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2009-06-20邵红梅

职教论坛 2009年5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摘要: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了标准和要求,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具有引导性的作用,提供了一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双师素质教师;建设管理

作者简介:邵红梅(1972-),女,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5-0054-03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5年3月全国职教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和多样化。重点是要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继续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在规模、结构和整体水平上已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量的扩张和新校区的基本建设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注重不够。目前在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对双师素质教师理解上的误区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出,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各高职院校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定双师素质素质的标准。当前对双师素质内涵的认识主要有二个误区:

①“双证”即双师。现在对双师素质教师有一种理解,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的教师就是双师素质教师,从形式上表明了双师素质教师要重实践的特点,但却忽视了教师内涵的重要性,这大大地影响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

②“双师”即教师+XX师。认为双师素质教师就是教师与XX师(如工程师、物流师等)的简单叠加,或简单地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XX师的能力。

实际上,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双师素质教师是两者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2.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

据中国职教师资状况调查资料表明,高职院校66.6%的教师是所谓的“三门”教师,即从家门-大学门-高职院校门。高职院校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实践能力,成为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据“广东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课题组的调查统计表明:截至2004年,广东高职院校中曾参加实践的教师仅占11%,而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与国家要求的80%有较大的差距,亟待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从现实情况发展来看,还脱离不了普通高等教育的阴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说起来并重,但实际上实践教学还是比较薄弱。高等职业教育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型教育,就必须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3.影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

①师资来源的渠道单一。我国当代职业技术教育起步较晚,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更晚,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主要领导大多是从普通高校选调,学科教育的背景较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看到的是,越是办学水平高的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学科教育的痕迹和背景越重,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据辽宁省统计,大学毕业直接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占86.5%,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仅占7.4%,高职院校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5%,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教学、现场指导都处于弱势,与社会需要的那种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差距明显。

②培训渠道不通畅。尽管各高职院校相当重视,但培训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培训机会少,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就接受了繁重的课务,无暇再参加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很难对口,并进行制度化的操作,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均建立了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入实质性合作还不多;三是受经费所限,双师素质教师既要提高基本素质,又要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更要不断接受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培训的费用较高,目前高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较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③价值观念上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基于不同目的的驱动,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质量建设问题上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偏差。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与考核。

④职称评定上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目前仍沿用普通大学本科的标准,重点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而是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教师们只能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将大量精力放在完成论文、著作等硬指标上,而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⑤人才引进上依然有矛盾。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把主要的精力和财力放到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上,在引进人才上,往往优先考虑的是博士、硕土,而忽略了对双师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对已引进的博士和硕士,只强调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而没有提出明确的获取“双师”要求,由此形成高学历和双师素质两者尚未互相融合。

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方向及途径

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独立评估的一级指标,对于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也给予了明确界定: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⑴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⑷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新方案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放权给各高职院校,为了增加信度,要求学校工作做细一些。如对条件之(2)应有企业鉴定或评语。学校认定双师素质时,对于条件(2)至(4)应制定学校的有关认定条例,并经学校有关学术组织审定。在专任教师结构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视为优秀。这个双师素质教师概念和比例上的界定,确认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师资队伍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①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能成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构建起高职院校师资引进的独特机制。

②积极引进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师范学院的硕士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如一些大学职教学院的毕业生专业思想巩固,重视实践,初步具有双师素质.大多数毕业生取得了一个以上的高级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在高职院校留得住、用得上,能较快地成长为高水平的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③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在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在聘任兼职教师时,一是要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和管理,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补充力量或次要部分。二是通过控制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善和调整现有教师队伍的结构,实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功能优化。在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兼职教师职业教育学和教学方法的业务培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的规范化水平和质量,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结构与学校专业设置相适应、数量合理、业务能力强、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④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对于理论教师,要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积极主动投身其中,要有计划地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或学校紧密型实训基地和产学研结合基地实际锻炼(或工作)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技能。对于实验实训课教师,在不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同时,要努力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

2.与企业进行多方联系合作,加快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①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与基地的建设,构建高层次的管理体系,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②学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随时与企业保持业务和信息的联络,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多种宣传阵地与教学环境,不断推动校企之间的文化交流,最终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3.规范管理,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教育部明确要求“逐步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建设与管理的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法的更新。

①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使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我国目前可参照高教司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办法执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这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所在。

②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制度,制定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在职称评审中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强调实际的专业教学水平,而不是以论文、外语为重。对于既有较高学历又有突出技能的教师,在职称评审时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按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或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大力支持;对于教学科研成绩突出、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对近年引进的硕土、博士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要采取措施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在外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先考虑实行内部政策。如一个高级工程师十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③建立完善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体系。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验实训课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适当调整对于高职院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规定,使企业和社会上的高技能人才能够无障碍地引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对双师素质教师的激励机制。对于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制定优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指导和教材编审等活动、优先承担高职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优先推荐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等政策,在职称评定、竞聘上岗等方面给予激励性的政策,从而形成示范效应,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而强化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导向,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手段和措施,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方法,无疑是一条科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国职教经验交流会讲话,2005年3月2日.

[2]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Z].教高厅[2004]16号.

[3]何锡涛.高职与本科评估方案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4(10).

[4]叶小明,廖克玲.广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5]施新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教论坛,2006(11).

[6]董桂林,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生存病态与症疗[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7]郭德侠.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5(29).

[8]陶书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9]郭扬,陈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初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2).

[10]张炳耀,费重阳.浅议高职高专师资培养培训的途径[J].职教论坛,2003(11).

[11]黄春麟.高职师资当自强[J].职教论坛,2002(3).

[12]申小军,靖桥.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6).

责任编辑:葛力力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