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视纪录片吸引力的方法之我见
2009-06-22李英波
李英波
通过镜头对现实世界的记录、再现、表现乃至创造的影象,是创作者对可视世界的提取、感悟和升华。对世界的理解越深,那么摄取的影像,就越能透过表象、超越现实,展现出作者的心底世界和对世界的感悟。创作出有激情、富感情、思想升华、活力焕发的作品。
作为视觉艺术的电视作品首先要在情感上打动人心,然后才能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没有感情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王国维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现有体制内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好光景。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和上海电视台《纪录片编辑室》的开播被看做是纪录片在电视——这个我国当今最强势的媒体中确立的标志。类似的克隆版节目在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时间蔚为壮观。
观众在看纪录片时的心态与看剧情片是完全不同的。创作中,作者要把各种生活现象的审美判断和与此俱来的情感反应凝聚在对象身上,体现在所拍作品中。这样的作品,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纯客观的再现,而是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带有浓厚的情感特色。这时,观众看的就是一个“真”字。纪录片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环境,观众会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像主人公这样的人也许自己周围就有,片子中发生的事情可能自己经历过。所以,与白日梦似的剧情片相比,纪录片更有贴近性,更具感染力。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从收视率的角度还是有效传播的角度,提高纪录片的吸引力都是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才能把纪录片的故事做得好看,讲出吸引力来呢?
一、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拓展
纪录片的结构形式较之剧情片有更大的自由度,它不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限制。剧情片大都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纪录片不同,既可以讲的完整也可以只讲一段,甚至无头无尾。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的纪录片类型远比剧情片多。在纪录片结构的分类上也是众说纷纭,比如:中心绘圆法,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板块结构等。然而无论其怎么分,都逃不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沙与海》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部纪录片,可谓是空间结构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原本两个生活在不同空间的家庭,用平行手法安排在一起。两家没有关系,互相也不认识,一家生活在海岛上,一家在沙漠里,从事不同的劳动,说着不同的方言,一个以水为生,一个与沙为伴。但其中透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却在这种空间结构中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纪录片要拍的好看,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下工夫。如果拍单线索〔如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纪录片,就要跟拍一段时间。人,要拍生活中的人;事,要拍发展中的事。人物性格只有在事件中才能展现出来。如果是双线索或多线索的纪录片〔如《沙与海》〕,则可以灵活一些,既能在各条线索上下工夫长时间投入,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分别拍摄的不同人、不同事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时空结构。如果在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开掘上都能做到,那是最好的选择。
二、强化细节的作用
著名的纪录片学者陈汉元说过:“谁能拥有足以反映、表现人物个性的众多细节,谁就有可能把故事讲得好听好看。”纪录片中细节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事实的细节,是事实发展中的一个个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的生活面貌。一是指形象的细节,是一个个真实视觉形象的具体描写,通常通过特写镜头来实现,如一个简单的动作,面部表情、物体等。
看过《大哥大、桑塔纳、破小褂》的人都知道,它之所以能吸引人,好看,也就是在于它用一个个细节贯穿起来呈现出人物丰满的形象和个性。
常志德〔破小褂〕是三位主人公之一。在全片关于他的五个片断中,除了第一场是介绍他的家产:在集市上有16间铺面,家中有三层小楼外,剩下四场都是用一个个事实细节或形象细节来佐证他怎样的“会过”,以至于吝啬。
浙江卖玉米。镜头是从老常穿着一身西装,拿着木铲在店门口晒玉米开始。他的26吨玉米要用大卡车运到海宁,每次他都亲自押车前往。为了节省住宿费,老常雇了两位司机昼夜兼程。第二天中午到海宁吃饭,这里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在小酒店里,老常在点菜,解说词是:“习惯吃盒饭的老常,考虑到司机的辛苦,今天破例要了三个炒菜,〔三个人吃三个菜还是“破例”〕,此外,他还给司机要了一瓶啤酒,而他自己则喝免费的茶水。”
在常志德和饭店老板娘的对话中,老板娘看到有记者便问他:“跟着你采访啊,你肯定是大老板了,做什么生意的?”老常在镜头里很拘束,因为他就怕露富,吱唔着回答:“没什么生意做,基本上是到你们南方来讨饭的。”
这些细节都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趣味性,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
整理一下这部片子中关于常志德的部份会发现,关于他的事情是最没有情节连贯性的,但是观众看起来却很有兴趣,老常的性格里最有代表性的那部份也较好地展现了出来。这就更应了那句话: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能没有细节。
三、剪辑中的对比性效果和短镜头的应用
剪辑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它们各有所长,各有利弊。叙事蒙太奇的长处在于能够把一件事情、一个过程按照时间或逻辑顺序完整的讲述出来。表现蒙太奇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叙事,而是为了某种艺术再现的需要。它不一定按照事件的发展或时间顺序进行组合,多数是通过不同内容的对比,来暗示、比喻或象征。从而表现更深层次的意义。
纪录片《大哥大、桑塔纳、破小褂》则综合运用了两种剪辑手法,扬长避短,使片子既在叙事上很流畅,充分展现了三位主人公的个性,又通过平行对比的表现手法,暗示出作者的态度。
长镜头一直备受很多电视人的青睐,在纪录片界更是如此。好像这样一来便显得真实可信。其实,无论长镜头还是短镜头,当你从取景器里看世界的时候,都一样被镜头框住了。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世界。
事实上,我们讲的故事是不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有多少人为干扰的影响在里面,只有拍摄者自己知道。一个技巧高超的制作者,可以把假的拍成真的;反之,不会拍的话也能把真的事件拍出假的感觉来。所以,纪录片的真实与否并不在于是用长镜头还是短镜头。
可是,长镜头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会导致片子节奏的缓慢,显得冗长、拖拉。这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是致命的。难道短镜头就不能把“故事”讲得真实可信吗?纪录片《大哥大、桑塔纳、破小褂》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总之,在时空上的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细节的表现力和短镜头的运用是提高纪录片可看性、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编辑/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