极因素。[2]当然,统筹兼顾也不是搞平均主义,既要承认差别,又要使各个方面的利益都得到体现,如此才能促使高校后勤改革在总体方向上得到协调和平衡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制定制度和政策措施要体现人性、尊重人权,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维护好后勤员工的根本利益。
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现安全、高效、低耗的后勤服务,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的宗旨和核心,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后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为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出适合各个学校校情的有效途径,在各个工作层面做到有所突破和创新。这种突破与创新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遵循有利于提高学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的负担,有利于降低后勤服务成本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的原则。[3]这里笔者结合本校的基本实际浅述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的几点看法。
(一)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适应学校事业的发展。
目前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合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后勤服务内容已不仅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且融入了具有一定企业化性质的经营性市场需求。因此,学校后勤在管理上应探索实现由事业后勤向市场后勤的体制转换,尝试和模拟企业化管理运作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降低办学成本,为学校和后勤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在体制转变中要处理好后勤市场化管理机制与学校事业型管理体制的关系、后勤的企业性质和学校教育公益属性的关系及后勤保障服务与经营服务的关系,逐步强化后勤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效益化的特点,有效实现后勤服务的保障稳定和服务育人功能。
(二)以重点工作为突破,逐步建立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后勤保障体系。
以抓好后勤服务的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把饮食服务作为实现师生满意的后勤服务工作突破口,按照“严格成本核算、实施目标管理、落实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以保本微利的原则集中精力办好学生大伙食为基础,逐渐探索引入竞争机制,丰富小伙食的办餐层次为目标,化小办餐单位,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各餐厅,充分给予餐厅自主经营管理权限,提高办餐效率,以满足广大师生多层次、多元化的饮食需求。
把加强能源供应和水电管理作为重点工作,逐步改造陈旧的水电供应设施,引进和采用新技术,建立起能源供应平衡测试系统和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完善节水、节电管理方案,有效实现能源节约和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管理。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人事和分配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能。
以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基础,积极推进后勤团队内部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做到责、权、利明确统一,管理信息畅通,管理手段监控有力,管理效果高效低耗。
1.逐步建立和完善员工管理、聘用、考核体系,做到选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竞争有规则,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根据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后勤的特点,可尝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后勤服务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
2.以后勤保障的重点工作为突破,建立以关键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各服务部门的人员聘用、薪酬分配提供理论支撑。
3.根据后勤不同服务性质的特点逐步建立多种形式共存的薪酬分配方式。做到以技术难度和岗位强度确定岗位新酬,实现挂钩绩效,效益优先,即兼顾公平又合理拉开档次的分配原则。
4.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平台,建立以质量标准为核心的岗位行为评价体系,规范员工的岗位作业指导,保证后勤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5.办好员工培训学校,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在后勤的管理实践中,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工作效率的高低。只有优秀的员工,才能创造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而优秀的员工是需要不断地培训和教化的。
6.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第一是坚持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第二是坚持以后勤团队自身的员工为本,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体现大家庭的温暖,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一套规范的竞争机制,在后勤团队中营造一种谋发展、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建设后勤服务的企业文化,提高后勤团队的凝聚力和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鼓励广大职工热爱后勤、献身后勤;通过开展“岗位服务标兵”、“文明服务窗口”评比等活动,在后勤组织中树立为师生服务光荣,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以创建安全型后勤、学习型后勤、实干型后勤、服务型后勤、节约型后勤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内在动力。
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后勤服务保障作支撑。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校后勤自身的实际和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真落实后勤工作“以服务为宗旨,以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这样才能将后勤团队建设成为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才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成长春.重视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1,23.
[2]盛裕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M].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12.
[3]高维义.高校后勤社会化对策分析与现状研究[C].理工高教研究,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