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灵魂的底线

2009-06-22燕金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09年20期
关键词:老刘激光灵魂

燕金城

导语: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说:“在衣着上你可以不修边幅,但切不可让灵魂染上污点。”一个人要经常自我反省,叩问自己灵魂的底线,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衡量一个人是否拥有高贵的灵魂,主要看其在困难与危险来临之时是否能挺身而出,主要看其是否能与邪恶势力面对面地作斗争,主要看其是否能顶住压力,永不屈服。古往今来,有许多人能坚持原则,守住自己灵魂的底线。他们正义凛然,即使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退缩,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这些人令人敬佩,这些人的灵魂深处迸射出了灿烂夺目的光辉!

选文1

一个医生的良心

对陈晓兰来说,也许她永远不能忘记的是1997年7月24日,这个改变她命运的日子。那时她还是一个医生,因为她为人正直又医术颇高,同事都很尊敬她,病人也都爱戴她,有的病人更是不远万里来找她看病,而这所有的一切却因为一个病人改变了。

那天,她正在工作,突然有一个病人跑过来对她说:“陈医生,我能不能不打那个‘激光针,我打了会哆嗦啊?”“会哆嗦,难道是输液反应?”陈晓兰慌忙跑去看,她看到了一种名为“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的输液配套器械,仪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她知道ZWG这是“紫外光”三个字的拼音缩写而不是什么激光。于是,她拦住了要打针的病人说:“这不是什么激光,而是紫外光。”

让陈晓兰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句话,第二天她就遭到了院领导的质问:“谁说光量子不是激光,这是上海医科大学陆应石教授发明的,你比陆应石教授还厉害?”陈晓兰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从此她开始研究“光量子”,慢慢地她发现,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是把给病人输液的液体充氧后经仪器中发出的“激光”照射后再输入体内。

可是药物是要防氧化并避光的,怎么能进行充氧和光照呢?陈晓兰迷惑了,她就给上海一些有名望的医生打电话,询问药物是否可以用紫外光照射,但是大多数医生都说不行。于是陈晓兰便自己买来药水,借用“光量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进行模拟试验,结果令她更是大吃一惊,原来经过光量子充氧的药水,竟然变成了絮状物!

这个结果让陈晓兰拍案而起,病人的血管又不是下水道,把这种东西输进去后,让它怎么出来呢。她愤怒了,这时她母亲也已经托人打听到,那位“陆应石教授”纯属子虚乌有。陈晓兰难以置信,亲自跑去上海医科大学人事处查询,但工作人员明确无误地告诉她,该校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一万多名职工中,根本没有陆应石这个人。

但医院对陈晓兰的反映不作理会,“谁反对光量子谁下岗”。陈晓兰犹豫了,但一想到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中毒,她就没办法心安理得地继续坐在医院里。

她开始一家家走访那些打过“激光针”的病人。在受调查的23位接受过“光量子”治疗的病人中,有9位死于肾功能衰竭和肺栓塞。于是陈晓兰找到区委和卫生局,去了上海药监局前身——上海市医药管理局反映情况,从此踏上了十年揭露假劣医疗器材之路。

就这样,为了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十年来她在京沪线上往返了四十多次。为了省钱,她尽量坐慢车,过去她是衣着讲究,饮食精细,而现在她能啃黄瓜吃包子度日,没钱的时候,甚至连3元钱的澡都洗不起。她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赔上了自己的健康,她的行为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单位的重视,一个又一个不法医疗器械企业及医院被依法查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

美文点读:

这是一篇纪实文章。文章通过记叙陈晓兰揭露假劣医疗器材的典型事迹,表现了作为一个医生应具有的良心,并说明了人应如何来叩问自己的灵魂。作者着力刻画了陈晓兰的执著与勇敢,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她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也正是由于有她这样的人,世界才会多了些温暖与正义,丑陋与邪恶才无处藏身。

文章语言朴实,事例典型,感情真挚,弘扬了正气,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阅读思考:

1.当听到病人说打了“激光针”后会哆嗦,陈晓兰为什么会慌忙跑去看?

2.在遭到院领导的质问后,陈晓兰是怎样做的?

