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2009-06-25陈熙
陈 熙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认真思考,从课程教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通过教学创新与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格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校会计教学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是一门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是高校几乎所有专业的必修课。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会计学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会计专业课之间在内容上重复率高,注重知识传授而不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教材结构单一古板,没有形成体系等。因此,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应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勇于改革和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 原有教材的体系结构亟需改变
教材既是课程实施的物化形式,又是教育质量获得的物质载体。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慎重,要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与授课对象相适应的教材。而目前高校的会计学教材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千篇一律,主要是围绕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及应用进行阐述的,理论分析少,实务操作讲得多。课本结构基本上是正文,后跟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的单一模式,且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多是对正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因此,选编教材要打破原有单一模式,体现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接受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整合原有会计教材内容,实现少而精。本着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原则,在具体内容安排时采用案例为引导,将教学背景放在企业经济环境下,将会计和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考能力。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可以设计成
案例分析,综合练习,小组讨论方案等。
2 教师应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修养
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教师,目前,会计教师多数是靠自学各种新会计准则以及新修订的会计教材,逐步掌握了新会计准则和制度,并将其补充到教学当中,但能力和成效参差不齐。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讲惟有不断进取,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人才。身教胜于言传,作为会计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美好的思想道德感染学生,以自己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树立榜样。只有教师提高了师德素养,不断学习,进步并完善自己,才能较好地开展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3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强的学科,所以教学方式应百花齐放,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局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在授课计划中,应根据会计专业的基本要求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教学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方面,同时补充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内容和热点内容,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方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时,做到博古通今,使学生认识到会计思想和会计理论的博大精深,选择典型的企业经营案例,不仅锻炼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可见,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的地方,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场所,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各种知识。
4更新考试模式,改进考核方法
考试成绩是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目前多数高校的考核评价方法是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考试类型多以独立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业务核算为主。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不利于会计教学目标实现,应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并能体现学生理论与实践水平;其次,在成绩评定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与熟练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操作方法。平时成绩按学生课堂纪律,讨论发言情况,考勤及作业等方面表现评定;实践成绩按学生在模拟实习与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表现评定。此外对于考试内容应向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增加案例分析,综合应用等方面的题型,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收到较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会计教学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形势发展与用人单位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方式。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改进学生考核方法,实现会计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技能操作熟练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懂理论、会操作、善思考、能应变,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