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中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

2009-06-22彭有明田志军

文学界·人文 2009年3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

彭有明 田志军

摘要:在言语交际中,类比推理不仅存在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还存在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根据类比的方式来分,异类属性类比推理至少存在三种类推方式:相同的因果关系、相同的必要条件和相似的语义关系。并由此总结归纳出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四种办法。

关键词:类比推理;同类属性;异类属性

中图分类号:10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3-027-03

引言

如果两个事物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那么,它们在另一些属性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就是类比推理。根据类比对象的属性是相同还是不同,我们可以把类比推理分为两大类:一是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一是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在本文,笔者主要探讨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

一、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

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通常是指根据类比对象的某些属性在数量、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从而推导出它在其他属性上是相同(相异)。根据两者对象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属性,从而推出它在另一属性上也是相同或相近的。

典型推理形式:数量、程度等完全相同的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用公式可分别表示如下:

对象A具有属性a、b、c、d,对象B具有属性a、b、c,所以,对象B具有属性d。

这种推理就是一种典型形式,但如果它们之间只是一种程度上或数量上的近似时,那么这种推理就不是典型推理,其结论的可靠性就比典型形式的要低一些,从而形成各种结论可靠性相似的推理形式。

二、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

程度或数量不等的属性同类的类比推理进一步发生变异:A、B之间的属性属于不同类的事物范畴时,这种同类属性的类比推理就发展为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根据不同范畴的某些类比对象的某些属性,从而推导出另一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这种类比推理,就是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

依照类比对象的多少可以把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分为“双对象类比和多对象类比”。双对象对比就是只有两个或两类的类比,例如:

(一)子墨子见王,日:“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也?”王日:“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日:“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糟糠也。荆有长松文梓梗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也。”王日:“善哉!请无攻宋。”《墨子·公输》

其类比推理形式如下:

1、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所以,必为有窃疾矣。

2、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糟糠也。所以,为与此同类也。

墨子所打的偷窃成性者的比方,恰好与楚国、宋国情况的对比相符,属于双对象推理。它们的属性虽然并不相同,但它们却是相似的,A中的是本体,如“文轩”、“弊舆”,“锦绣”、“短褐”,“梁肉”、“糟糠”,B中的是喻体,如:“荆之地”、“宋之地”,“荆有长松文梓椴楠豫樟”、“宋无长木”,“荆有犀兕麋鹿,鱼鳖鼋鼍”、“宋,无雉兔鲋鱼”。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然后推出“同样”的结论,从而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

根据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人们一般情况下使用双对象类比,但当两个对象之间的对比,不能更有说服力地推出结论时,往往需要再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类比对象,这样,双对象类比就发展为多对象类比,多对象类比是两个以上类比对象的类比,它们更能比较可靠地推出结论,例如:

A:农民要种好庄稼,先得学会种地;B:木匠要干出好活,先得学会拉锯;

c:士兵要学会打仗,先得从操练做起;D:作家要写好作品,先得掌握好文字;

X:所以,科学家要有发明创造,先得打好理论基础。

多对象类比的结构可以用下列模式表示:

对象A具有属性a1、a2、a3、……,an,对象B具有属性b1、b2、b3、……,bn,……

对象N具有属性n1、n2、n3、……,nn,所以,对象X具有属性n1、n2、n3、……,nn

类比推理不仅包括肯定式的类比推理,而且还包括否定式的类比推理,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对否定式的类比推理就不再赘述。

(二)对异类属性类比推理方式的分析

根据类比的方式来分,异类属性类比推理至少存在下面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根据相同的因果关系来进行类推的:

这种方式是指,对象A由于具有某些属性(a、b、c),所以也因此具有另外一属性(d):对象B(a1,b,c)也具有和对象A相似的属性,a和a1相似.b和b1相似;c和c1相似,所以对象B也就具有和A相似的属性(dl)。用符号表示如下:

对象A:a,b,c→d对象B:a1,b,c→d1

例1属于这一类推理方式。对象A舍其文轩,邻有弊舆而欲窃之;对象A舍其梁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所以,对象A必为有窃疾矣。而对象B的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弊舆也,对象B的荆有长松文梓搬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所以,对象B和对象A一样,都是“窃疾”的人。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相同的必要条件来进行类推的:

这种方式具体是指,对象A、B、c具有相同的必要条件,对象D也具有相同的先决条件。结论和先决条件在表面上不同,但在本质上相同,因为结论都是建立在相同的先决条件之上的。用符号表示为:a1→b1;a2→b2:83→b3;……an→bn

例2属于这一类推理方式。农民要种好庄稼:木匠要干出好活;士兵要学会打仗;作家要写好作品;音乐家要谱出好曲这些结论,表面上各不相同,它们的先决条件分别是:先得学会种地;先得学会拉锯;先得从操练做起;先得掌握好文字;先得掌握好音符,它们在表面上各不相同。但结论和条件之间的关系都相同,这种

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之上的事物和基础之间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比较稳妥地推理出:科学家要有发明创造,先得打好理论基础。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建立在基础上的事物和基础之间的关系。

第三种方式是根据相似的语义关系来进行类推的:

这种方式是指,对象A和对象B不同属于某一范畴,但A、B具有某些引申的相同属性;范畴A具有或不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对象B也具有某种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即:

a1→b1

∽a2→∽b2(∽a2表示a2具有a1的某些相似属性,∽b2具有b1的某些相似属性)

