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建模
2009-06-25高峰
高 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而作为高中英语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语言学习的能力。
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审视
1.缺乏全面系统的阅读理论指导
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提出有好几年了,大多数英语教师也学习过,但对其了解并不深入,尤其是对一些理论精髓把握不准。更别说对其他的阅读理论的学习了。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实践,实践证明,英语阅读教学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成为科学的实践。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阅读理论的指导。
2.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盲目而被动
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译码、加工和处理,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捕捉有效信息,最后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平常教师对学生阅读策略方面的点拨和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各种阅读策略之后,他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个体。
3.强调权威,缺乏自主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教学重结论的获得,而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习惯于将事物的结论(比如说某词或某一语法规则的用法)直接地提供给学生,而忽视或根本就不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和对意义的建构。英语知识简单化处理,常常使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所形成的知识教条化、僵化,学生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迁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思维活动贫乏,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长期以往,在需要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会表现出思维能力的薄弱。由于学生对各种观念进行检验、评判的权力被剥夺了,他们只能占有别人的观点,以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见解。
二、 优化英语阅读的教学策略
所谓阅读就是对书面信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言过程。英语阅读,即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英语阅读就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参加英语实践的重要途径,所以新课程中学英语大纲要求“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重视阅读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阅读理论的指导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和认知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使用英语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了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阅读理论进行学习和探讨。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维度。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分为“感知(字词句篇)、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评价(看法或鉴赏)、创造(独特见解或新的发现)”四个阶段,这其中,阅读主体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阅读是读者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读者运用已具备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策略和语篇结构知识等,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
2.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在使用全文浏览、背景知识、关键词、上下文、问题查找、深层理解、选择注意、预测判断等策略上偏少,有的同学甚至没有有意识地去使用阅读策略的习惯。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利用这些认知策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有助于获取文章的深层含义,达到对文章的深层理解。而培养高效的阅读技能是提高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抓住关键词,弄清作者的思想。关键词分为两大类:一是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实词。根据这些词语就能看出句子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情态动词、介词等虚词和短语(if/though, even if/though, etc),根据这些词语就能推断作者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及文章的逻辑关系。例如,"Li Lei is not good at his learning but he is a very good student从关键词but可看出,作者真正要谈的内容是后面的分句,因此,下文就得围绕后面分句的内容来写。
高效的阅读能力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除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授有关的阅读策略以外,教师还应该抽出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意识的策略训练。
总之,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这些策略,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而不是从教师、从课本出发,在这种意义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埃利斯(R.Ellis,1991)说过:“没能给学习者提供自然交际机会的教学活动,将会使学习者失去接触语言材料的主要来源,进而阻止习得的进行。”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打破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涉及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教师既要抱纳教材的内容,也要跳出教材的框框,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能力。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他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
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分析的能力。
四、 构建阅读方法与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1.常见的阅读方式
略读: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帮助理解,为细读作准备。
跳读:寻找所需信息,把握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关键词,利用语法过渡词,语气转折词及时态等,抓住文章脉络。
细读: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处理语言点,抓住主要事实,关键信息,揭示文章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深化理解。
推读:推测未直接写明的含义、因果关系以及词义猜测等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新的单词、表达法或语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这样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形成了一种能力,这也是英语阅读的关键所在。
概读:要求学生从标题,到各部分都进行概读,归纳出要点,概括作者的主旨、意图、观点、态度,了解全文的概貌。概读有助于学生把握上下文之间的意义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多元化阅读模式的建构
鉴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媒体构成的动态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很有必要。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英语交际的需要;二是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不同、课时等。因此处理不同体裁、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应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1)基础性阅读模式——语篇整体教学
该模式遵循“着眼教材,重视整体,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先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操作见下表。
该模式在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中较为常见,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它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来挖掘教材中的含有跨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特别适合基础阅读教学。
(2)拓展性阅读模式
该模式遵循“科学指导、激发兴趣、学会读书”的原则,使阅读走出教室、走出课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基础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多元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追问性的问题,师生在相互参与、探究和交流中共同开发课程。阅读的资源可以包括英文报刊、杂志、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VCD,MTV,Video tapes,etc. )等材料。开设英语拓展阅读,增大阅读视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研究性阅读模式
该模式遵循“合作学习,自主创造,张扬个性”的原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极具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它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阅读、获取、整理和表达,在学习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因此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把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欢乐还给学生”。模式如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辅导材料,设计恰当的学习任务,提出有诱导作用的问题,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或确立研究主题,并通过查找、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方法,在交流成果时学会展示自我和科学的评价。由于该模式要求使用“网络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等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挑战,是学习的“革命”。
(责任编辑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