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6-20张丽孙金刚
张 丽 孙金刚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此相适应,作为高职院校中财经类专业一门重要课程的审计学,必须改变其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目前审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搞好审计案例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审计;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张丽(1970-),女,河北省沧州市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审计学;孙金刚(1969-),男,河北省沧州市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8-0041-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此相适应,作为高职院校中财经类专业一门重要课程的审计学,必须改变其传统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审计教学,仍然一味地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只重视审计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审计课程考试、审计技术职称考试等。审计课达不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使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某些已通过考试或已获得技术资格证书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仍然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要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边学理论边实践。但是,现实条件是社会及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直接实习的要求。当然,也可以聘请资深的注册会计师等到学校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但毕竟是杯水车薪。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审计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审计专业教师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对原理、理论和道理进行解释,将审计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审计情境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专门技术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提高学生的审计实践能力。如何搞好审计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保障。审计学案例教学由审计教师来设计和组织,要提高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审计教师的业务素质。鼓励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参与审计实践,比如每隔二三年便运用一学期时间到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或政府审计机构做兼职或脱产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审计案例的收集和编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CI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或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取得CIA或CPA资格。通过网络培训等方式,补充专业理论方面的新知识,了解市场环境变化给审计带来的影响。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案例教学的教学互动,更能为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创造出生动的案情和真实的场景,让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学案例。案例的设计是进行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好的案例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审计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审计案例。按照审计内容和目的分类,可以分为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这三类审计的目的不同,选择的案例也应有所不同。其次,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引入大量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审计理论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问题。如教学中引入“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总结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一是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二是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三是安达信编制审计计划前没有对世界通信的会计程序进行充分了解;四是安达信没有获取足以支持其审计意见的直接审计证据。通过对本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中对审计独立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等重点、难点问题有较深的理解。此外,还要选择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例。比如国外民间审计中的世通、安然公司审计案例,我国民间审计中的红光、琼民源以及银广厦案例。这些现实中活生生的典型审计案例对我国乃至全球会计审计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些案例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认真研究这些案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周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像传统教学,它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但是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其基本步骤。审计学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为:布置案例——提出要求——个人分析——分组讨论——课堂发言——教师讲评——撰写报告。为了真正发挥审计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布置应至少提前一周,布置案例的同时提出相应的要求。这样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结合所学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生在经过一周的准备后,教师即可以进行案例的课堂教学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而且小组的划分最好是固定的,这样可以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使得各小组成员都能做积极地为小组荣誉而努力。分组讨论的同时,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其中,认真回答各小组的问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同学们对与错。在经过小组讨论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本小组的主要观点,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就他的一些观点和其他与案例有关的问题进行提问。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在学生总结发言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分析结果作出评价,指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为学生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教师还要综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指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要求同学们就案例的分析结果撰写审计报告。
4.精选审计案例,建立审计案例库。实施审计学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审计案例一般可分为审计理论案例和审计实务案例,前者一般可独立成例,侧重于对审计理论的阐释,不需要有较多的审计实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则需要具备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业务较熟悉,并具备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能力。后一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据授课教师本人的亲自实践编成,或由授课教师对来源于审计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总之,审计案例的编写不能仅靠若干教师的个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互通有无,建立比较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库;同时,应及时修订和补充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审计学案例,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
5.加强与会计模拟实验的结合。单纯的审计学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果在会计模拟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审计模拟试验,即以会计模拟试验资料为基础,进一步设计审计背景资料、审计过程,设置典型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模拟不同的审计关系人,按照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操作,最终形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并出具审计报告。这样,还可以弥补章节性和阶段性审计学案例的局限,切实培养学生的审计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朋才,王成强.浅谈审计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7).
[2]李秀珠.关于案例教学法与高校审计教学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2004(4).
[3]汪燕芳.应用审计案例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4]孙晶,高职院校审计实践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轻工业,2007(8).
责任编辑:夏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