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包装企业运营模式
2009-06-23景平
景 平
◆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包装行业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了适应供应链运作背景的新模型,即将传统的包装物买卖的做法转变为可循环包装物的租赁,由包装企业和下游客户确立合作的基本框架,下游客户透过其零部件供应商租用包装企业的包装产品,包装企业设立流通中心专门进行包装物的回收、清洁和派送。文章最后对该模式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 物流包装 运营模式 可循环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的整合主要应从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业务流程的无缝链接、信息平台的搭建等方面展开,即认为供应链的集成和整合主要立足于企业自身,对物流环节特别是包装对供应链集成可能发挥的作用一直没有充分的认识。在传统包装行业运营模式下,包装的作用主要限于保护货物,而随着企业发展进入供应链阶段,这种传统运营模式日益显示出许多的弊端,这就要求包装行业突破传统的运作模式,在供应链整合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传统物流包装行业的运营模式
我国传统物流包装行业的运营模式是建立在包装商品买卖的基础上的,这一点可以从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中看出。物流包装企业根据制造企业的要求,为之进行产品设计并制造出特定规格的包装,其材质多为纸质包装箱和木质托盘。制造企业从包装企业那里购买其指定的相应规格的包装后,包装好产品后作为产品的附加发货给下游客户。客户收到货物之后就会报废这些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不同规格的包装,并定期通过废弃品中转站卖给回收部门,回收部门将其二次加工,再结合原生材料,如原生纸浆或新木材,制成包装用的再生纸板。这些原材料再被物流包装企业(可能不再是原先那家)买走,并裁剪成制造企业所需要的包装,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传统的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物流包装业的主要功能是设计、制造和提供包装产品。包装企业只扮演包装产品供应商的角色,以买卖形式与链上制造企业合作,而本身不是供应链中的成员。
包装产品使用一次即被报废处理。图1中,物流包装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呈线性循环,分别经历定制包装产品、产品的附加、报废包装材料以及再生原材料等四个步骤。在前三个步骤中,包装产品并没有变化,但由于这种包装物制作简单,流通过程中易于受损,其价值会发生降低,在最后的再加工过程,以化工工艺为主,使之回到最原始的状态。
信息交流是线性的,包装企业只与其接触的制造企业有需求沟通和业务反馈。与下游客户缺乏信息共享。资金流伴随着包装产品的每一次物流环节而逆向发生,而且在一个生命周期内,需要发生四次财务行为。
传统包装行业运营模式存在的弊端
随着我国制造产业提升到供应链运营模式,传统物流包装行业也面临以下问题:
服务模式与供应链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当制造企业客户群之间开始实现产业化整合,并追求供应链上的无缝连接的时候,客观上也要求物流包装企业能整合到供应链中来,以适应越来越短的供应链生产提前期要求。但是当前的物流包装企业仍按传统的“交货-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模式与链上企业进行合作,并未深入到供应链中去,以至于对链上制造企业的服务延误时有发生。
物流效率问题。传统物流包装条件下,不同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群会针对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规格的包装,这样每个环节都产生大量的废弃包装物,在缺乏有效的回收合作体系和高效的回收流程支撑的情况下,必然带来了运输、堆垛、存储等作业量的增加,以及空间、设备、时间和人力资源的占用,降低了物流的运作效率。
包装原材料成本问题。 由于近年来全球原材料供求关系的变迁,原材料成本日益增高,带来物流包装业的成本,乃至整个供应链成本不断上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包装成本,直至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物流包装成本,成为物流包装行业提升自身竞争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环境污染问题。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回收再加工问题。按照目前的运营模式,每个环节的包装物都需要回收再加工,所以加工量很大,而在加工的工艺当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的“工业三废”。如何通过改善物流包装行业的运作模式来降低物流包装的环境污染也是社会对物流包装行业的迫切要求。
改进的物流包装行业的运营模式
基于上文的分析以及行业实践经验,笔者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改进了的物流包装企业的运营模式,即供应链包装企业运营模式。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供应链包装企业结合供应链上的制造企业和客户的产品特点,设计、制造可反复使用的特定规格的包装产品,并根据供应链客户的需求时间和数量,交付给制造企业。制造企业连包装带产品一起交付给供应链客户,供应链客户取得产品后,不再报废包装,而是转给包装企业的流通部门。该包装产品透过供应链包装企业的流通部门重新回到制造企业手中为下一次装货做准备。这种运营模式有以下特点:
