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创新性策略

2009-06-25

科教导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激情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胡 远

摘要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现状如下:师生均在意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活动严重缺乏激情;教学形式僵化陈旧。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在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采用创新性策略,才能使学生对这一语文基本技能有扎实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强调朗读的重要地位;师生共同发掘朗读的乐趣,燃点激情;结合朗读教学活动实际,开拓多媒体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创新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的教学现状

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四个重要方面。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主干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是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长期以来,语文以说、读、写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中得以重点推广。

在新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影响下,说和写的能力,因为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较广,较易和生活学习相结合,在新课程课堂上得到了较多的重视,投入的教学资源也相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语文技能,反而面临着逐步边缘化的局面。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着以下尴尬现状:

1.1师生在意识上没有引起重视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新形势下被忽视,最显著的表现在于部分教师与学生均没有在意识上对该项能力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提及能力培养,每每想到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及能力提高目标时,也以说与写为主导。因而在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教学效果又难被有效量化考核的情况下,朗读教学环节往往被忽略跳过。这种倾向看似迎合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但实际上却与之背道而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每一个单元最后均有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栏目,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处于重要地位。无论是教师抑或学生都应该对此给予足够重视。

1.2教学活动缺乏激情

教学活动是激情的迸发,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与互通。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师生出于对朗读的忽视,进而导致在朗读教学中缺乏激情与热情。以苏教版为例,教材中提供了不少绝好的朗读教学材料,如慷慨激昂的《革命烈士诗二首》,古意盎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等。这些出彩的材料都在教师毫无感情毫无起伏的语调中读出,学生又怎么能从这些如同嚼蜡的示范朗读中得到感情的熏陶与鼓舞,进而发现朗读的魅力呢?而学生的兴致不高,必然对教师的积极性造成打击,由此导致整个教学活动都处于激情缺乏的鸡肋状态。

1.3教学形式较为陈旧

朗读教学因为其性质本身的局限性,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陈旧,相对于说、写能力培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朗读教学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扮演着传统的角色。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还处于老师领读,学生跟读的原始状态,这种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朗读教学在语文大家庭中日复一日地枯萎。

2 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创新性策略

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笔者结合理论分析与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创新性策略:

2.1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强调朗读的重要地位

意识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要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弊端,首先必须在教学中重新强调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这主要从横向知识结构上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流利准确的阅读是良好交际口语的基础和保障,在朗读中锻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给以人强烈的语言构造印象影响,左右着学生的写作内容和语言运用艺术。因而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重视朗读对横向语文能力的基础性影响作用。在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入朗读教学作为前置基础环节或者穿插环节。通过教学板块的互溶让学生重视朗读。

比如说苏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把有感而发作为写作环节的内容,诵读环节的材料就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有感而发”这一写作概念时,应该引导学生翻看诵读的材料:《赤壁》的内容是什么?读《赤壁》的时候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不少学生对诗歌主旨有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却对“感觉”如何“发”成文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激情的朗读。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丰沛的感情朗诵,让学生在文字中感觉到情感的奔流,自然也就对“有感而发”这一写作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2师生共同发掘朗读中的乐趣 燃点学习激情

朗读一方面是对字词发音、句子组织、段落理解等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检验和回顾,另一方面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社会化人格的关键环节。因而对于这一教学环节,师生共同发掘朗读中的乐趣,(下转第60页)(上接第57页)燃点朗读激情是最大的教学目标。

结合苏教版的教材编排,适合师生进行互动式朗读活动的材料大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饱含感情的诗歌散文,如古诗词中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现当代散文中《春》等。另一类是轻松幽默或者情节性比较强的散文小说,如《皇帝的新装》等。对于前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材料的感情特质,以饱蘸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根据具体材料的长短和题材,引导学生自主形成单人朗读、二人交替朗读、多人轮换朗读、集体同步朗读以及领读-跟读、单人朗读与集体朗读相结合等多层次多方位的朗读方式,通过感情的倾注,形式的变换,让学生体会到情感类文章的诵读乐趣。对于第二类文章,教师可以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说课本剧编制,分角色朗读等等,把欢声笑语带到朗读教学课堂,让学生的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了解和掌握语音、语调的变化和以及词汇的选择对于表现人物性格、形成语言特色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为口语交际与写作打下基础。

2.3结合朗读教学活动实际 开拓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朗读教学停留在教师领读示范,学生跟读模仿的单一状态,形式较为保守。作为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朗读教学内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过往比较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较为贫乏的教学设备有关。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丰裕,教师们只要转换思路,一样可以把朗读教学做得像口语、写作教学一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教师而言,要把朗读教学做活,首先要摒弃朗读教学是冷门,只能用简陋教学设备的错误想法,要大胆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进到朗读教学中去。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作用,使朗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苏教版课文《七律·长征》为例,作为毛泽东同志革命诗词中的重要篇章,其磅礴的气势和丰沛的革命激情是不言而喻的。在讲解时不能仅限于修正字词和领读跟读的朗读教学模式,而应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这一革命史实的了解;利用革命歌曲等资料,唤起学生的革命激情,增强对革命精神的感悟;还应利用朗诵伴奏带来烘托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感情带到最高点并得以释放。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创新朗读教学的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只有从意识上强调朗读的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师生共同发掘朗读中的乐趣,并结合朗读教学活动实际开拓多媒体教学方式,就能最大限度克服朗读教学中的弊端,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猜你喜欢

激情多媒体教学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萌动的激情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图志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