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产品加工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成效

2009-06-23徐幸莲周光宏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5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成效实践

孙 健 徐幸莲 周光宏

摘要:本文从国家精品课程“畜产品加工学”建设的实践出发,总结了精品课程建设“三三三”体系,即三个创新、三个保障、三个评价的建设模式和经验,对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的内涵、特点、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和重点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精品课程;质量;实践;成效

“畜产品加工学”是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专业核心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包括理论课(54个学时,4个学分)和综合大实验(2周2个学分)。总结“畜产品加工学”十几年的建设实践,该学科组在教学与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建设体系,并把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名牌课程作为教改目标,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入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畜产品加工学”教学质量体系,使“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总结该课程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实践,主要经验为三个创新、三个保障、三个评价(“三三三”)。

一、三个创新

三个创新是指创新课程建设理念,创新知识理论体系:创新学生实践环节。通过三个领域的创新,始终使课程能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立足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开放、发展的眼光和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创新课程建设理念

建设一门好的课程首先必须有一个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畜产品加工学”在建设之初就十分重视课程理念建设,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名牌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目标,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入手,制定了科学的课程建设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科学制定课程发展规划。②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是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从而在宏观上进一步扩大知识面,拓展学习广度。③加强探究式学习,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④课程加强了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⑤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畜产加品工学”教学课件,通过动画、立体三维图像等手段表述乳、肉、蛋化学组成的基本结构,并建立和完善“畜产品加工学”教学网站,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⑥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过程并对获得的产品进行评价,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创新理论体系

肉类科学和肉品加工技术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从分子水平认识蛋白质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为理解和控制肉与肉制品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提供新的方法。在“畜产加工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中,学科组十分注意融合最新知识、技术和手段,建立了崭新的知识理论传授体系,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如为了保障肉品质量与安全,“畜产品加工学”重点在追踪溯源技术、微生物预测技术、胴体分级技术、PACCP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和物流保鲜技术以及标准化生产和HACCP、GMP、TQM等质量管理技术,形成了全新的畜产品加工知识体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成长、成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创新实践环节

“畜产品加工学”十分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和培养,“三位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運作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用类比、举例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理论教学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如对某些章节采用专题课堂讨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②科研引入教学,加强硬件建设。学科组近几年来采用科研引入教学的方式,投资300多万元,对实验室进行合理改造,添置最新加工设备改变依赖于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构建教学科研创新平台(国家、江苏省肉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③产学研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学科组与19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完成毕业论文。产学研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为日后毕业提供了就业渠道。

二、三个保障

名师、名课、名教材,是该课程建设的底蕴和不竭动力。我们从精品课程建设方法创新上入手,把大力推进名教授上讲台、名教授主持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名教授编写教材作为建设精品课程的三部曲和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教授上讲台是“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

本课程教学队伍中现有3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和1名教学辅助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讲教授具有食品科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出国进修或访问经历,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他们对所承担的课程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和熟练的讲授技能;协助主讲的教师均具有本专业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在26~50岁之间。在师资配置方面,授课教师结构合理,实验教师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的知识和经验。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名教授参与教学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

2教授主持课程建设是建设好“畜产品加工学”课程的重要措施

在教授上讲台的同时,还承担了教学研究、教学建设项目课题工作。由徐幸莲教授主持完成的“畜产食品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获南京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畜产食品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和“畜产品加工学精品课程建设”,分别于2004年、2006年通过了学校的验收。

3教授参与编写高水平教材是“畜产品加工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学科组在选用教材方面不断更新,多年来学科组选用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教材,编著出版了如“面向21世纪教材《畜产品加工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获得中国农业科教基金会优秀教材奖;“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原料学》,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我们选用了原版的Meat science(An introductory Text)P.D.Warriss,作为双语教学参考书。在自编实验指导教材的基础上,学科组组织出版了《畜产品加工学》配套实验教材和《畜产品加工实验指导》。在《畜产品加工学》的教材中,补充了诸多科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成效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