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
2009-06-20张凯张燕丽
张 凯 张燕丽
摘要: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及其体系的开发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针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如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设方案。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张凯(1974-),男,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会理论与实务教学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2-0036-02
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介绍财经类专业如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课程体系和建立项目课程的思路。
一、什么是基于工作过程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1]。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要求中进行,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归结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就是以针对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来串起整个职业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让职业活动的各个元素,渗透和融合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融合在学校教学的环境、实施教学的教师、接受教育的学生以及学院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充满职业的气息,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
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应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实际工作过程的需求来引导。现在进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应该在专业建设上以职业导向,在课程开发中以工作过程导向,在课程教学中以行动导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
1.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
调研内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业化方向。
调研方法我们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参加工作的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时,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并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以探索有效的教改方法。
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广州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广东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企事业单位会计、商业银行职员、会计师事务所职员。具体专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成本费用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以及会计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专业代理、财务审计、代理记账等岗位。
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岗位的岗位能力主要包括出纳业务能力、基本业务核算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等。
2.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
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要基于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基础(开发平台),是与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中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采用工作过程描述的方式,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是在职业、生活和对公众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任务的集合[2]。为从工作过程中导出行动领域,首先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并细化到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六个完整的工作阶段。
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具体要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下面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
4.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要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课程必须突出能力培养。高职教育课程除了讲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所应具备能力的培养。试想一个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熟记会计理论的相关定义,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不知如何处理,这只能说是高分低能,远未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
高职财会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后不需进一步培训就能够直接从事财会工作。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强化能力的培养,而课程的能力目标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来制定,要下企业调查才能得出。
{2}能力要用项目和任务训练出来。能力培养要用项目和任务反复训练出来,不能从定义出发,要从感性入手,从实例出发,逐步抽象,反复实训培养,强化能力[3]。能力可分为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项能力的培养可设计单项实训,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贯穿全课程的项目来完成,贯穿项目要根据课程能力培养要求选择典型项目。因此,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设计一个综合贯穿项目,涵盖本课程主要能力的实训内容。
(3)课程的评价和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要通过能力训练把学生的学习积级性调动起来,确定以学生为主体。随着课程的深入,能力培养的目标越来越高,相应老师的讲授应该越来越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应越来越多。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程效果的评价也应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各方面的见议,不断改进和提高。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确定了财会专业的各门课程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的载体应该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财会业务项目,其中《会计电算化实务》和《税务会计实务》课程具体实训项目如下图所示:
三、高职实施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1.学生多,实训项目教学难以组织开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训教学,为了保证效果,相关课程要直接在实训室上课。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较多,而专业实训室配套不足,难以满足实训教学需要。而每个教学班普遍60-100左右的规模,也较难组织实训项目教学。
2.教师负担重、教改积级性需要充分调动
教师教学负担较重,有些教师学时超过300学时,要上2-3门不同的课程,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难以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改革。同时,学院也普遍缺乏教改的激励政策,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发展,特别是与职称发展关系不大,难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积级性。
3.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现在改革正于开始阶段,缺乏配套的教材和教辅资料,这些对教学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问题,要先改革再写教材,可先用老教材(作参考),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写讲义,通过不断修改讲义,最终形成教材。
4.教师双师素质不足
现在高职教师绝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或实践经验已经过时。这些,对实训项目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解决方案是学院出台相关方案,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兼职工作,深入到专业实际工作的一线,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也可采取聘请行业专家到校内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虹.职业院校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初探[J].职教通讯,200(4).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