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A不B”与“没A没B”语义关系比较考察

2009-06-22

现代语文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义比较

张 健

摘 要:“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都是语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相袭沿用而形成的固定结构,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否定副词“不”“没”与形容词、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形容词(形素)、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格式后在语义关系方面的异同之处,并找寻了两种格式的语义特征。

关键词:不A不B 没A没B 语义 比较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否定范畴一直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占有重要位置,可以说“否定”无处不在,不论对事物或对动作,以及对性状等,无不包含着“否定”因素。而否定副词“不”和“没”在实际语言环境里,经常出现间隔连用,这种“构式”又因其言简意赅、通俗上口,而广泛应用,我们且把这种格式叫做“不A不B”“没A没B”格式。由于进入这一格式的语素、词或短语伴随着新的构式,所以,不论从语法、语汇、语义还是语用等方面均赋予其新的内涵,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彰显“不A不B”“没A没B”格式的深刻含义和无穷魅力。在实际运用中,即使同一个词或语素,分别嵌入“不……不……”和“没……没……”格式后,其语义有时截然相反。中国人凭语感可以分辨出其语义差别,但对外国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留学生对否定的理解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否定副词“不”“没”的间隔连用,就更加大了留学生在语义理解上的难度。如留学生造句:“姜贞焕昨天买的鞋子没大没小,正合适”。我们知道学生要表达的意思是“买的鞋子的大小很合适”,应用“不大不小”。紧接着,让学生分析这样一个句子:“她总愿意跟他爷爷开玩笑,成天没大没小的”。经比较,学生就会明白“不大不小”和“没大没小”在语义上的差别。这只是从语义一个平面表现了这类格式的魅力所在。

在有关“不”和“没”的许多论述中,“不”大都体现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或主语的主动否定,“没”大都是客观情况的叙述或陈述动作没有发生、事件没有实现。而“不”“没”的间隔连用中,“A”“B”分别进入这两种格式,尽管同时进入这两种格式的词或语素并不多,但我们发现构成这两种格式的词或语素有其异同之处。

二、形容词(形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的格式义比较

(一)“不”与“没”和形容词结合的语义特征

“不”直接和性质形容词结合一般表示性质否定,这是“不”跟形容词结合所反映出的基本特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跟有的形容词组合,表示程度否定。而“不”所修饰的形容词带有程度状语时,也一般表示程度否定,不否定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其实,能接受“没(有)”修饰的形容词是有限的,这些形容词往往可以和其他一些形容词在逻辑上形成一个发展序列,发展的方向有的是不可逆的,有的是可逆的,只有代表发展方向的形容词才能接受“没有”的修饰。如“生~熟”也是一组发展序列,按照一般人的认识是,“生”的可以变成“熟”的,而“熟”的不可能变成“生”的,也就是说,发展方向不可逆,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熟”,而不能说“没有生”。“没(有)”修饰形容词是对形容词所反映的变化和发展方向的否定。

(二)形容词(形素)嵌入两种格式的语义比较

1.以“不大不小——没大没小”为代表 。例如:

(1)目前对于欧盟来说,最紧要的问题莫过于给伊朗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杜绝反复现象再度发生,而非像美国所希望的、美国媒体所鼓吹的那样,急着对伊朗进行制裁。

(2)我要拉下脸来成天跟她没大没小的,她会瞧不起我的,认为我疯了老不正经。(王朔《我是你爸爸》)

不轻不重——没轻没重

(3)不管她仰脸嬉笑,还是低首啜酒,我总感到一缕视线不轻不重地落在我身上。

(4)我把干毛巾扔给靠在床头看电视的余重,他接过毛巾就没轻没重地乱擦一气,手里仿佛不是头发,而是一把杂草……

不深不浅——没深没浅

(5)迎着不冷不热的风,攀过不高不矮的山,趟过不深不浅的小河,后面的山坳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

(6)她就这么个人,没深没浅,你别往心里去啊。

2.以“不早不晚——没早没晚”为代表 。例如:

(7)不早不晚,偏偏这个时候她出现了。

(8)家人说他这把年纪了,成天没早没晚地东奔西跑,比在职还忙,也不知图个啥?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不A不B”格式并不完全是主观上的简单否定,有些也是客观上的描述,表达的是一种中间状态,大都具有中性或褒义色彩;“没A没B”格式并不完全是客观地进行描述,而是具有引申义,语义色彩较为复杂。在“不大不小——没大没小”为代表的一组中,“不A不B”体现褒义或中性色彩,而“没A没B”则具有不满或责备之义的贬义色彩。在以“不早不晚——没早没晚”为代表的一组,情况就复杂得多,例(9)、(10)的“不早不晚”“没早没晚”虽然均为贬义色彩,但“不早不晚”表示“来的不是时候”,而“没早没晚”是说整天忙,没有休息时间。当然这两种格式在不同语境中有时也表中性和褒义色彩。例(11)的“不依不靠”是褒义,指主观上的不依靠任何人。而例(12)“没依没靠”显然是贬义,是对客观现象的一种描述,说的是穷人没有任何依靠,受尽剥削与欺压。“没依没靠”在其他语境中有时也有褒义色彩。

