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考察

2009-06-22韩启振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标题网络新闻

摘 要: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中运用甚广,网络环境、新闻语体、标题地位使其具有独特的句法特点。

关键词:网络新闻 标题 因果句

请看一则网络新闻标题:

(1)26岁男子因爱捡垃圾被母亲赶出门(新浪网,2008年5月3日)

这个标题从内容上看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原因是“26岁男子爱捡垃圾”,结果则是他“被母亲赶出门”,因此,这个标题是一个因果句。像这样的标题我们称之为“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最近,笔者在众多新闻网站上发现这种因果式新闻标题运用甚广。因此,本文试图对这种标题进行考察,揭示其内在规律,以期指导网络新闻标题制作。

一、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结构、语义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结构。一是因果配置。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从其表述内容上看由原因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原因和结果在语序上有两种配置:一是前因后果,二是前果后因。我们称前者为“前因后果式”,后者为“前果后因式”。二是因果连接手段。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中因与果的连接手段主要有两种:语序和表因标记“因”,表结果部分没有标记词。三是单句与复句。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有的是单句,有的是复句。下面我们把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考察这种因果句。

(一)前因后果式

就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数量而言,前因后果式占绝大多数,是一种典型范式。它又分两种,一种是单句型,整个标题为单句;另一种是复句型,整个标题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述的内容与后一分句表述的内容有语义上的因果关系。

1.单句型

所谓单句型标题是指整个标题为单句,这个单句表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这些事件前后相续,前面发生的事件和后面发生的事件有一定因果关系。单句型标题根据连接手段的不同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因果语序和原因标记词“因”并用的。介词“因”和它的宾语一起构成原因的表达,在句中作状语,并且位于结果之前。如:

(2)男子因借手机给劫犯被判抢劫罪(新浪网,2009年5月3日)

(3)女孩因家庭无法偿还债务被迫嫁给债主(新浪网,2008年5月4日)

(4)埃及因海底光缆故障遭遇通信瘫痪(新浪网,2008年12月20日)

(5)天津市委常委皮黔生因经济问题被“双规”(中国金融网,2008年12月22日)

例(2)、(3)中,介词“因”的宾语是谓词性的,这类标题去掉介词“因”,语序也一样可以表达因果关系。例(4)、(5)中,介词“因”的宾语是名词性的,但宾语表达的总是一个具体事件。由于句法上的约束,这类句子中的标记词“因”不可去掉。原因部分的主语和结果部分的主语一般是同一个,如例(2);也有不是同一个的,如例(3),“无法偿还债务”的主语是“家庭”,“被迫嫁给债主”的主语是“女孩”,但是应该注意到女孩和家庭之间存在领有关系。“因”引领的原因事件一般不位于句首。

有时,“后”也可以看作标记词。“后”本来是表示两个事件发生的前后时间顺序,在语言结构里总是置于前后事件之间,如果这两个事件有因果关系,那么“后”成了原因标记词。这种情况下原因事件的表达不能是名词性的结构,并且原因部分的主语和结果部分的主语只能是同一个。如:

(6)高一女生挨批后请人殴打班主任(中青在线,2008年12月23日)

(7)村支书违规报销遭拒后雇凶殴打村主任(网易,2008年12月22日)

(8)村民向领导反映情况后遭打(新浪网,2008年12月25日)

比较:

男子因借手机给劫犯被判抢劫罪→男子借手机给劫犯后被判抢劫罪

埃及因海底光缆故障遭遇通信瘫痪→﹡埃及海底光缆故障后遭遇通信瘫痪

第二类是仅靠语序表达因果没有标记词“因”的。如:

(9)日本公务员浏览黄色网站78万次遭降职(新浪网,2008年5月3日)

(10)15岁少年剃光头遭母亲批评后上吊自杀(新浪网,2008年10月23日)

