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与学的探索
2009-06-25王宏
王 宏
摘要本文对改善高职高专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及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立足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1 对高等数学学习模式及教学原则的探索
1.1更新高等数学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黑板板书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边听边记的过程中完成一堂课的学习模式,只能是学生在被动与接受的状态下进行的学习,这种模式在以往突出理论概念的高数学习中可能比较适用,而在突出实用原则高等数学学习中却存在着明显不适应,这对于本来就高等数学敬而远之的学生来说将更加对学习失去兴趣。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应充分借助数学内容的有益的载体,注意从简入手,加强直观性。学习知识时尽量分散难点,将教材中复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或转化为疑问,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去思考解决,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这种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包括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联系数学里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注重贯彻“立足基础、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的教学原则
淡化严格的数学论证,强化几何说明,重视直观、形象的理解,把学生从繁琐的数学推导和一般性的数学技巧中解脱出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出发,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首先,立足基础掌握概念要落实到用数学思想及数学概念消化、吸纳工程概念及工程原理上。例如,在讲导数概念时,除了列举书本上变化率问题中介绍的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外,还应多介绍一些与变化率有关的问题。在管理专业可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在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可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用学生将要大量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来讲解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更能体现高等数学的思想性和服务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强化能力突出应用要落实到使学生能方便地用所学数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上。在高等数学学习中有计划地介绍数学模型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对“数学模型方法”做了简述,介绍模型的含义,建立过程的基础上,在以后各部分的学习中,密切关注数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介绍变化率模型、人口预测模型、市场价格模型、混合溶液模型、振动模型、热传导模型等,丰富生动的应用举例,让学生大开眼界。这些模型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也不是本科建模的“简化”和“压缩”,而要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专业需要,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精心选辑而成。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讲述“是这样”的被动局面,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對问题的“为什么”和“怎么样”的主动思考。让学生感到这部分内容实用、实在,更使学生领悟到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更在于培养自身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提出的教与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以在较大幅度内改善由于高职学生学习素质差异较大等原因形成的学习现状,可以适用高等数学学与教的大部分内容。除此之外,笔者认为高等数学任课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2 加强高等数学教师学习,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毕业以后就能顶岗工作,而不是到岗后再培训。实际上就要求高职高专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这样的双重能力,即为“双师型”教师 。
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寥寥无几,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需要。高等数学教师大都是过去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教师,缺乏必要的高职相关专业的知识,教学强调知识性、系统性,忽视实用性、技能性。这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
加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不应局限于本数学专业,而应该加强其他专业的教育与学习。例如,讲授机电类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的教师应接受机电类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学习,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数学教师的跨专业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如自学、校内培训或校外进修等。其中校内培训可以组织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给数学教师培训,这样还可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等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数学教师只有对专业(如机电专业等)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握好“立足基础、强化能力、突出应用”的尺度。让高等数学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实在、实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