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场
2009-06-25周莲桦
周莲桦
直到今天,我对观察星空的感受,还停留在那个遥远的童年夏夜。它让我在成年后每一次对星空的观察,都变得潦草而不认真,仿佛是在观看一件复制品。
在村子以东不到两华里,有一个宽敞的打麦场,每年的麦收时节,那里是最热闹的地方。那时,我大约只有六七岁的年纪,穿着一件蓝道道的海军背心。爷爷把我领到场院里,摸一下我的头,说:自己玩耍去,爷爷要和大伙一道干活儿。爷爷负责扬场,肩上扛着一只大大的木锨,木锨是专门扬麦子用的,它的形状和铁锨一模一样,只是没有铁锨的利刃。爷爷说完,矮瘦的身影溶入人群,我看到他把脱离了麦穗的麦粒朝风口一下下地扬起,麦糠顺风飞走,光洁的地面上留下金色的麦粒。爷爷劳作的身影骤然高大,我看到他的全身很快落满了麦糠。
几盏马灯高高地照耀着打麦场,宽大的打麦场上,三口铡刀格外耀眼,切割麦草的声音响彻四野。那是给麦子脱粒的一个必然程序——我看到几位包着头巾的年轻少妇把成捆的麦子喂向铡刀,锋利的铡刀由男人执掌,男人用力把身子一弯,只听咔嚓一声,麦穗连同麦秆的中间部位被齐唰唰地切下,再由专人负责分类:麦茬丢到一边,麦穗拿到场院中央进行脱粒。
三头健壮的黄牛拉动着外表光滑的石滚,把麦穗一一压碎,长长的麦秸草用木杈一一垛起在场院边上,我和伙伴们爬上去,仰面朝天,四肢放肆地展开,然后神情专注地凝视浩渺的星空。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那正是我一生中最初的也是最纯粹的一次仰望。
我清晰地记得,我手里拿着一只在路边随手摘下的甜瓜,嘴角旁流溢着一弯液汁和几粒幼小的瓜籽。耳边始终响着一种嗡嗡的声音,不知是蚊虫的声音还是梦热的蝉声,反正我的耳膜像灌进了流水一样模糊不清。但我心里却是那样寂静,那样安详。星星在我头顶闪烁,像一只只低垂的果实,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得到。那一刻我想起了远在城里的母亲,她怀中的乳香味还在我的鼻孔间萦绕。当时,我的母亲还是个很年轻的少妇,她带着哥哥和姐姐在鲁西北的一个小城教书。他们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我猜不透他们的生活。我至少有整整一年没有见到她了。而在那一刻她突然出现在天幕上,她美丽的脸庞和眼睛温柔地注视着我。我忍不住咧嘴叫了她一声,她还没有来得及答应就消失了。
我把脸一扭,流出了眼泪。
这时,打麦场上突然有人尖叫起来,是个女人的声音。接着是一片骚动,人们停下了手中的忙碌,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从麦垛上一骨碌滚下来,像一条鱼一样朝人堆里面挤,挤到中心时已是满头大汗,立即看到一个骇人的画面:一个负责往铡刀里续麦秆的少妇,哆嗦着一只血淋淋的手,大睁的眼睛里充满了惊恐。原来她一不小心,在劳动过程中把一只手伸得太靠里面了,于是一排手指被铡刀连同麦秆整齐地切了下来。受伤的是左手。
我听到有人嚷叫:“快,找找那几个指头,看看能不能接上……”
几天过后,那个少妇脖子上挂了个白色的绷带,左手被严严实实地包扎了,她的胸前,一个大大的白布裹缠的球形格外醒目,像个肿胀的大白馒头一样。当时的医疗条件很差,从此,她就全凭一只右手劳动了,给猪拔草、往田野里插地瓜苗、她躬身收割庄稼的样子显得吃力。令我略感惊讶的是,她和往常一样,与大家一道说说笑笑地做活,脸上依然展露出灿烂的笑容。听说她曾对人诉说庆幸:多亏了受伤的是一只左手。如果右手,会耽误做活哪。
遥远的打麦场像一部黑白电影,上演了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幕。在那个夏夜我领略到星空的眩目和迷人,耳边响着一片嘈杂声,还有麦垛四周起伏的风声,虫鸣,以及草丛里某一只被人随手丢弃的瓜果腐烂的气息。多年之后,他们形成了我对远逝乡村的刻骨怀念,一种关照,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同情与悲悯。我在俄国作家普宁的名篇《安东诺夫苹果》中读到这样的文字:“每当阳光明媚的早上,顺着村子按步徐行的时候,你止不住要想,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割麦,脱粒,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睡觉。”
我承认在那一刻,我的内心与普宁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文章起笔简洁明快,有越过时空的穿透力,使读者产生了继续往下看的欲望,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星空有着这样神奇的魔力呢?
●打麦场是一个意味着丰收的场地,人们曾经付出的心血与汗水在这里堆积成沉甸甸的喜悦。
●这里从不同侧面多处描写了铡刀的锋利,为下文发生的不幸埋下伏笔。
●远在他乡的母亲在天幕上突然出现,母亲的慈爱与这天幕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画面,宁静而安详。
●这恐怖的一幕与此时整个打麦场的气氛是多么不和谐,文章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波折。
●少妇的手指被铡断了,却依然能展露出灿烂的笑容,没有哭诉自己的不幸,却对人诉说庆幸,这是怎样的坚韧啊。有这样的从容与豁达,什么样的人生灾难不能面对呢?
●一种乡村生活熔铸了深刻的人文情怀,即是在这片土地上滋养出的从容坚韧、乐观豁达的品性,这种坚韧与豁达、乐观与从容便是打麦场和其上方星空的内涵。
●淳朴的生存状态,真挚的情感总是能穿越时空,成为许多人内心永远的追求与铭记,也成了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地去表现的主题。
简评
《打麦场》里有坚实的大地,纯净的星空,还有一群有着和大地、星空般广阔胸怀的人们。一种铭记源于一种感动,一种感动源于一种情怀。当心灵历经尘世的喧嚣,在其深处沉淀的往往是最初的那一份真纯的记忆。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最能体现生活的本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真正值得我们去追求?当我们静下心来搜寻,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儿时的那一片土地和星空。有时幸福很简单,脚下能有一块地,头上能有一片天,手中能有一份活,心中能有一份感念就够了。
本文笔触粗犷中透着细腻。在纵横开阖中,作家自由地挥洒,字里行间溶入了深刻的哲思和饱蘸的感情。
思考阅读题
1.文章第二段作者为什么写到他的爷爷?为什么作者会觉得爷爷的身影骤然高大?
2.作者在第四段中为什么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初的也是最纯粹的一次仰望”?
3.文章倒数第二段为什么说“遥远的打麦场像一部黑白影片”?“黑白影片”有什么特定内涵?
4.选取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生活场景,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让你难忘的理由,不超过一百字。
参考答案
1.爷爷的勤劳代表了打麦场中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他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在作者童年的印象中,是爷爷的忘我劳作创造了那堆积的麦粒,全身落满麦糠的他已经和整个打麦场融为一体,因此作者觉得爷爷的身影骤然高大。
2.因为那一刻的仰望使作者品味出星空的真正内涵—宽广博大,深沉质朴。这种精神让作者终生感动并铭记。
3.黑白影片不仅意味着年代久远,更意味着简朴、纯粹和深度,因此让作者终生难忘。
4.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