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2009-06-25杨涛郑芳
杨 涛 郑 芳
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促使了团队合作取代以往以个人能力为代表的竞争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目标,对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作学习;团队精神;团队合作;数学教学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能否培养出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的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衡量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标准之一。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为目标,对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特点
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最早于19世纪早期由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合作学习要求按每2-6名学生为一组,把班级分成若干组,且每组是由不同能力、性别、性格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以组内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与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形式相比,合作学习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合作学习,一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能够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
合作学习拥有传统班级授课形式所不具备的新特点: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每组等。
二、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具有绝对的意义。但是,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目前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形式,但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组,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致使组内每个学生基本上还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更不可能代表本组的水平。这不但没有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还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不均衡
一部分教师由于只关注组的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往往会造成好学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代表组进行问题的解决和报告,导致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选择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这不但使困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而且还会导致合作学习中放任自流部分学生开小差等情况的出现。此外,在合作学习中经常还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评价重整体轻个体
合作学习是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组成员的个体情况。但是很多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教师却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组的整体上,忽视组内部个体成员的评价和知道,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发展,大多数学生也因此没有得到个性的全面发展,没有真正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好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没有形成或不健全。
(四)班级和教室的条件不利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对教师硬件和班级规模有一定的要求。因为1组大概由6人组成,我国学校班级人数通常又较多,所以每个班有8-9组,而且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这给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三、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分析,再通过扎实的教学实践,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广大数学教师只有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合作学习。数学教师要在贯彻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尊重学生能获得最基础的知识并获得个性发展的权利和选择,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其次,要正确定位师生在数学教与学的关系中的地位和租用,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使之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确立“双主”教学理念;再次,合作学习的最终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即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手段及内容标准。
(二)正确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数学合作学习不但要求学生能够解决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求教师关注并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首先,教师在实施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让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就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其次,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再次,教师既要考查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每组的队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队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三)正确处理好合作学习形式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单从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其形式,还要处理好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全组汇报交流,而要培养组内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本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四)加强并提高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的技能
1、教师要对班级进行正确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要按照异质分组,确定每个学生的分工和责任,可以采取角色轮换制,改善学生的参与均衡度。
2、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3、教师要抓好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此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在组内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4、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在每次合作学习教学后,要对其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改进教学,还可以通过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针对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组都进行反思。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工具、途径和方法;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讨论问题时的总结能力,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和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再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友好的交往态度,组内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成员要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六)缩小班级规模,建设合作学习教室
为了避免班级规模和教室硬件对合作学习的限制,建议每个引入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学校适当控制班级人数,建设一定数量的合作学习教师,采取合理的合作学习教师使用方案,这样才有利于合作学习教学过程的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苏英.关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张合远.如何使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更有效[J].科教文汇,2007(6).
3、马向应.实施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素质[J].黑龙江教育,2005(4).
4、王葵红.合作学习的几种认识误区[J].地理教育,2005(2).
(作者单位:杨涛,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郑芳,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