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探略
2009-06-20唐振平文格波王瑞萍
唐振平 文格波 王瑞萍
摘要:曾国藩在成奉同治朝创建功业,“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其高超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灵魂,在于以人为本,主张“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力挽晚清危在旦夕的政局,曾氏认为关键是识才与育才,“德”与“才”“识”是衡量的标准,必须创建学堂,培养人才。曾国藩幕府鼎;盛的原因是知人善任,极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专长,而且根据不同等级的人才,施以不同奖励机制,以便留住人才,为己所用。
关键词:曾国藩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92009)04-218-02
《清史稿·曾国藩传》云:“国藩事功本于学问,普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划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曾国藩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就在于“至功成名立,汲汲以举荐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在清廷官修正史中,评价之高是罕见的。
一、以人为本:曾国藩管理思想的夏魂
管理,从字面上看,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戴金珊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使客观事务的存在和发展合乎一定目的而采用相应的方式所进行的活动。”张尚仁认为:“管理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控制人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杨文士、张雁认为:“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种种定义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揭示了管理的含义,但究其本质在于管理者如何协调人际关系,达到人为已用的目的。
曾国藩提出:“为政之道,得人、治事二者并重。”在《原才》一文中,他总结历代王朝治世的方略:“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世,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者,不尽在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咸丰帝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有用俊才,这些功臣们力挽狂澜,最终扑灭农民战火,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大清王朝。
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曾国藩认为应以“得人”为前提。上书朝廷,强调“今日急务,重在用人”。创建湘军,更是“以贤才为夷难定倾之具。”“任法不如任人,六部三法可谓多矣,而书吏之弊其多……则虽有良法百条,引之全失本意。”因此,“施政不在条理多,关键在于一班得力可靠的人切实认真地使政令贯彻实行。”这样,就把人的问题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上来。人才兴,则国兴;人才亡。则国亡。
任何统治阶级要维护其统治地位,就必须选用一批善长于治理国家事务的人才。曾国藩深谙此道。在政治方面,他明确指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治事以得人为贵”,“得一人而强,失一人而弱”,“除人才外,无一事可恃。”在治军方面,曾国藩提倡将帅“以爱惜人才为职。”“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他反复训导军官:“用兵之要,在人而不在器”,“攻守之要,在人而不在兵”,“举勇之法,以体察人才为第一。”曾国藩“办事择人,则心公而事举;为人谋事,则心私而废。”他对亲信故旧也不例外。挚友李元度好文学,有才气,但好取宠纳贿,一次失职败事,他毅然上书弹劾,李元度遭受重罚。
人力资源管理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行政之本”。因为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执行,都取决于人才。正如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学习曾氏治军治国经验,“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曾国藩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留给后世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二、识才育才:挽救晚清危局的关键
曾国藩识人育人的两杆标尺是才与德。他的《笔记十二篇》首篇便是《才德》。用了二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德才兼备:“余谓德与才不可偏重,譬之于水,德在润下,才即其载物溉田之用;譬之于木,德在曲直,才即其楫栋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澜;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叶。”如果仅仅有才或德,“德而无才以辅之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以主之则近于小人。”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注重既有才又有德。
当才与德不可兼得时,曾国藩认为不求全责备,“二者既不可兼,与其无德而近乎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自修之方,观人之术,皆以此为衡可矣。”在德才不可兼顾时,他认为要不拘一格择用人才。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致沅弟季弟》中说:“沅弟多置好官,遵选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即使有点小过而确有实才者,也宜本着顾其大节,用其所长精神。对有才无德之人,曾国藩洞察一切,自有打算。同治元年六月初十《致沅弟季弟》中说:“许悖诗有才而名声太坏。南坡专好用名望素劣之人,如前用湖南胡听泉、彭器之、李茂斋,皆为人所指目,即与金眉生交契,亦殊非正人行径。”在这封家书中列举有才无德之人,以示告诫。他最后点明对这些人的态度:“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言,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吾兄弟于有才无德者,亦当不没其长,而稍远其人。”
