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一轮养猪业低潮的思考
2009-06-25杨献华
杨献华
摘要分析了新一轮养猪业低潮折射出的养猪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形势提出面对新一轮养猪业低潮的举措,以期为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猪业;低潮;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88-01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猪价逐渐走低,虽然其间时有反弹,但总体降势明显,至2009年5月底,育肥猪价格已降至8~9元/kg(少数地方已降至7元/kg),仔猪价格降至7~8元/kg。与此同时,饲料原粮价格却只涨不跌,自繁自养1头育肥猪净亏100元左右,如从市场购买仔猪育肥则要亏本200~300元。据业内人士预测,在2009年年底前,猪价不会出现明显反弹,养猪业已提前进入了冬季。
1新一轮养猪业低潮所折射出的问题
纵观养猪业近20年来的发展史,其发展总是由低潮到高潮,再到低潮,再到高潮,循环往复。这与市场、疫病及政策有关,充分说明了我国养猪业发展远没有走上一条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这一轮的养猪业低潮再一次证明:一是养猪业已进入微利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养猪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饲养总量迅速扩张,进入21世纪的养猪业已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结构性过剩。二是养猪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危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呈明显下降趋势,更多地转向家禽、牛、羊肉及奶产品,特别是当前猪肉供求基本平衡,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必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三是疫病威胁愈演愈烈。尽管国家对重大疫病防控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但由于疫病发展变化较快,外源性疫病影响加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防控措施还不够严密,疫病威胁不仅没有彻底解决,在不少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养猪场主闻“病”色变,立即处理猪群,一时间市场上猪多为患,导致猪价暴跌。四是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体现。牛、羊肉等草食动物食品以及奶产品以其高营养、低残留、安全度高成为更多消费者的新宠,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刺激了越来越多的养殖者转变养殖方向或投资建场,草食动物和奶业得到快速发展。五是养猪技术亟待提高。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偏低,农民仍占绝大多数,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猪肉仍将是肉食的主角,养猪业低潮期的到来,并不说明猪养得太多,人们已吃不了,而是由于种种原因不敢吃猪肉,这说明了人们对猪肉的品质,和安全度产生了质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在提高猪肉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以适应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六是宏观调控效果不理想,宏观调控政策有待完善。调控措施不力,调控效果不理想,对生猪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
2应对新一轮养猪业低潮的举措
面对新一轮养猪业低潮的到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静观其变。养猪业的大起大落,早已司空见惯,有其必然的内在原因,最起码在较短的时期内还难以避免,因此养猪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必须坦然面对,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完善,避免遭受市场风险以外的打击。时下正值炎热季节,疫病风险加大,饲养成本上升,应急风险增大,必须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静观其变。第二,冷静思考。在低潮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冷静思考。一要思考造成猪价走低的原因,摸索生猪周期性发展的规律,初步预测猪价走势和高潮期的到来,为自身养猪场的东山再起早做准备;二要思考自己的养猪场在各个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比如品种结构、饲养管理、生产计划、市场预测等,充分利用低潮期进行完善提高;三要思考新一轮低潮能给自己带来哪些警示,不断吸取教训,总结提高,为未来发展积累经验;四要思考如何调整,积极应对,提前搞好预测,制定调整方案,迎接高潮期的到来。第三,积极调整。一要调整猪群结构,压缩规模。时值盛夏,饲养风险较大,饲养报酬偏低,应该果断调整猪群,及时淘汰老龄母猪,生产性能较差的母猪以及部分后备母猪,适时出售育肥猪,尽可能地降低饲养负担,减少饲养密度,减少成本投入;二要调整生产计划,根据仔猪价格走势,控制能繁母猪配种时机,控制仔猪产量和上市时间,推迟生产周期;三要调整饲料配方。在不影响猪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饲料原粮(比如可以用部分小麦代替玉米),适当增加精饲料、青饲料比例,适当减少饲料喂量,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而不必追求最佳生长速度。第四,蓄势待发。一要利用存栏大幅减少甚至是清仓的有利时机,对猪场进行标准化改扩建,一切按照标准化要求,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添饲养设备,同时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为新猪群的引入做好准备;二要利用猪价较低的有利行情,精心选购或订购优良后备母猪,科学制定配种计划,适时配种,适时上市;三要全面推广应用标准化养猪技术和现代养猪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优质猪乃至绿色猪肉生产,积极申报无公害和绿色猪肉品牌,提高猪肉产品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四要整合各类资源,适时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赢取最大利润;五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顺势而上,做大做强;六要充分发挥养猪合作社等作用,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切实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生猪生产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