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刍议
2009-06-25顾羚
顾 羚
基础教育因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而彰显新的生机与活力,时代与教育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课,同样信息技术课也凸显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其发展、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具有重大的作用。此外,信息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对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以“玩”促“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天性之一就是好奇和对事物感兴趣,而他们一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够学好、操作好、使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门动脑动手能力极强的学科,而且这门学科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用一种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的教学方法来激发起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那么这肯定会对以后的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要给小学生留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刻印象,应该从在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开始,这样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这一切又必须把“玩”作为切入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优化教学方法,而是一味地夸夸其谈,其效果对于学生而言无异于一张白纸。而给小学生上计算机课程更是如此了,如果教师反复地告诉他们计算机如何重要,要如何学习,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相反,教师如果变换一下教学方法,安排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些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吸引力的事情,即使教师什么也不说,学生仍然会喜欢上这门课。为了给刚接触电脑的学生上好课,笔者事先从网络中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动画和有趣的图片,然后利用网络教室给学生们观赏,并告诉他们学会使用电脑后,就可以自己随心所欲地去找这些东西。笔者还有选择地下载一些小游戏,并告诉他们怎样玩,鼓励学生动脑、动手,自己试着使用鼠标、键盘上的方向键。兴趣是学习的助推器,在学生盎然的兴趣氛围中,笔者把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些比较枯燥的知识设法融于“玩”中,真正做到玩学相融,以玩促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设疑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
一个人之所以会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件事情,直到水落石出,是因为他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作为小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让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某些问题有了好奇心,他们也同样会想方设法去琢磨、去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比喻给学生设置疑问,让他们自己在疑问和好奇中去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笔者采用变魔术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word中文字修饰这一部分,学生一听说笔者要“变魔术”,一下子就有了好奇心。在操作过程中,笔者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段文字展示给学生,过了一会儿,笔者又把这段文字的字号、颜色、字体和排列顺序多次变换给学生看,顿时学生们个个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这个时候笔者告诉学生们其实这种魔术相当简单,魔术的道具都在自己的桌面上,此刻学生们情绪高昂,很想知道教师的道具在什么地方,也很想学会这个魔术。然而笔者只是给了他们一点提示。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对这个“文字魔术”都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学生纷纷动脑动手,努力地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远远胜过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前者是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后者是学生“坐享其成”。最终的效果大相径庭。笔者曾用两种方法做了实验,结果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去寻找到的答案远比“不劳而获”教师直接告诉的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自主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众所周知,动手能力特别强是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而正因为这个特点,它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不是数学公式一样死搬硬套的算法。而是需要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操作、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大脑中的一些想法,是成年人无法想象和猜测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这一特性,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和挖掘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教“画图”时安排好给学生们自由创作的时间,让他们展开想象,驰骋思维,随心所欲地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结果,学生们的画精彩纷呈,超越了现实,超越了自然。把想象的空间发挥得酣畅淋漓。为了鼓励学生们创新,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教“powerpoint”时,笔者给学生一个大的题目,然后由他们自己去设计情节,去想象结果,最后学生们都完成得非常好。由此可见,让学生适当地自由操作,对于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交流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这个精神可以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谓合作与交流实质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为了形成学生协作学习的氛围,增强教学效果,笔者时常改变教学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大组、小组,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交流配合,这样可以达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组与组之间也要展开交流和竞赛,以此互相促进。比如,键盘指法既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也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难点。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特别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练习。笔者在进行综合训练时。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在轮流操作时,轮流帮助纠正错误。在充分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笔者挑选操作熟练的学生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并对操作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这样的组织协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只要教师积极学习,勤奋钻研,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学生一定会有驾驭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