在才与德标准上选出的人才,曾国藩有了第二高层次洞识:“凡办大事者,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选择军官,他要求以儒家仁义忠信从精神上武装将领,用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熏陶将领的心灵,使之成为忠将、良将,无负君父家国之望。“今欲图谋大局。万众一心,自须别开生面,崭新日月,专用新招之勇,求忠义之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曾氏“以识为主”,就是封建纲常规范的“仁义忠信”,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胸识。在“忠义血性”的前提下,他又提出具体的标准,“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名利,第四要面受辛苦。”“将领之道必须身先士卒……又军事最贵气旺,必须有好胜之心,有凌人之气,酷羡英雄不朽之名,兼羡号令风雷之象。”在这种标尺的衡量下,李次青被曾优先保举重用。“次青以一军分守两县。各力战五六日夜。逆贼大创,解围以去。现在广信一带,次青勋名大著,民望亦孚。浙江抚晏公于全浙肃清案内保举次青以道员记名,遇有江西道员缺出,请旨简放。”
曾国藩认为:“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风吹雨打,艰苦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人。人才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对虽有才华,而不能“恒守清慎诚诫四字”者。要勤加教勉,“有师长课督之风,有父兄期望之意。”
育才成为曾国藩人生的一大乐事,“君子有三乐,而‘宠奖人才,诱人日进为其一乐。”他认为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见识,还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后,曾氏一大举措便是恢复中断多年的乡试,大力兴办江南贡院,最大规模达一万余间。贡院也是从县试秀才,遴选省试举人的机构,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已近似现代的大学。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岁末召开的中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未来的中国,必将是中国大学之船千帆竞发的局面。”
三、知人善任:曾氏幕府鼎盛的原因
曾国藩一生以“知人善任”著称。《笔记十二篇》专门有《才用》篇。阐述了他“知人善任”的优秀品质:“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恳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鉏鋙而终无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连用排比、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量体裁衣,量才为用的含义。大才不能小用,小才不能大用,应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就要扬长避短;每个人能力大小有别,应根据能力安排不同等级的职位。
兵事、饷事、吏事、文事,只要有一技之长者。曾国藩都特别赏识奖励,量才录用。对长于治军者,便安排到营务处,使其历练军务。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是独当一面的帅才,就指令做各军的统帅;对于精于综核者。便安置到粮台、转运处、筹饷局等机关任职;郭嵩焘长于经营,充当湘军的后勤部长。对于善于创造者,便安置到制造局,做造舰制炮工作。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是著名科学家,被安排在江南制造总局。他的四大弟子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黎庶昌等才思敏捷,就把他们留在军中,既做秘书工作,又磨练其学业。他深知王闓运才学高迈,但无意作官,不惯约束,就听其来去自由,保持密切联系。显然,曾国藩幕府中荟萃了当时一大批有高才卓识的人,但这些人又并非都是全才,绝大多数是某一方面有所专擅,而曾国藩的成功就在于极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一个人的才能。
人才既经任用,其待遇之法,将牵及留住人才的问题。曾国藩在《复李筱泉函》云:“大抵人才有两种:高明者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奖之以忠,则勉而为忠,许之以廉,则勉而为廉。若是者当以吾前辈之法行之。既薪水稍优,夸许稍过。冀有一二人才出乎其间,不妨略示假借。卑琐者,本无远志。但计锱铢,驭之以严则生惮,防之稍宽则日肆。若是者当以来示之法行之,俾得循循于规矩之中。以官阶论,州县以上,类多自爱,佐杂以下,类多算细。以厘务论,大卡总局,必求自爱之士,宜用鄙信之说;小卡分局,不乏细算之员,宜用来信之说。”对于第一类人才,“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曾氏认为,在战争期间,对于一般的人才,非重奖厚利不足以使士兵小官效死力。而奖励的手段主要有两种:升官、发财。“人才以奖借而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人们的奋发进取的精神。邓小平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对个人尊重与满足来刺激人们因行为动机所产生的欲望,即给予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奖励。现代社会再三呼吁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创造和谐社会。曾国藩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无疑具有历史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作用。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