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教园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2009-06-20章艳华

职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摘要:我国高教园区建设由于起步较晚,相对于国际上很多高教园建设与发展,我国尚没有构成一套可借鉴的操作体系。运用教育学与经济学统筹结合的原理,分析了高教园区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教园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高教园;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课题项目:淮安市2008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淮安高教园区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AS08053。

作者简介:章艳华(1978-),女,江苏涟水人,江苏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外语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8-0004-0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是开发科学成果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保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正确定位。高教园区是发展教育战略和研究开发科研成果的一个新途径,对于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坚持创新教育,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素质,全面提高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结合高教园区建设与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了高教园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教园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教园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高教园区建设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

1.通过高教园区建设促进城市的扩展和资源开发。如我国的广州、重庆等大城市,由于城市中心区域用地紧缺的原因,高教园区一般设置在城市边沿地区,以卫星城具有的产、学、研三种功能的社区模式建设。北京的良乡高教园区就设在北京中心区域的良乡卫星城,重庆则在市郊的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陈家桥镇。建设高教园区,加强高等院校与城市的联系,必然会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进程。

2.依托高教园区高等院校集中的优势来发展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将对本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教园区与科技园区建设相融合,可以对附近的经济产业乃至高新技术产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北京、广州以及南京国际高教园区在筹建时就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划,有的甚至将高教园区与科技园区融合为一体。例如:美国名牌大学斯坦福大学为首的诸多高校与美国“硅谷”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

(二)高教园区所产生的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教园区的中心是高等教育,高教园区以其开放共赢、资源共享的优点以及产生的互动、双赢效应,推进高教园区与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1.充分发挥集中人才的作用,促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汇集,吸引优势高等院校进入高教园区发展。高教园区不仅仅是本地区高等院校的聚集地,更应引进及吸收国内甚至国际名校的加盟。例如上海高教园区以其优越的环境、便利的条件,在引进北大、清华、南开等国内顶级高校进入上海高教园区创办研究生院或分校的同时,还与美国的华盛顿大学、英国的牛律大学等国际声誉的高校取得合作意向。高教园区汇集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为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智力资本。

2.充分发挥高教园区的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信息基地、人才基地和科研基地。高教园区除了进行通常的高等教育以外,还可充分结合高教园区内师资力量和教育基地的共享条件,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也可借助高教园区内的办学优势和潜在的培训因素,开拓不同种类的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的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机构到高教园区内设立或联合创办分支培训网点。不同种类的培训机构在高教园区及附近地区开展多角度、立体化的在职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将加速本地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机制的形成和落实。为本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经济实力提供人才支持和科研支撑。

3.高教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互动效应,促使本地区文化程度得以升华,促进了区域文化事业的进步。新构建的高教园区一般是通过统筹规划、科学研究的,可以在园区内修建不同色彩的建筑群,这比在高校旧址上建设要节省得多。新建高校的人文关怀使高校校园文化与本地区文化在园区内融合、升华,首先可以陶冶在高教园区内求学的学子们,培养其完善的人文修养、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魅力;其次成为所在区域的文化交流中心,吸引更多的大众和周边地区的群体来参观、来投资,如果高教园区构建完善的话,可以集高等教育,旅游参观于一体,比如国内的清华园,由于历史悠远,又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所以每年国内外很多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4.高教园区建设充分激活了教育投资力度,开拓了区域消费经济。基于对高教园区诸多商机的信心,各投资机构纷纷出巨资进入高教园区开办学校,从而降低了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如上海市外企集团、上海华联超市等投资机构以及许多商业银行,都把目光瞄准了教育产业占有优势的高教园区。通过高教园区的构建不仅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缓解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供需要求与严重匮乏的高教资源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众多的商机及就业机遇。

二、高教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教园区建设处于萌芽阶段,与国外高教园区相比,还存在着有不少的差距和问题。

1.高教园区创办理念和教育模式存在差距。由于受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及自身利益的局限,采用资源共享的高教园教育模式,必然带来结构整合和体制改革的问题。当前,虽然高教园区在服务社会结构、图书与教育资源的共建、整合及共享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创新与探索,但在资源共享和高校与企业之间优化互补方面尚未解决,高校与企业之间还存在资源浪费、科企分离的问题。与美国“硅谷”科技园区相比,无论是创办理念还是办学结构上,都存在一定差距。