3.陈晓兰揭露假劣医疗器材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选文2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便死在了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相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表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烁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有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选自《朝圣的心路》,有删改)

美文点读:

这是一篇议论文,作者紧紧围绕“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中心论点,选取了两位名人的例子,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论证。一个人要想守住灵魂的底线,就要保持自己灵魂的高贵,在任何时候都不动摇。为了证明在普通人身上同样可以体现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观点,作者联系现实,选取了嘈杂的车厢里女孩全神贯注读书的事例,对女孩进行了赞扬,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为明确。文章的结尾,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表现出了自己的担忧,其用意在于呼吁人们万不可使自己的灵魂空虚。

阅读思考:

1.作者为什么说人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2.作者列举两位名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选文3

不许动,举起手来

包利民

地震发生的时候,正是黎明前的黑暗,大地剧烈地抖动,那一瞬间,小刘还以为是在做噩梦。他是在被爹扔出窗户时才清醒过来的,他大喊:“爹,爹!”

正值盛夏,小刘和爹磨豆腐一直到深夜才睡,多年来他们爷俩一直相依为命。人们把他们爷俩叫老刘和小刘,叫着叫着,大名也就忘了。小刘年轻,加上累,身子一挨炕就睡着了。老刘看了看儿子,想关窗户,但最终没有关,拿了一条薄被给儿子盖上。

摔在院子里的小刘一边喊着爹,一边伸手拉住了爹的手,想把他从窗子里用力拽出来。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响,房子塌了,砸住了老刘的下半个身子。小刘发疯地用手扒着土,终于把爹拉了出来,安置在街道上的安全地方。老刘的两腿软软的,可却没有晕过去,还对小刘说:“我没事儿,只可惜了那些豆腐!”

天渐渐亮了,周围都是惊慌失措的人,呼天抢地地守着受伤的亲人。房子大都倒了,平时热闹的街道成了一片废墟。过了许久,小刘感觉很饿,因为昨天晚上就没吃饱,他饭量大,加上穷,很少有吃饱的时候。老刘也咂着嘴说:“要是豆腐不砸在房子里就好了!”那时每家都很穷,很少有吃的东西,一时间大家都被饥饿包围了。

忽然,有人从远处跑回来,拿了不少吃的东西。可是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了别人?小刘看得直眼馋,忽然心里一动,想,他们从哪儿弄的吃的?看样子都是街口那家副食店里的东西!地震了,人都顾不过来,谁还顾东西?于是他也想去捡些吃的。

刚一站起来,老刘就问:“你干啥去?”小刘知道爹的性格,就说:“我去街那边转转,看看都变成啥样子了!”老刘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说:“爹可能熬不过这一劫了,爹希望你能听爹的话!”小刘忙点头,老刘说:“你出去转转可以,但必须答应爹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看到别人的东西和公家的东西,你不许动!听见了吗?”小刘一愣,可看到爹的眼神,还是说:“我听爹的!第二件呢?”老刘盯着儿子看了半天,忽然说:“举起手来!”小刘不解,还是举起了一只手,老刘一瞪眼,吼道:“俩手都举!”小刘一哆嗦,忙把另一只手也举了起来。老刘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去吧!手不能放下啊!”

小刘走了,过了一会儿,他就回来了,两手依然举着。回到老刘身边,他的手才垂了下来,一下子瘫坐在地上。饥饿揪心,看到商店里那么多吃的,那么多疯抢的人,他实在是像经历了一场战争般难受,可他听了爹的话,不许动,举起手来!

当救援物资送到这儿的时候,已到了晚上,老刘和小刘都已是快挺不住了。他们是那条街上唯一没有去商店抢食物的人。

(选自《微型小说精品》,有删改)

美文点读: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耐人寻味的小说。作者用朴实、诙谐的语言,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小说巧妙选取了地震过后一些人随意捡拿公家的东西,而小刘的爹不让小刘去捡,让他举起手来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小说蕴涵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发和教育。小刘在爹的教导下,严守灵魂的底线,揭示出了人性美,奏响了一首弘扬美好心灵的赞歌!

阅读思考:

1.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2.这篇小说的构思有何特点?

猜你喜欢

老刘激光灵魂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拼图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老刘和老秦
灵魂树 等
激光3D长绳
神奇的激光
这回累不着
这回累不着
骑着激光炸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