例(9)、(10)两个标题里原因部分的主语和结果部分的主语都是同一个,语句中间没有停顿,从语法上看可归为连动句。因为没有原因标记词“因”,所以前后事件语义上的因果关系是隐含的。如果不止两个事件,就是多个因果关系的套合,前一果又是后一果的因。如例(10)有三个事件:“剃光头”“遭母亲批评”“上吊自杀”,可以理解为因“剃光头”而“遭母亲批评”,因“遭母亲批评”而“上吊自杀”。

以上两种单句型标题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原因部分的主语和结果部分的主语是同一个且用谓词性结构表达原因,有标记标题去掉标记词“因”就成了无标记标题,如:

男子因借手机给劫犯被判抢劫罪→男子借手机给劫犯被判抢劫罪

无标记标题加上标记词“因”就成了有标记标题,如:

日本公务员浏览黄色网站78万次遭降职→日本公务员因浏览黄色网站78万次遭降职

从语义上看,两类标题都表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这些事件前后相续,有一定因果关系。标记词“因”的有无,反映了标题作者的主观视点。标题作者强烈地认为前一事件是后一事件得以发生的原因时,或者客观上前后事件因果联系比较明显时,就会用“因”来凸显原因。从受众接受角度看,标题不像篇章中的语句,它没有上下文,这个原因标记“因”能帮助读者准确迅速地抓住标题的内容,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

2.复句型

复句型标题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提出一种情况、事件,后一分句说明由此产生的结果,分句之间不用标点,前后分句以空格隔开,通常不用关联词,包括不用标记词“因”,靠语序和意合组织起来。

(11)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起火 部分区域工作瘫痪(新浪网,2008年5月3日)

(12)学生逃课游泳溺亡 学校被判赔4.7万(新浪网,2008年5月3日)

(13)北京遭遇强雷雨天 白昼暗如黑夜(新浪网,2008年5月3日)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但两个主语意义上相关,大多有隶属关系。句法上两个分句可以看作是并列句。这种复句型标题可通过添加因果关联词,得出因果关系。如例(12)可以说成“因为学生逃课游泳溺亡,所以学校被判赔4.7万”,构成因果关系。

这种标题与原因事件的主语和结果事件的主语不是同一个,但与有标记单句标题有一定联系,可以互相变换。如例(3)和例(12)可分别变换为:

女孩因家庭无法偿还债务被迫嫁给债主→家庭无法偿还债务 女孩被迫嫁给债主

学生逃课游泳溺亡 学校被判赔4.7万→学校因学生逃课游泳溺亡被判赔4.7万

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略有不同。例(3)着重报道“女孩被迫嫁给债主”这件不常见的事,是主要事件,而“家庭无法偿还债务”虽然也是新闻事件,但不是作者着重报道的事件,只是事件起因。因而例(3)变换成复句型标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合适,否则,“家庭无法偿还债务”就上升为主要新闻事件了。例(12)中,“学生逃课游泳溺亡”和“学校被判赔4.7万”这两件事都是记者想要突出报道的同等重要的事件,两个事件暗含着的因果关系是次要的,因此例(3)的变换式不如例(12)好。

(二)前果后因式

前果后因式标题一般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分句陈述事件情况的发生,后一分句补述事件情况发生的原因。前后分句有时以空格隔开,有时用逗号隔开,通常不用关联词,但是一定使用标记词“因”。因此,前果后因式标题是有标记的复句类型。句法上两个分句可以看作是主从句。这种标题,数量上相对较少,并没有成为网络新闻编辑的首选。如:

(14)乌鲁木齐机场24个航班备降或延误 因受大雾影响(杭州网,2008年12月9日)

(15)BMD毛棕榈油期货收高,因出口需求旺盛 (新浪网,2008年12月23日)

(16)北京居民食盐食油摄入量严重超标 因锻炼不足(安徽广播网,2008年12月22日)

(17)拉萨大昭寺附近发生火灾 疑因电线老化起火所致 (凤凰网,2008年12月26日)

从语义上看,这类标题因果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不是很明显,结果事件有很多不是关于某个个人的具体事件,而是某种社会、经济状况。就新闻表达效果而言,这类标题着重报道的新闻事件是结果事件,原因只是作者分析猜测的事件起因。

