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企业非适度信息化的成因及其防范
2009-06-23黄辉
黄 辉
◆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非适度信息化成因的剖析,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中小企业适度信息化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 成因 策略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对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立、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作用。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是《2006年—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措施,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对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并编制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国家统计局为此次调查选定了26022家样本企业,共收回有效问卷9200多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已经基本度过起步阶段,开始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最为紧迫的需求是要解决市场与营销问题,占到被调查企业的52.7%,明显有别于更多关注长期效益、管理控制、战略发展的大企业。17%的企业提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求,13.3%的企业关注客户管理的需求,11.2%的企业具有生产与研发方面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特点可以归纳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了解市场信息,增强经营销售能力;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发现更多客户,拓展供应链;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将信息技术用于企业管理,及时掌握经营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思想观念方面,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效果在认识上有误区,对政府支持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了解不够。我国中小企业PC普及程度不仅远低于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也低于亚太其他一些国家,如泰国和菲律宾。在技术应用方面,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应用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信息,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只有9%的中小企业实施了电子商务,4.8%的企业应用了ERP。在发展环境方面,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较小,服务内容不完善,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困难,除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外,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形成服务网络。
归结以上主要是企业非适度信息化问题,所谓适度信息化,是指对信息化的投入能产生最大的收益,否则称为非适度信息化。适度信息化可以节省投资、优化资源配置、避免短期行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根据哈佛大学教授诺兰研究的结论,在企业信息化渐进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把现阶段自身对信息化的需求认识清楚。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信息化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未能准确把握自身的需求,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究其原因,关键是定位不准、未能将适度信息化作为追求的目标。
非适度信息化表现及其原因
(一)信息化不足
信息化不足是指企业信息化的程度没有达到它所处阶段应该达到的标准。调查显示,在众多中小企业中,信息化不足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市场反应速度缓慢等,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不足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对信息化需求估计不足、规划滞后、投入资金缺乏等,而投入资源的限制往往是主要原因。
(二)过度信息化
过度信息化是指信息化的投入太大,占用了本来可以获得更多效益的其他投入,所得到的收益与投入不相称。事实证明,在一些情况下,信息化虽然在某些局部环节的处理上提高了效率,但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无很大影响。相反,由于添置设备、支付开发费用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信息化投资反而增加了企业负担。
过度信息化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急于求成,将管理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建设MIS、OA、ERP、CRM、SCM等系统上,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设起涵盖企业一切经营业务的管理系统,投入巨资购买大量的软硬件设施,却忽视内部管理基础的夯实,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形同虚设,造成巨大的浪费。
(三)不当信息化
由于指导思想、观念、操作方法等原因,虽有信息化的初衷,但实施效果和中小企业的愿望相去甚远。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历程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虽然信息化建设进入了高潮,但实际上当时企业的行为相当盲目。IT厂商提供的产品也比较单一,服务不完善,几乎是市场跟着产品走,因而很多中小企业中出现了“机器作摆设,决策靠灵感”的现象。另外,信息系统启用前未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没有设计出一个优化的流程就开始系统实施,导致整个系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不当信息化的原因主要是重视硬件采购、忽视软件建设。很多中小企业愿意花费数十甚至数百万元购置硬件设备,但却不愿出几万元购置正版软件、进行软件开发及人员培训,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流程重组的重要意义,致使耗费巨资建设的计算机系统因没有多少有实际内容,而成为企业信息化上的“裸机”、“裸网”。
中小企业适度信息化的实现策略
(一)把流程的设计放在第一位
系统运行流程合理与否是系统成败的关键。一个不合理的流程会使系统先天不足,后天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应该在认识现有流程不足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岗位职责的分工,尽可能使业务流程完整,减少不必要的中断和干预,提高流程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机构再设计,以充分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以达到人和系统的合一。
(二)整体规划并分步实施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现整个系统的技术途径,总体规划一般不承担具体的项目设计,是整个系统集成中不可缺少的技术纲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简单技术入手,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根据企业信息化演进的诺兰(Nolan)模型,企业信息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处理和成熟。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来说,有可能必要的计算机技术人员都不齐全。所以,中小企业要围绕以效益为中心,采取滚动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从个别部门的应用开始,待大部分部门信息化比较成熟后,再考虑建立内联网、外联网、接通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从而实现全面信息化。
(三)处理好技术先进和技术实用之间的关系
技术的领先性和技术的实用性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时的选型,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强调先进性。充分考虑周边的微观和宏观环境,以制订适度信息化方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有效、实用的系统才是适合自己企业的系统。
(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
除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认识、增加投入之外,政府也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供服务,这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经验总结。比如政策法规环境建设、财政税收环境建设、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电子政务服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只有在一个优化的信息化环境下,才有可能实现适度的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童有好.中小企业非适度信息化表现及原因.中国计算机报,2004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