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虫棉中后期病害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2009-06-25王彩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王彩虹

摘要根据多年对棉花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萧县抗虫棉在生长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抗虫棉;中后期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安徽萧县

中图分类号S43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166-01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抗虫棉对2代棉铃虫的优良抗性,使棉铃虫的发生与危害得到了遏制,但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导致棉株早衰、铃重降低、棉纤维品质下降等,挫伤棉农种棉积极性。笔者对萧县棉田进行多年调查,研究影响产量的主要病害种类和发生特点,并针对病害特点提出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为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效益提供依据。

1主要病害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

1.1棉花枯萎病

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粪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有病棉田的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发病时剖视棉株茎杆,可见茎内有褐色条纹,即为破坏输送水分的维管束组织,它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向上输送,造成叶片萎蔫或黄花至全株枯死。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温湿度密切相关,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25~28℃出现发病高峰,高于33℃时病菌的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秋季地温降至25℃又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根结线虫多或使用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的棉田发病重。

1.2棉花黄萎病

多在成株期现蕾后发生,先由下部叶片出现病症,逐渐向上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斑块,病叶叶缘向上卷曲,最后病叶的病斑发展成褐色、焦枯的手掌状枯斑,严重时只留叶脉呈“鸡爪”状叶痕,后期叶片萎蔫、下垂、脱落成光杆。剖视病株茎杆,木质部维管束呈淡褐色断续条纹。病株各部位组织均可带菌,适宜发病温度是25~28℃,高于30℃、低于22℃发病缓慢,高于35℃出现隐症。在温度适宜范围内,湿度、雨日、雨量是决定该病消长的重要因素。地温高、日照充足、雨日天数少的发病轻,反之则发病重。连作棉田施用未腐熟带菌的有机肥及缺少磷、钾肥的棉田易发病。

1.3棉花红叶茎枯病

萧县在7月中旬始发,花铃期为盛发期,叶片大量焦枯死亡。发病初期在枝条梢部叶片或叶尖出现褪绿症状,严重时变紫色或黄色脱落,甚至全株死亡。病株主根粗短,须根较少,茎内维管束不变色,这是与枯黄萎病的区别。由于是缺钾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与土壤、气候、营养及栽培等条件密切相关。近年来,棉花红叶茎枯病大面积发生,致使棉株早衰、铃重降低、棉纤维品质下降。从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程度看,发病面积占总面积的35%,平均减产15%左右。

1.4棉铃病

萧县棉铃病主要有:疫病、红腐病和炭疽病。疫病多发生在棉铃基部及尖端,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迅速扩展至全铃,呈黄褐色至青褐色,病铃表面生有白色至黄白色霉层。红腐病多在棉花裂缝处产生红色霉层,厚而疏松,色泽较淡。炭疽病,棉铃初期产生暗红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绿褐色或黑褐色病斑,表面皱缩,凹陷,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产生橘红色粘质物。棉花结铃吐絮期间,阴雨连绵,田间湿度大,特别是久雨伴随低温和棉铃虫等钻蛀性害虫严重的棉田,铃病发生重。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差,田间湿度大都会加重铃病的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植物检疫

棉花黄萎病是植物检疫对象,杜绝从疫区调种,防止人为的大面积传播病害。

2.2农业措施

主要采取下列措施: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5年以上,可明显减轻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清除病田的枯枝落叶和病残体,就地烧毁,减少菌源,防止病害发生;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常年发病地块增施生物钾肥、化学钾肥、草木灰等,后期注意追肥;清沟排水,及时整枝、打顶、摘叶,抢摘早剥病铃;花铃期精细整枝去老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通透性,一般打顶在7月中下旬,密度较大、肥水充足棉田应及早打老叶、剪空枝。

2.3化学防治

可用2.5%适乐时800~1 000倍液喷雾加灌根,对枯黄萎病的防效在60%以上。叶面喷洒2%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溶液,隔7d喷1次,连续2~3次,可减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危害。棉田刚出现烂铃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或90%乙磷铝原粉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次喷药液1 125~1 500kg/hm2,每隔10d喷1次,连喷3~4次,对铃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3参考文献

[1] 刘立宏,刘春燕,金磊.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农业,2008(6):28.

[2] 张乃芹,于凌春.抗虫棉主要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农业与技术,2007(4):67-69.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