在新闻实践中,一个新闻事件并不是只能适用以上某一种标题,各个记者从自己的主观视点出发可以采用不同的标题。因此,经常可以见到同一个新闻事件各家媒体使用不同的标题。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几点倾向:

首先,在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中,“前因后果式”多于“前果后因式”。这反映出,由于受到时间顺序原则的影响,前者是典型语序,后者是非典型语序。

其次,语序和表因标记“因”两种连接手段中,语序是第一位的。当语序是典型语序时,不用表因标记“因”,仅语序这一种手段就可以表达因果关系。但是,原因标记“因”则必须和语序结合使用。语序和原因标记“因”在这儿形成了一个蕴涵共性:如果因果句使用了非典型的前果后因语序,则必定同时使用原因标记“因”,可以这么表示:

具体说,当语序是前果后因时,必用原因标记“因”;当语序是前因后果时,原因标记“因”可用可不用。不会出现语序是前果后因而没有原因标记词的情况。

再次,结果句的语义大都表示“不好、不幸”等消极意义。

二、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形成原因

这种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大量出现与事件的发展过程、新闻特点、标题地位以及网络媒体的特征都有一定关系。

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同时,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而结果有好有坏。坏的结果总是非常态的,比较显著,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有新闻价值。记者们往往会报道这些偏离常态的事件,所以,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结果事件大多是不好、不幸等消极意义的事件。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新闻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缺一不可。在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五个要素往往体现在正文开头的导语里。而网络媒体上因为大量新闻信息的存在,网络编辑只能简明扼要地以列表的方式把新闻标题呈现在主页面上,然后点击标题通过超级链接看到正文。这样一来,导语不能被读者直接看到,标题就承担了全部的吸引读者阅读的重任。要从新闻主页的众多标题中凸显出来,吸引读者点击,就需要标题引人注目。因此,传统新闻中由导语表述的内容在网络媒体里必须直接由标题来表述。这就要求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标题要以实题为主。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以最直接的方式把主要的新闻事实说出来。

第二,标题要以单一为主。用简洁的单一式标题,把主要的新闻事实归纳出来,使受众最快地了解新闻内容。

第三,题文分家[1]。网络新闻标题更像一本杂志的目录,读者不能像看报纸那样,将标题和正文尽收眼底。

因果式新闻标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它包含了至少三个新闻要素:人物,起因和结果,受众一看标题就能获取主要新闻信息。至于时间要素,因果式标题中一般都不会出现,因为新闻的时效性会让受众默认为所报道事件是最近发生的。如果不是默认时间,则时间就要在标题中出现,如“下半年因金融危机咨询离婚问题者增加三成”,即使在这个标题里也还是省略了“今年”这个默认的时间。而地点要素则经常出现在因果式标题中,有的是事件发生的地点兼主体作标题的主语,有的是作定语,但功能都是指明事件发生地点。如例(4)、(9)、(16)。

当然,一般会默认为新闻发生在本地、本国,这时本地本国这些地点就不会出现在标题中。地点的新闻价值不强时,也不会出现在标题中。

标题语言简洁的要求也使得因果连接词降低到最少,只有一个“因”,表结果的部分不用标记词。并且只用单音节的“因”而不用双音节的“因为”。

通过对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的考察可以看到,网络新闻标题表现出的句法特点跟网络、新闻和标题这三方面的语体语境都有关系。因此,从大的范围来讲,语境语体与语法的关系十分密切。语境语体制约句法结构的使用,句法结构总是存在于某一具体的语体语境中的。因果式网络新闻标题所表现的与普通因果句不同的语法特点,就是语法受制于语体语境要求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武雪梅.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J].记者摇篮,2007,(6).

(韩启振 河南 许昌学院文学院 461000)

猜你喜欢

标题网络新闻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环保类微信标题研究
巧拨千斤解“标题”
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
网络新闻失真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