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 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2009-06-22姜福
姜 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亮点,就是明确提出“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牛鼻子。近年来,北安市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召开后,北安市根据《决定》和《意见》中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定了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思路。
一、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可行选择
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实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村的土地集中到规模经营主体手中,富余出来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进入二、三产业,一些小型村屯也会随之撤销,这对于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意义显著:一是可以提高单产、总产、整地质量和作业标准。这符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和我省实施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内在要求,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民进入城市、小城镇后,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可大幅提高收入水平,而留守农民也将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增产增收。三是可以减少重复投资。城市和小城镇承载能力强,接受转移农民不需增加较多投入,但是如果小型村屯不撤销,国家必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其基础设施建设。北安市农村面积大,人口密度低,屯与屯间隔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特别是考虑到未来多数农民都将成为城镇居民,支持小型村屯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转移,对于减少各方面的重复投资耗费具有现实意义。四是村屯减少以后,各级财政对农村财力的投放将更加集中、有效,可以集中力量加强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并加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五是转移农民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高,可有效拉动消费,而且将形成稳定的长期消费,带动经济以更高速度可持续发展。六是转移农民的宅基地可复垦为耕地或调剂为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二、北安市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北安市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机制,有效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加速转变。
全市现有农户4.9万户,市属耕地232万亩。2008年,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52.1万亩, 增长28.6%,涉及流转农户16 027户。流转后实现规模经营面积32.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1.6%,并形成了五种主要经营模式:一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由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以及自然人吸纳其他农户土地,实行股份合作经营。2007年,东胜乡东北村农民合作经济协会吸纳25户农民入股,实施土地连片种植、集中管理,种植大豆1 071亩。由于采用了高产栽培技术,并发挥了大型农机具作用,种植的大豆在大灾之年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入股农户每亩纯获利330元。2008年,全乡300多户、1 300人入会入股,协会“托管”土地近万亩。二是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由种田能手、科技户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通过租赁等方式获得较多土地的经营权,实行规模经营。目前,全市农业种植大户达到1 897户,种植耕地284 565亩,其中自有耕地面积53 116亩,户均种植面积150亩。种植大户借助大型农业机械,实行连片作业、标准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三是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由农户将土地交由农机合作社统一托管代耕,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收益。二井镇联立村试行了这种经营模式,由农机合作社与52户村民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按土地等次,以每亩160~180元不等的价格付给农户租金,共付给农户20万元,农户将土地承包给合作社经营后,投入到了其他产业之中,32户农民户平均增收5 000元,土地每亩分红262元。四是与农垦系统合作共建经营模式。一种是农场代耕方式。海星镇与建设农场八队创建了农场模式化管理示范区,选择岚光村1 800亩土地全程实施农场模式化管理,实行统一耕种、分户核算。另一种是成建制转移方式。赵光镇东丰村将1个屯3 000亩土地整体有偿租让给赵光农场,经过土地流转后富余劳动力80人,通过外出务工经商、外包耕地、发展养牛业实现增收70.9万元。五是统种分管模式。这种模式是依托国家优质标准粮田项目创建的,主要是依托在赵光镇北河村、二井镇建革村分别建设的一处万亩标准粮田,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大豆平均亩产160公斤,亩增产30公斤。
三、北安市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具体构想
虽然近年来北安市在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受政策、理念等因素影响,仍存在着发展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仍主要局限于一部分农民将土地流转到规模经营主体手中,还没有进入到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加速推进城镇化进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更高阶段。
在今后工作中,北安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力度,力争使全市绝大多数耕地实现规模经营,小型村屯全部成建制转移到城市、小城镇、中心村,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较好地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管理,促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和流转行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严格遵循“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方针,采取符合市场经济特点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农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农场托管和代耕等形式,加速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力争利用5年时间,使全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5%左右,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北安实际,又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道路。
二是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小型村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转移。积极推进小型村屯成建制向北安城区、小城镇、中心村转移,通过财政投入一部分、整合泥草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支持一部分、税费减免一部分、农民自筹一部分的办法,帮助转移村民在城区、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建设住宅小区。2009年北安市准备在每个乡镇都选择1个小型自然屯进行试点,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在全市推广。
三是创优环境,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小型村屯成建制转移提供保障。目前,北安市正在研究制定《北安市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方案》,其下发实施后将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村屯成建制向城市、小城镇、中心村转移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大扶持力度,将各种涉农补贴资金向规模经营主体倾斜,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贷款、农业保险、专项资金等方面优先安排,并进一步调动农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主体从事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不断加快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进程;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等支撑体系,解决好进入城市和小城镇农民的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和身份歧视等问题;三是要健全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和完善鼓励、支持转移农民就业、创业等各项优惠政策,为更多农民进入城镇和非农领域创造条件;四是要依托工业园区和庆华机械加工园,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机械制造产业,积极引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消费型服务业,全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为转移农民顺利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
(编辑/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