例如:是坠子,它在口袋里总会冒出尖来,是人才,他在人群中总也会冒出尖来。

“冒尖”一词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冒出事物的尖端部分;另外一种是突出,是由冒出事物的前端部分引申而来的,因为冒了出来,就是突出来了之意。根据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原理,两者之间具有相似性。

可见,对象A和B虽然不属于同一范畴,它们具有相似的属性,因此,可以根据坠子冒出尖,类推出人才也会冒出尖来。

当然类比推理不仅仅包含上面三种方式,在所有的类比推理方式中,第一种最为常见,因此也需要特别注意。

三、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尽管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似的,但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即便前提都是真的,结论也不一定绝对可靠。为了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我们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类比对象一定要具有相似性对于异类属性的类比推理,类比对象在本质上一定要相似,类比推理的关键问题是断定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例如:

[前提1]电脑与人都懂得加减乘除。[结论1]所以,计算机和人相似。

[前提2]人有喜怒哀乐。[结论2]所以,计算机也有喜怒哀乐。

这种推理是错误的,因为电脑和人本质上是不相似的,所以,结论当然也就不正确了。

第二,类比对象要有完全相同的关系,比如相同的因果关系或先决条件。例如(D中的A和B之间具有相同的因果关系。在(A)中,因为有人舍去好的东西不要,而要偷邻居家不好的东西,所以这个人心理有病。而(B)中。楚国和宋国相比,正好属于好东西和不好东西之列,楚王好的东西不要,而要不好的东西,所以,楚王自然也就有病。在例如(2)中的A、B、C、D和X之间具有相同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推出,科学家要有发明创造,先得打好理论基础这一结论。如果没有相同的因果关系或先决条件,就会出错。例如:反对婚前性行为是不合理的,买鞋子前你总不能不让购买者先试鞋子是否合适吧。

把婚前性行为比作买鞋子前试穿鞋子,这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之间没有相同的因果关系。后者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鞋子的大小和脚的大小,要差不多,脚就会舒服,所以,为了让脚舒服,买鞋子前,一定要试一下鞋子是否和脚大小一致。而前者的因果关系是:男女双方性方面要一致,那么双方就会舒服,所以,为了使婚后舒服,婚前也要试穿一下,即进行性行为。但这种推理忽视了婚姻的道德和社会因素。前者具有这种因素的制约,而后者却没有这种因素的制约。因此,两者没有完全相同的因果关系,所以推理就不正确。

第三,因果关系和先决条件等的相似性要容易发现,因果关系要明显,让人一下子就能明白,否则类比推理就没有效果。我们以因果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小光和小明是一对孪生兄弟,刚上小学一年级。一次,他们的爸爸带他们去密云水库游玩,看到了野鸭子。小光说:“野鸭子吃小鱼。”小明说:“野鸭子吃小虾。”哥俩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非要爸爸给评评理。爸爸知道他们俩说得都不错,但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这个例子来进行比喻:你们兄弟俩的爱好几乎一样,只是对饮料的爱好不同。一个喜欢可乐,一个喜欢雪碧。你妈妈就不在乎,可乐、雪碧都行。说完后,哥俩都服气了。

网站的分析说,两人说的“野鸭子吃小鱼”和“野鸭子吃小虾”都有可能性,可能一部分野鸭子吃小鱼,另一部分野鸭子吃小虾,也可能是野鸭子既吃小鱼又吃小虾。所以两个孩子的话并不矛盾,他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了野鸭子某一种行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爸爸用哥俩各有偏好和妈妈既喝可乐又喝雪碧的例子进行类比,说明同一个群体的不同个体可能有不同偏好,一个主体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由于比喻恰当,哥俩也就服气了。

这是公务员招考试题库里面的一道类比推理的试题,这种试题的内容倘若真的发生在日常对话中,那就让人很难抓住它们的相似性。“你们兄弟两的爱好几乎一样”和野鸭有什么相似性呢?还有你妈妈不在乎,又和野鸭的妈妈不在乎,有什么相似性呢?这些内容使听者对相同的因果关系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可见,我们在运用类比推理时要省掉不必要的内容,让具有相同因果关系的事物明显地呈现出来。

第四,尽量使用结构相似的排比句

由于是类比推理,要能强烈的说服人,所以往往要运用排比手法。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也可以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而排比就是结构相似的一组句子和句法成分。例如在例2中的句子是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农民要种好庄稼;木匠要干出好活;士兵要学会打仗;作家要写好作品;音乐家要谱出好曲,都是主+要+谓<补语>宾,先得+谓语+宾语。又由于它们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因此,它们也是一组排比句。为了提高类比推理的说服力和可靠性,就应尽量使用排比句。如果我们仅仅根据“农民要种好庄稼,先得学会种地”这一前提条件,就不能很有说服力地推出“科学家要有发明创造,先得打好理论基础”这一结论。当我们再增加“木匠、士兵、音乐家等”等排比旬(即类比对象)作为推理前提时,所推出结论的可靠性就大大提高。

总之,只有注意到上面这些事项,才有可能提高其结论的可靠性。不过,在言语交际中,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方法还不止这些,比如文化背景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法在化学试题中的变式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类比推理思想在高考中的考查
类比推理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等
类比推理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