三、动词(动素)分别嵌入“不A不B”与“没A没B”的格式义比较

(一)“不”与“没”和动词结合的语义特征

“不”“没”与动词的搭配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动词[±自主]的语义特征,可以把动词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两大类。“不”可以同自主动词自由组合,也可以同非自主属性动词组合,一般不同非自主变化动词组合;而“没”可以同大多数自主动词结合,也可以同非自主变化动词组合,一般不同非自主属性动词组合。

“不”表示说话者的主观否定或句中主语的主动否定;“没”是描写、叙述客观事情没有发生。“不”多用于表现将来的句子中,“没”多用于表过去的句子中。“不”一般能否定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属性动词;“没”一般可以用在非心理活动的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属性动词前面。

(二)动词(动素)嵌入两种格式的语义比较

1.以“不增不减——没增没减”为代表。例如:

(9)可以说,在诸神中死神是最公道的,它赐每个人的死亡都是一次,不增不减,谁都无法躲过,且每次都要人亲自面对死亡,既不准带秘书,也不准他人包办代替;也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统统一样。

(10)作为中国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他有什么地位,什么学说,古人“述而不作”,只是将自己发现的宇宙事实真相告诉给世人,因为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增没减,一种自然的社会契约。

不赚不赔——没赚没陪

(11)NBA总裁斯特恩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NBA今年两场中国赛总开销达到几百万美元,但这些费用全部通过赞助商的赞助得到解决,总体财政情况是:不赚不赔。

(12)统计结果表明,84.0%的股民入市后总体呈现亏损的状况,有所赢利的股民占9.7%,6.3%的股民呈现“没赚没赔”的状况。

2.以“不吃不喝——没吃没喝”为代表。例如:

(13)妻子几天不吃不喝,怎么劝也不听,看来是铁了心:要么去告,要么自杀。

(14)直到8月25日晚上,救援人员才终于在近30米深的沟壑中发现了安布尔摔坏的丰田汽车。救援者考特诺发现被困车内的安布尔在5天没吃没喝后,竟仍然还活着。

不遮不拦——没遮没拦

(15)再松下手时,才发现眼前这两老一少依旧那样木然地坐着,不避不躲,不遮不拦,一动不动。

(16)这期间,我们接触较多,并没遮没拦的无话不说

不声不响——没声没响

(17)他只是那么不声不响的,象一股温暖的微风,使大家感到点柔软的兴奋。(老舍《四世同堂》)

(18)他会一丝一丝往上顶,像滑过来一样,没声没响地就逼到你跟前来了。

不偷不抢——没偷没抢

(19)就像基层的人大代表感叹的那样,过去人们总觉得只要不杀人、不放火,不偷不抢,法律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离自己十分遥远。

(20)我不过是赚了点钱,我并没偷没抢!

上述两组例子中,在语义上都极为近似,但从语义色彩、语用环境的角度考察,不难看出两组的微妙区别。第一组的“不A不B”与“没A没B”两种格式,不论从“不”和“没”的否定意义上,还是语义色彩上均没有明显差异,语义基本相同,均是客观地说明一种现象。例如,“不增不减”与“没增没减”、 “不赚不赔”与“没赚没赔”都是对客观情况的描述(后一对也是对过去情况的描述),语义相同。第二组虽然均表示相同的语义,都表示数量上没有变化,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不A不B”均表示主观意愿上的否定,完全带有主观色彩,而“没A没B”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否定,是对过去的事物或已经发生的客观情况的客观描述。

四、结语

能够同时进入“不A不B”与“没A没B”的词或语素不是很多,大都是形容词或形素、动词或动素。也有例外,在进入“不A不B”格式时为形容词,而进入“没A没B”格式时为名词,如“不早不晚—没早没晚”。通过语料分析和比较考察,我们发现,形容词或形素、动词或动素分别嵌入这两种格式,其语义特征截然不同时,嵌入的词或语素大都是形容词或形素;而语义相近时,嵌入的词或语素大都是动词或动素,但个别也可为形容词嵌入的,如“不胖不瘦—没胖没瘦”。另外,在语义色彩方面,这两种格式也有异同。

附 注:

本文语料除个别标明出处外,均来自国家语料库。

参考文献:

[1]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齐沪扬.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张健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234)

猜你喜欢

语义比较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