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多媒体教学及其效果的提高措施

2009-06-25廖清华马翠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优点多媒体教学效果

廖清华 李 林 马翠芳

摘要根根多媒体在当前教学普遍使用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的优点和弊端,指出了多媒体在教学制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期指导教育工作者对多媒体教学做到扬长避短,灵活使用,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点;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4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已得到普遍使用。它具有比传统教学方法更直观和灵活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扬长避短,灵活应用,使其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利用生动逼真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音乐,融声音、画面和动画于一体,寓教于乐,把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等问题,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其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景,提高学习兴趣。

1.2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就目前中职教育而言,一方面,在校学习时间由原来的3年压缩为现在的2年;另一方面,要求中职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数,而总课时是有限的,理论课时较往常有较大的压缩。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内容的快速切换和灵活选择,具有节奏快、信息量大、内容精练、表述清晰等优点,因而单位教学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多,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既能解决学时矛盾又没有削弱基础理论教学。

1.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教学的信息通道,将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动态图象,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使学生亲历知识建构过程,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得出结论和证明,逐步掌握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4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高效率可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讲授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视频、动画、图像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的背景知识,推荐课后进一步学习的参考资料,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学术动态。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教室和书本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

1.5有利于进行大班授课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现场讲授,只能教授一个班。多媒体教学则继承了电视教学可以大范围授课的优点,制作好课件,编制好程序,就可以通过电视等途径传播到上课的各个班级,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2.1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教师把课件做得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一应俱全,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技术细节和美化功夫上,造成本末倒置,播放起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2限制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语言占主导地位,尤其是语言类和社科类课程。语言是抽象的,对于一些山水风景人物的描绘,却需要靠想象来丰富。多媒体教学中,画面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收到了具体、形象、易懂的效果,但同时它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想象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不利于能力拓展。

2.3降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思维的活跃程度和随时观察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讲课的思路和方法。但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的这种灵活性就受到了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也受到了限制。特别是网络教学,教师看不到学生,更无交流可言。

2.4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性

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不记笔记,不记重点,不做归纳总结,只将老师的课件拷贝到自己的磁盘上便算完事。他们认识不到必要的记录和归纳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思维过程,方便的拷贝实际上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3扬长避短,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3.1在思想认识上将多媒体定位在“辅助”功能上

个别老师误以为多媒体是一种“全能媒体”。整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由于电脑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加之课件的容量大,学生往往来不及做笔记。一堂课下来,看到了却没有什么印象,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将多媒体定位在“辅助”上。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不让计算机反客为主,避免多媒体教学应用中“黑板搬家”、“电灌”等错误认识。

3.2按照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确定多媒体教学课时比例

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计算机,对其他常规教学手段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计算机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教学效果并不佳。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来确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如对于计算机软件应用类的课程,这类课的教学除了基本命令的讲解,还要穿插实例,因此不必要进行多媒体教学;如对于像工程制图等一些课程,难于用语言进行表述的部分可以借助多媒媒体的形式进行授课,其它部分仍用常规教学手段;对于像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上课内容就是对软件的讲解,可以全部使用多媒体授课。

3.3多媒体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内容简洁,追求实效。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结构清晰、内容简洁明快,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根本目标。不能过分追求技术和形式的表现,技术的运用和形式表现要为课程内容服务,切忌因课件制作不当而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二是留有余地,给学生以思考空间。用计算机毕竟是辅助教学,在应用时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的机会,联想的空间,质疑的余地,发言的权利,记忆的过程以及实际应用的练习。教师的讲和操作更多地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式的活动所代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地由听记变为观察、实验和自主学习。三是优化结构,增强交互功能。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导”与学生“学”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怕操作失误或作图方便,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种以“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忽视学生的反馈和师生互动交流。多媒体课件应避免一味地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和参与,只能将知识机械地传给受众,就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需要教育战线的每一位教师不断分析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必定能使这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光大。

4参考文献

[1] 夏丹.浅谈对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2):11,13.

猜你喜欢

优点多媒体教学效果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学生的优点单
灵动耳环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伪装效果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