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落实过程中的阻碍
2009-06-25姚红伟张晓冬
姚红伟 张晓冬
摘要如今高校课程考核应以指引学生提升综合能力为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然而,纵观当今高校课程考核,很少有学校能达到这些要求。教育专家和学者关于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也有很多显著成果,但高校并未落实这些考核方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探讨课程考核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落实阻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解到现阶段高校课程考核中存在诸多问题,当今很多学者已经研究并提出很多有效地考核方式,而大学课程考核却未能真正运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即没有落实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考试的功利性是课程考核方式不能落实到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教师省时省心,使得课程考核简单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考试已经成为了学习的目的,而不是检验手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只看重最终的考试成绩,以成绩来评定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甚至是作为评定奖学金、保研的最重要的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将功利性带到了考试的过程中,有的还出现了在考试之前跟老师通电话,请求老师给个理想成绩这样的现象。
从教师的角度看,很多老师都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于是在期末考试出卷时考试内容偏向简单化,学生只需花少量的时间强记就能轻松的通过考试。加之现在大部分教师都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认为教书教得再好也不能给自己评职称带来什么优势,自然就放松了对教学的改进,使得课程多元化只是一句空话,真正实践的人并不多。以下将展开具体分析:
1 学生自身
(1)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人生观,价值观。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只有19%同学存在混文凭的心理。但是,19%的比例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都不认真学习,只求拿个文凭就足已呢大体可以归结于以下原因:首先是大学生自制能力太弱,不能很好的抵制外界的诱惑。因此学校有必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例如可以以班级形式组织集体自习等提高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等。其次是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喜好,在选择专业时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对专业兴趣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不能达到课程所要培养的能力。
(2)学生对自己要求太低,并没有打算把课程学好,不挂即可。再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也难免有漏洞,导致学生投机取巧,钻课程考核的一些空子。由此产生学生投机取巧的现象,课程考核真正的服务主题是我们学生,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把我们能力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当成一回事,别人再努力,再用心,也是无用功。
2 教师
(1)教师是科研型还是教学型?教师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有失,教师急功近利,科研显得对于评职称更为有效,更容易量化,放松对于教学的关注。
(2) 教师不够认真负责的问题。调查中发现存在30%左右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为了省事省力,使得课程考核简单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形同虚设。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考试,老师易给学生打印象分,这样不能客观实际的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成绩,也污染了高校的学术学习气氛。
3 学校
3.1 教师结构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在年龄上,年轻教师居多,中年的具有高级职称和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甚少,而许多高级职称的教师则趋于老龄化;而年老的教师(指年龄大于45周岁)不愿意考核方式的改革,他们怕自己是考试改革的牺牲者;中年教师(指年龄介于30-45周岁)因为备课、上课、科研、家庭的事情而没有精力投入考试改革;年青教师(指年龄小于30周岁)因为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就怕犯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而不敢进行考试改革。在学历结构上,存在着学历偏低的问题,而年青教师学历偏低的占大多数。
考核制度的监督仍需完善。从调查来看,在高校里面存在考核制度监管不严的情况,有30%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比较明显。
3.2 教师评价体系侧重点有偏颇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探讨评估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因各校发展的不同,设置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如老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定位可以走综合性教学与科研之路,即教学与科研并重;而新上本科院校,由于各方面条件不具备,只能以教学为主。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学评估更像一软性指标(学生对老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同事对教师教案、考卷、评卷等工作的评价),难以量化,很多学校都选择采用“个人的补充说明”(科研情况、发表论文情况、双语教学情况等定量指标)。由此导致教师会更加侧重于科研方面,教学水平却被忽视。
3.3 考核成绩的功利性
在学生学业的考核与评价上,基本上还是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升级、毕业、获取学位,还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奖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过分强调分数为依据的做法加剧了学生的功利化倾向,使得学生只重考分不重能力,片面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分。在针对学生的调查中有65%的同学认为考试存在功利化。在针对社会的调查问卷过程中,有超过70%的人认为高校考核功利性比较严重。
4 社会
(1)社会、教育部门等对高校的各种形式排名中,科研指标成为重中之重。从我国高校目前科研指标排名情况来看,科研指标排名对高校的激励作用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不在小,然而正因为全社会关注高校更多的是高校科研水平,以致学校对于教学这一重要活动有所忽视。
(2)高校扩招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必须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国家决定从1999年开始普通高等教育实施扩招,当年扩招了37.5万人,比1998年多招了51万人,这几年一直持续扩招。扩招给高校正在进行的教学工作增添了新的压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深入。招生比例的提高势必影响生源的质量,不同起点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给大学教师带来了难题。教师无法按照教学计划教学,无法按正常考试划分,授课教师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降低学习难度;其次,教学人数不足,教学方式难以改进。扩招后,因师资不足,同时也考虑到教育的规模效应,几乎都是大班上课,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了,为了赶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式只能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
(3)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学历和较好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求有处理各种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对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得有些学生把生活重心放在锻炼社交和培养工作能力上,最终出现顾此失彼的局面。同时由于大多高校都处于市中心地带,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摆在大学生的面前,使得刚出应试教育牢笼的大学生忽视了对自身自制力的培养,一步步走向堕落。
5 相关建议
(1)针对现在的高校扩招,教育部曾在发布会上首次表示,1999年决定的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之后的高校扩招步伐有所放缓,扩招幅度不超过4%。针对高校扩招对与课程教学的冲击,笔者建议谨慎对待高校扩招,重视精英化培养。
(2)优化教师的评价体系,各类职称的评定条件做相应调整。
(3)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思想素质的教育,并纳入考核范围,比如可以要求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尝试着进行大学规划,逐步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4)对考核监管力度适当加大,实行责任制,注重学生对教师的阶段性评价。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课程考核方式落实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科学合理考核方式落实方法。但求能为高校课程考核落实提供绵薄之力,助高校培养出与时代、社会、企业需求结合的高素质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