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防制

2009-06-25钱如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钱如文

摘要分析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与流行特点,并提出了防制措施,以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生;防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302-0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导致的母猪晚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和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猪传染病。由于PRRS传播迅速,且在猪群内持续性感染不易清除,自1987年美国北卡罗纳、衣阿华等州的猪群首次暴发该病以来,现已传遍全球,对世界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自1995年发现,至1996年,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出现该病。1997年3月,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和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兽医防疫部门,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进行普查,各地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为控制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减少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根据诊断经验,现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的发生与防制总结如下。

1发病概况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简称猪蓝耳病),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于美国发现的一种新型高度传染性综合征,以母猪发热、厌食、流产、木乃伊胎、死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及仔猪的呼吸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990年后在欧洲大多数国家和亚洲一些地区也相继发现此病,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受感染的种猪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可达20%以上,新生仔猪和断奶前仔猪死亡率高达30%以上;种公猪感染后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发病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康复猪可长期带毒和排毒。

2流行病学

该病仅见于猪,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感染率最高,仔猪感染死亡率最高,可达100%,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呈地方性流行。试验表明:精液中需要一定数量的病毒才能感染母猪。另外公猪受感染后排毒可达90d之久,但公猪需多长时间才能产生带有足够数量的病毒使母猪受到感染尚不明确。将感染猪特别是隐性感染猪引入易感猪群是该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在怀孕早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可能与感染的巨噬细胞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关;怀孕中期病毒很难通过胎盘而感染胎儿。

3临床症状

3.1母猪

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型:持续高热,昏睡,体温高达40.0~41.5℃,心跳加快(130~160次/min),呼吸困难(30~60次/min),咳嗽,气喘,粪便干燥带黏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微,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到20%~25%,流产率达3.3%,早产率达到20.6%;慢性型:病猪体质差,黏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有部分猪进行腹式呼吸,发情推迟屡配不准,随着病情发展,猪四肢耳部发绀。

3.2仔猪

初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发烧,扎堆,拉稀;早产仔猪出生时立即死亡或出生后数天死亡。以2~28日龄的幼仔猪症状最明显,死亡率可达85%。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皮肤发绀,眼脸水肿,呼吸困难,咳喘尤为明显。6周龄断奶仔猪发热,呼吸困难急促。病猪的双耳、外阴、尾部、腹部及口部皮肤发绀,这种发绀现象往往持续数小时或数天,极个别还可出现四肢坏死,不死的多数成为僵猪。

3.3公猪

发病率达2%~10%,厌食,呼吸加快,消瘦,病情长的引起瘫痪,四肢及腹部发绀。精液稀薄,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猪的病死率很低。

3.4架子猪

临床表现为厌食,精神不振,贫血。4~5d后轻度黄疸,后期咳喘,四肢发绀,发病率10%,病死率为50%左右。

4病理解剖

常见的病变为局限性间质性肺炎。肺泡壁增厚,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在肺泡可发现变性细胞及蛋白碎片。淋巴结明显肿胀,坏死,先天性感染的猪感染后至少持续40d。还可观察到其他组织损伤,如淋巴性心肌炎,鼻炎及脾炎。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但该病与猪伪狂犬病、气喘病、流感等相似,确诊需分离病毒,进行抗体检测等实验室诊断。

5.1组织病理学

间质性觉限性肺炎是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理损害,其特点是肺泡壁增厚,单核细胞浸润,肺泡中常有蛋白碎片及变性细胞存在,炎性变化可及所有肺叶。

5.2病毒分离与鉴定

用血清和肺组织分离病毒为最佳选择,分离出的病毒可用荧光抗体技术或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技术进行鉴定,目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已面世,我国率先建立此种检测,工作人员可在3h内确定PRRSV病毒存在与否。

5.3血清中和实验

选择无病史、血清学检查抗体阴性的3~8月龄猪,采集血清,置于-70℃进行中和实验。

6防制措施

6.1杜绝境外传入

一是严禁从有猪蓝耳病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种猪、猪的精液与胚胎和血液制品。二是从非疫区进口的种猪,应严格检疫,用国际通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血清学检查,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一段时间隔离饲养,只有血清学检查呈阴性的猪才允许进口,以杜绝从境外传入该病。

6.2境内防制措施

一是种猪场或规模猪场从场外引进种猪时,需对购入猪的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引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隔离地点应在无通过空气传染危险的安全地区。同时采取国际通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血清学检查。血清学阳性猪,不允许引入;血清学阴性猪至少隔离观察5周以上,5周后经再次检查血清学仍为阴性时,认为无传染危险,方可混入猪群。二是严格控制啮齿类动物在猪舍进出、繁殖。种猪场或规模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综合性防疫措施及消毒制度,限制来访人员入场,必入场人员应消毒洗手、更衣换鞋,车辆用具应及时消毒。该病病原对热、干燥敏感,用过氧乙酸、各种有机酸和表面活性剂消毒均有效,可注意选用。三是种猪场建筑设计规范,特别是产房要隔离,远离育肥猪舍及粪尿处理场所,产房专人管理,并进行经常性的严格清洗消毒。四是哺乳猪尽量提早断奶,不同日龄的仔猪群相互隔离,分别饲养在不同场区。五是有条件的饲养场中的育肥猪应实行全进全出,每批猪进出前后,猪舍都要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六是加强卫生管理,搞好猪舍卫生消毒工作,合理猪群密度。

7参考文献

[1] 周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诊断技术与防制措施[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S1):206-207.

[2] 范伟杰,李佳,王森,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6(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