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009-06-24李爱欣
李爱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要上好实验课,不只是学生的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一、认真备课心中有数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课,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内容的确受教材内容、学生基础、教师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模式,但课堂教学思路的清晰、科学与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认真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备实验课更要注意把握好方向,内容要精彩,方法要得当,简单说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意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物理实验的真实性与生动性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可以体验“发现”和“克服”问题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欲望。
(二)注意创设学习情景
物理实验提供的是精心选择,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明确而具体的物理现象和事实,因而物理实验所创设的学习情景,对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有重要作用。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物理实验是让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操作各种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等,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备课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知结构的变化,科学实验本身要求实验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增强感性认识,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建立牢固的物理学表象,进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
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爱动手,实验对中差生是一个引起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好物理的好契机,一个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准备上好每节实验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更要写好教案,教案要内容详尽,思路清晰,科学得当,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归纳好学生在实验中将要出现的问题,想好解决的办法,掌控实验的过程,处置可能发生的意外,避免问题面前措手不及,另外,上课前教师要检查每组仪器的数量、规格是否合适,是否完好,并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易出现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以便及时更换,不能出现实验进行中,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损坏,致使一部分学生无法正常实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
二、教师做好实验导入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实验导入”上,“实验导入”是指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实验教学的开端,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之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布置预习作业前教师必须做好实验导入。例如,《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导入,不同的导入方法取得的效果不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如(一)师:大家都知道,平面镜能够成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发给学生玻璃板,两个跳棋子,一张白纸,两个人一组准备做实验)师:老师在前面演示,大家跟我一起做。
(二)师:大家都知道,平面镜能够成像,那么,关于平面镜成像你知道哪些知识或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生2:不同意,人距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生3:平面镜成的像位置在镜面上。
生4:不同意,人向平面镜走,像也移近镜面。
生5:人平行于镜面走,像也平行于镜面走。
生6:这说明人与像的连线和镜面是垂直的。
生7:像的左右跟人相反。(教师把学生说的写到黑板上)
师:大家回答问题积极性高,那么究竟谁对谁错呢?如何解决?
生:做实验。
这两种导入法不同之处,前一次是模仿性的,后一次是探究性的,而且后一次教师不失时机地结束讨论起到了良好的组织指引的作用,讨论中教师平等地向学生征求意见,不时地赞扬学生,不仅接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对将要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一种巧妙的鼓励。
另外,学生做好实验预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题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下补做实验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操作实验前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教师可采取重点环节适当演示的教学方法,但一定要注意演示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成功,学生只观察不跟着做,演示中教师的操作具有极强的示范性,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教师演示的失误,操作欠规范,不仅会耽误宝贵的上课时间,而且实验的失败会引起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怀疑,还会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技能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教师平时应苦练实验基本功,上课时要认真操作,切不可有任何疏忽大意,保证演示的成功,当然演示时可适当设置障碍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既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中,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它们的故障率较高,这就要学生熟知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的故障。正确使用并能自己排除故障,这样的引导学生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时间指导学生。
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及时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而且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逐步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