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析隐喻的解释和构建功能
2009-06-26肖清玲邹智勇
肖清玲 邹智勇
摘 要: 现代隐喻理论明确地把隐喻理解为一种认知思维方式。隐喻的运用离不开语境,本文主要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析在特定的语境下隐喻是如何实现其解释和构建功能的。
关键词: 认知语境 隐喻 解释 构建功能
一、认知语境与隐喻的运用
对于“语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传统意义上的语境是指干预语言理解的诸多因素,比如上下文、交际场合、目的、话题、交际者等。有些学者将这些因素称为具体语境,即存在于话语中的客观因素。Sperber和Wilson(1986,1995)指出,语境是一种心理构建,是受话人对世界的假设集,除了一些客观的具体语境外,所有的期待、科学假设、宗教信仰、对事件的记忆、总体的文化假设等都是语境的范畴。这是具有认知性质的语境观,即:大脑中储存的对世界的事实和假设构成了一个人的认知环境,当交际发生时,为了理解新信息,我们往往要有选择地运用和理解与话语相关的旧信息。这部分被选用的信息就是理解话语的认知语境。而根据认知隐喻理论,隐喻的运用是通过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实现的。隐喻意义是源域事物的部分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结果,对隐喻的理解便是通过调用认知语境中的旧信息来实现的。
认知语境具有动态性。根据关联理论,语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话语的信息不能提供足够的语境帮助交际者对该话语进行理解时,交际者必须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补足和扩大认知语境才能找到与该话语的交际意图相吻合的语境假设。认知语境的补足和扩大包括三个范畴:背景知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几个范畴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世界百科知识,并以图式为单位保存。图式的内部成分由于新信息的输入得到激活或相关部分的激活,从而获得理解的途径。
认知语境的动态性使隐喻的运用和理解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相对于以源域和目标域原有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而言,以说话者新发现或想象出来的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更加体现了隐喻认知的创造性,其创意源于说话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往往产生于一定的认知环境和语用环境。
二、隐喻的解释功能
1.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在调用人们熟知而具体的信息来理解抽象的新信息,这一功能在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人类概念系统中的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隐喻性的,例如,“Life is a journey”,“Love is a rose”,“Time is money”这些基本隐喻存在于人类概念系统中,对交际及文学作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歌The Road Not Taken中就体现了“Life is a journey”这个基本隐喻的运用。另外,在西方文化中,love和rose经常被联系起来,这正是因为二者具有相似性,即二者都是美好的事物,但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受伤。隐喻的解释功能正是让人们从较熟悉的隐喻载体出发,逐步接近新概念。例如,the black box用来指大脑,因为将大脑比作机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脑的某些特征和工作机制。
2.习语的运用也体现了隐喻性思维。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很多关于动物的习语,通过习语中的隐喻来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者是达到生动而幽默含蓄的表达效果。例如,“You can not make a crab walk straight”正是表达中文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意思,而“Every dog has his day”则用来表达“每个人都有成功之时”,“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则用来表达“揭露真相”之意。人们在使用动物习语时都无意地使用了隐喻,不仅使表达更加形象和委婉,而且丰富了语言文化。
三、隐喻的构建功能
1.隐喻能创造新的意义,表达出新的思想。隐喻除了可以基于相似性起到解释的作用外,同时还可以创造两概念之间的共同点。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新的隐喻让我们注意到一些事物以前不曾注意到的方面。我们能够给我们过去的经验、日常活动赋予新的意义。例如,在新的隐喻“Love is a collaborate work of art”中,它向我们展示了love积极的方面:合作、共同的责任、需要共同创造和维系等等。隐喻的构建功能还运用到科学领域,例如,计算机科学中的“病毒”(virus)概念是生物学中“病毒”的隐喻化;“互联网是高速公路”这个隐喻的工作机制是“互联网”这个本体在许多方面符合“高速公路”这个喻体的特征;计算机领域中的“菜单”、“路径”、“拷贝”、“桌面”、“文件夹”、“回收站”、“聊天室”等术语早已超出了它们所属的范围,被用到新的领域,赋予了新的含义。另外,人们还同过隐喻手段来认识新事物,建立新概念。例如,“An atom is a solar system.”对原子的描述中也运用了隐喻,即原子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周围被许多带负电的电子包围,电子按一定轨道运行,其结构如太阳系结构一样,因此这一隐喻对原子内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发现及阐释具有重要作用。这些隐喻的运用给我们认识新事物提供了新视角,在构建新的理论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构建内涵意义。在分析上述二功能时,我们主要是从认知这一思维层面来着手的,主要展现隐喻在人类认识世界、概念化经验和构建新意义方面的作用。但仅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是不完善的,因为语言的一个很重要功能是交流,而隐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在说话者和听者之间构建一定的内涵意义,这也是其构建功能的重要体现,这也就是从语用的角度来分析了。当说话者使用隐喻时,他的话语中包含有一定的内涵意义。他之所以选择隐喻而非直白的表述,是因为隐喻可以让人通过对喻体的联想对说话者的话语有一个全方位、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当我们听到“××人是只圆规”这个句子时,我们会马上联想到圆规的一系列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为人圆滑,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很势力,既坚持原则又很灵活等特征。然而,当我们在大脑中产生这些联想时,往往还会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说话者的口气来选择和确定隐喻所传达的意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隐喻的运用不仅仅单方面涉及说话者,同时也涉及听者的理解力。只有双方对同一隐喻都有很好的理解,这个隐喻在谈话中构建内涵意义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四、结语
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新的事物和现象将会不断出现,因此人类需要通过跨概念的隐喻思维来联系已知知识,从而达到认识和表达新事物的目的。同时,隐喻思维的运用还可以构建新意义,使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形象,在特定的语境下还可以达到委婉表达的效果。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通过充分培养和运用隐喻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力和理解能力,避免死记硬背的单一学习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上通过带动隐喻思维的语言的运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G.Lakoff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Blackwell,1995.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邹智勇.典型理论的语义范畴观[J].四川外语学报,2001,Vol.16,No.3.
该文为江西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青年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