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2009-06-25张从堂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张从堂

摘要总结了涡阳县在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涡阳县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关键词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F30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065-01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基地为依托,通过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众多分散经营的农户联结起来,把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功能齐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种植经营方式。它具有生产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等特征。涡阳县自2000年开始,就围绕亳州市农科所(原涡阳县农科所)自育的强筋小麦新品种皖麦38的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按照“科研+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快了皖麦38推广应用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取得的成绩

1.1优质小麦生产水平提高

在实施小麦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针对皖麦38主导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制定了配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了小麦由中产向高产、由普通向优质、由低效益向高效益的转变。

1.2小麦种植结构得到优化

实现了小麦良种普及率100%,小麦优质化率达95%以上,小麦种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1.3农民收入增加

按照订单合同,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机播机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的“五统一”田管措施,提高了皖麦38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皖麦38较普通小麦增产10%左右,增效1 200~1 800元/hm2。

1.4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根据农时季节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不仅提高农民种植皖麦38的积极性,而且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5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

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为主导品种的种植面积达6.67万公顷以上。普及推广皖麦38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实现小麦生产安全、优质、高产、高效。

2存在的问题

2.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难以使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

2.2产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企业、农民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不明确,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组织形式较为松散。

2.3从事主导产业的劳动力素质低

在生产过程中,仍存在生产经营简单、管理粗放的问题,使皖麦38标准化栽培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皖麦38的产量和品质。

2.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田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少,真正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田面积很少,靠天吃饭的现象仍然存在。

2.5产业化经营信息网络不健全

农民获得农情信息的渠道十分狭窄,缺乏权威性的信息引导。

3发展对策

3.1充分认识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

推进小麦产业化经营进程,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解决“家庭联产承包”体制下制约小麦生产因素的有效措施。通过实施小麦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土地产出率,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实现粮食生产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调节。同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种植,从而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1家1户分散生产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2着力培育和完善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链条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现行政部门的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营销体系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整体推进,才能使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得以健康发展。一是要健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完善服务手段,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工作。二是促进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外接国内外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提供服务、促进发展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作用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利用涡阳县到家营养面加工有限公司、亳州良夫面粉集团、亳州占元面粉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实行订单生产,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依靠市场引导生产,促进流通。四是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面对面与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大力推广优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3.3创新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解决好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资金筹措、生产组织、利益分配等问题是健全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如股份合作制产权制度改革,发挥优质小麦农民合作社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分散农户有序地带入产业化运行轨道,使产业化诸环节更加紧密。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本原则,依法约束经济行为,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小麦产业化经营持久、健康、稳步发展。

3.4制定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

目前,涡阳县小麦产业化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宣传引导不得力,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小麦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必须靠政府强力支持。如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倾斜;制定惠民政策,优化政治环境;引用农业项目,扩大专项投资;促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发挥龙头作用,协调民企关系;强化政府引导,优化社会服务,共同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 任雅琴,武世倍,吕金仓,等.宝鸡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3):66-67,37.

[2] 李书国,赵文华.小麦产业化与主食工业化探讨[J].粮油食品科技,2007(6):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