2.高教园区的文化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培育。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正处在一个环境激烈动荡的时期,高教园区教育缺乏浓郁的文化感染力和人文色彩的积累。而独具特色的人文关怀和浓郁的文化气氛又是高校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所以,发扬光荣的文化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优化人文氛围,培育具有地区特色的高教园区文化氛围就显得迫在眉睫。

3.高教园区投资渠道和办学主体还比较单一、落后。高教园区建设的支出还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投资渠道过于单一、落后,股份制大学、民营大学、教育机构、民办职业学院等多角度、立体化办学的局面尚未构建完成。

4.高教园区内缺乏与其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科研机构。高教园区内教学科研机构、高科技产业群和现代化服务机构还刚刚筹建,与国外先进的高教园区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对策分析

(一)积极开拓合作办学体系,优化高教园区资源配置,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

1.中外合作办学,提高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要求我国放宽对外开放的门槛,各区域把握住国际化办学的方针,与世界知名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协作办学,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教学内容和办学资金,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培养国际化人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2.高校与企业协作,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原有人才培养力度并且与高科技研发机构、集团企业、会计机构等咨询机构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与企业协作机构中选拔一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通过共同开发科研项目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构筑高教园区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

3.跨区域合作,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根据我国国情,高教园区的科研力量应投入到当前经济发展服务的主阵地当中去;同时,高教园区也要组织一批高素质人才进行长远的科研工作,把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并研发新技术、新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必要储备,以推动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二)创新管理制度,推动高教园区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制度,推动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人才“柔性”流动制度是人才市场化配置的必要条件,是人尽其才的基础保证,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人才引入的各种障碍。通过实行人才流动制度,具有一定实力的高校教师可以走出校园实现创业,深入到基层企业中去了解市场状况,同时,也引进了一批有卓越见解的企业家走进校园,从而抛弃传统教育理念,通过这一举措,培养一批既具有实践经验又具有科技知识的两栖型人才,从而为促进高教园区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创建弹性学习机制,促进就业机会。弹性学习机制是一种灵活的、开放的学习制度。创建弹性学习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积极落实后勤社会化建设,为弹性学习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实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在部分高校开展半工半读、免费接受职业教育,提高非传统年龄学生的比例;最后,建立高等院校学分互认机制。学分互认制可以促使高教制度成为一种可选择的教育体制,可以有效降低工学矛盾,实行“工学交替”,让高校学生拥有更加广泛的学习机会、创业机会、就业机会。

3.实施政府协助政策,推进高教园区、科技园区建设。众所周知,美国政府早在19世纪下半叶起就对私立高等院校实施协助政策。1862年颁布《莫雷尔法》,使大批私立高等院校获得了政府的赠地而得到巩固和发展,加速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进程,使人民大众、黑色人种、女性成为这次改革的受益者,促使技术推广和为经济发展服务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可以说,没有政府的财政资助,美国的私立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有今日这样的地位。

高教园区和科技园区的建设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亮点。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要树立“政府协助、高等教育与集团企业唱戏”的新理念,在金融部门的配合下,实施政府协助政策,实现“口碑效应”,并且吸引更多的高等院校与集团企业的入迁,推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4)建立科研共赢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各级政府要树立科研成果共享的理念,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配合重大科研项目的需要,划拨专项资金建立实验基地、信息资源等科研载体。科研载体应由高教园区管理机构筹建及管理,向国内外所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集团企业及各种课题研究小组开放,根据科研成本收取一定的技术费,发挥政府财政的导向作用,集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集团企业的资源,推进产学研三位一体,推动合作,提升区域科技力量。

3.创建富有活力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

要合理构建创新机制,并且以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创新的重点是理顺政府部门、高校、高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地位、高校的主导作用和园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

4.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正确的引导和决策,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高教园区不断地改革创新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工艺流程来带动本地集团企业竞争力。运用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和现代化高新技术发展战略为发展地方经济出谋划策,要求政府职能部门、集团企业和高教园区三位一体,合作构建研究服务机构,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实现双赢效应。发展本地区经济不仅仅与集团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息息相关,更与高教园区的积极参与紧密联系。

四、小结

高教园区教育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产、学、研相结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高教园区所产生的互动效应、联动效应必将带动产、学、研的进步,要合理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运行措施,高教园区与集团企业要建立持久、稳定的合作关系,做好高教园区教育工作,促使科技成果转化,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提升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9.

[2]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8.

[3](美)茱丽·A·罗宾.现代大学的形成[M].尚九玉,译校.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69.

[4]魏小琳.我国高教大众化发展中的思考[A].王小梅,杨德广.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449.

责任编辑:谢荣国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区域经济
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探讨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