包装企业不再向制造企业出售包装产品,而是根据下游客户的要求提供包装物,由客户通过其供应商制造企业向包装企业租用包装设备。
包装企业不再只是设计、供应包装产品的供应商,更是为包装产品在供应链生产运作中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商。图2中,包装企业设立包装产品流通中心以在制造企业与其下游客户之间实现包装物的持续快速周转,流通中心的包装物流服务与制造企业及其下游客户的生产同步配合进行,这样包装企业不再游离于供应链之外,而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成员。
包装企业与制造企业、下游客户等多方实现信息沟通和网络共享,使得在包装产品的设计、日常供货、循环周转等各个阶段,包装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客户对包装在设计概念、使用数量和日期、返回日期等各方面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传统方式下包装物大量占用运输、堆垛、存储资源的情况,提高了物流效率。
包装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延长,可以反复利用。尽管由于新型包装产品可反复使用,相比较于传统模式下的大量原材料消耗,初次投入相对较高,但若把这笔投入分摊到整个包装的使用寿命内,单次使用的成本还是低很多。因此整条供应链的包装成本还是大大降低了。
包装产品可重复利用,且在其流通周转中,已经取消了再加工环节,这样就不会产生“工业三废”,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破坏。
财务流程更加简单。在传统的模式下,单位生命周期循环内,必须为物流包装付款四次。而在新的运营模式下,财务流程却只发生包装企业和供应链下游客户之间,即由客户向供应商支付设备的租金。
新运营模式的实施建议
(一)与制造企业及上下游客户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
新模式里包装循环利用,企业之间合作期较长,必须配合协调紧密,这就要求各合作方建立一个各方共同遵守的涉及多项内容的合作机制。这个机制涉及客户与包装企业约定的包装产品质量标准;约定的使用周期和周期内使用额度的计算方法;额度内、额度外包装使用费用及发箱费用的计算和结算方法及时间;涉及合作方及关联企业商业机密的保密条款;包装物的损坏赔偿制度;包装物流转中的标准操作流程;直送/取货入厂运输路线的确定;信息的共享等。
(二)信息系统的建设
新的运营模式超越了传统的“买卖”模式,形成了网络式结构,相应地,传统的线性信息传递形式也必须改变成网络共享的模式。信息系统应成为各方合作交流的平台,提供各方面信息:对客户的包装设备存量进行实时更新;共享客户的滚动物料需求计划,及供应商的日常订单和额外订单信息;此外,系统还应对过去一定时间内各种规格的包装产品的周转数量以及次数进行统计,甚至提供包装产品的材质信息、违禁成分信息、规格信息、出厂日期信息、使用寿命信息、已使用次数信息、毁损程度以及修复状态、检验检疫报告等。
(三)市场拓展
在市场开拓方面,新模式也有别于传统模式。在传统模式里,包装企业的市场目标直接就是制造企业,但在供应链的运营模式下,包装企业的市场开拓目标是供应链下游客户,并通过下游客户向其上游制造企业以及更上一级的供应商进行拓展。同时,新运营模式里包装企业的目标客户不仅包括供应链上的企业客户,还包括链外的企业,他们带来的新业务能够有助于弥补原先既定有限业务的物流规划中无法避免的缺陷,如通过有效规划使新业务有效避免了送/取包装的回/去程空载,更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作效率。
(四)合理确定批次用量
批次用量过大就会导致包装产品闲置,反之,批次用量过小就会导致包装产品缺货。同时,批次用量也决定了某供应链闭环的初期投入总预算。从实践上说批次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制造企业的某产品需求量或者下游客户的需求量、周转周期以及安全系数。所谓的安全系数是指市场需求突发性激增的情况下,为超出的那一部分所做的包装产品安全库存。在综合考虑这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之上得出的批次用量将会使供应链上的包装产品利用率高,初期投入小,而且缺货风险低。
(五)流通渠道策略联盟的搭建
制造企业与下游客户往往不在同一个地点,而且一个下游客户拥有的制造企业供应商往往遍布各地,对一个供应链包装企业来说,很难做到每一个制造企业所在地都有他的流通集散场站。如果包装企业决定自己投资组建所有的流通网络,将需要大量的资金,并需要一个很长的组建周期。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制造企业及下游客户所在地的包装企业或者物流企业进行联合。联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结盟、合资、签订周转合作协议均可。当包装企业提取空包装之后,就在恰当的时间,将恰当数量的空包装发送到制造商当地的合作伙伴的场站,最后准时将这些包装送到制造企业指定的地点,以备装货。
总之长期以来,人们只是认为包装的作用就是保护货物,包装改进的主要方向就是绿色化,却忽略了包装行业有可能在供应链的集成中发挥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景平(1976—),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专业:企业管理。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