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战略
2009-06-20王虹王勋
王 虹 王 勋
摘要:网络经济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经济形态。这场网络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尤其在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和创新发展方向上。有了极大的改革。因此,制定好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战略,对推动中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经济创新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77-03
虽然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的持续恶化,改变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更使得众多依赖于外贸出口的中国中小企业面临业务严重萎缩的困境,但却也将推动中国经济朝着更先进的互联网经济时代转型,为中国经济的又一次跃升打下坚固的基石。由于具有覆盖范围广、成本低、效率高等多个明显优势,互联网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作是信息时代国家经济的最强拉动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民规模较2007年增长8800万人,年增长率为41.9%。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在此背景下,利用网络经济的优势和特点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时中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当前的优势和环境找到一条适合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不能过多的依赖政府。网络经济比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择机制、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
信息产业涉及的领域繁多,技术方向多元化,产品和技术更新淘汰快,同时用户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和难以把握,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市场来执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淘汰中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真正好的项目,不仅技术先进,更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它必然能够吸引人才、资金,它的销售也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信息产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也是多元化的,设备和元器件制造业,规模效益显著,需要采用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而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又最适合于信息服务、软件开发业和产品设计等领域。因此,应该由市场自发的形成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组织结构,由市场来选择企业的组织模式和竞争策略。
另外,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的体制并未完全市场化,投融资体制也不尽合理有效,如果过多地依赖政府投入,容易产生投资效率低下,投入方向不当等问题,恐怕会是事倍功半。政府应该更多的利用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各方面力量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尊重投资者的选择。尊重市场的筛选机制和竞争机制。国家直接投资应集中在重大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生产与研发领域,这些项目的选择,要充分听取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意见,并参考国外成功的经验。要认识到任何高明的政府面对高速发展和快速淘汰的信息产业项目都可能会犯错误,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证明了信息产业过多依靠政府的支持容易发生偏差。
关于一国经济发展中市场与政府的作用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但每当遇到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的时候,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均衡就会被打破。这里只是想强调: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可能会超过工业经济时代。
二、非均衡发展的模式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区发展的非均衡性和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对于前者,在我国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和广东、深圳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人才密集。特别是产业基础基本能够满足信息产业的要求,适合将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全面的发展。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城市、不发达地区,信息产业整体上只能作为先导产业,进一步加以培养和孕育。当然,这些地区和城市可结合本地区的情况,选择信息产业的某一个或两个分支行业例如软件或者一两种硬件设备制造集中财力、人力和政府支持等资源。大力投入,重点突破,将其发展为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进而带动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地区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
产业内部也应该是非均衡发展。信息产业的领域广泛,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必须集中力量扩展优势,尽快在有限的领域内形成新的优势,占据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在未来的五年内,我们应该选择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实施重点突破。通过对我国各方面资源的进一步分析,我国在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这两个行业进入成本低。资金要求不高,我国的人才储备丰富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低,应该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尤其要凭借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拓展软件业的国际市场,展开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开发和生产。但是我国在集成电路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差距很大,由于它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国防军事技术的核心,不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搞上去,我国信息产业长远广阔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将是空中楼阁,而且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国防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在这方面,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风险较高。规模效益显著。国家不仅应该加大直接资金投入,而且要采用各种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的联合,共同投入和共同开发。尤其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采取各种形式与它们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建立合作研究机构以及以控股、兼并的形式获得其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缩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间。
三、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发展网络经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创新的路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如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来的技术创新路径,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技术发明和技术应用方面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另外一种以战后的日本为代表的技术创新路径:先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模仿创新最后到自主创新。当然这:者之间会有一些中间道路如以模仿创新为主以自主创新为辅,也可以自主创新为主,同时进行一些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关键是以哪一种路径为主导,中国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网络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有几个特点:一是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除了前文提到的“摩尔定律”外,后推出的“光纤定律”更试图表明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将每9个月翻一番,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这些都说明了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有多快。这对技术创新施加了更加严格的时间限制,使得时间上落后的技术创新不仅没有利润空问,甚至没有生存的空间。二是一次基础性的重大创新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的应用创新和改进创新,基础性创新难度大,垄断利润非常丰厚,应用型创新难度较小,风险也较小,也有较厚的利润空间。三是技术创新的方向较多,难以预测,这一点既意味着高风险,也意味着技术创新方向正确的幸存者的高
度垄断利润,甚至对快速跟进者也有较大的回报。四是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较之以往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创新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而且对资金和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机制的要求更高。一项技术创新的成功,往往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面我们希望根据网络经济中技术创新的特点作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
1、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就是指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或者通过联合攻关,探索技术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得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这里的自主创新往往指基础性的和重大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从法律上讲,率先者只有一家,而其他企业则是通过扩散的渠道而成为创新的跟随者,即模仿者。
模仿创新是拍企业在率先创新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或采用新工艺的示范和利益诱导之下。通过合法手段,如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链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率先创新的企业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本文模仿创新含义较广,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引进和简单模仿,也包括在已有的重大技术创新上的应用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虽然应用型创新和改进型创新也可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它们本质上是由模仿创新发展而来,本文仍将这类创新归入模仿创新。
2、两种创新模式的比较。(1)自主创新。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可以获得先发优势,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技术壁垒和垄断,获取领先者的创新收益。自主创新的回报非常可观,对技术创新的垄断利润的追求是技术创新的最大动力。仅以一些拥有重大自主创新技术企业的股票收益来看,美国微软公司的股票发行之初价格为几个美元,最高曾升至200多美元,企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投资者获得了巨大的回报。而且。技术发展和进步是有连续性的,自主创新也可使企业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持续地获取领先者创新收益,现代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活动。其成败也不单是由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决定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综合的动态过程,包含了从科技发明到产品开发和市场实现的全过程。从需求的角度它涉及到市场的承认以及是否符合或引导了新的技术标准等,从供给的角度它需要人力资源储备的优势、巨额的资金投入和匹配的制造业水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创新的成败还取决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制度环境。只有适当的机制和制度安排才能集中大量的资源、有效地配置这些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分散技术创新的风险。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是由创新资源的多寡、创新机制、研发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以及控制技术标准的能力等一系列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其中一个环节薄弱,高投入和高收益就变成了高投入和高风险,这些还不包括单纯的技术风险。(2)模仿创新。模仿创新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获得后发优势,避免了自主创新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模仿和创新成本比自主创新成本低得多。有资料表明:对美国化工、医药、电子与机械等行业的48种产品创新的调查与研究发现模仿创新成本平均为自主创新成本的65%,由于不同的产品差异较大,模仿创新成本与自主创新成本的比率在60%-90%之间的产品占50%。石化产品等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的成本比率低于60%。当然,这一比率还取决于引进和模仿技术的先进程度。一国现有的技术水平与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越大,新技术的引进和模仿创新成本越低,收益率就越高,显示出明显的追赶效益。我们可能仅需要花费较小的代价就可完成对现有的技术的直接引进,然后对其加以模仿和改造。在首创者已开辟出的市场内迅速跟进,以较小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获得模仿创新的效益。模仿创新取得后发优势的关键在于跟进的速度要快,而且要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应用型和实用型的创新,在性能、质量和价格上获得竞争优势。模仿创新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自主创新者的先发优势,使得模仿创新者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已变得狭小,提高产品的差异和降低成本变得尤为重要。模仿可能还要受到政治、经济或军事上对技术引进的限制。另外,模仿创新还可能形成依赖性,将技术创新完全建立在技术引进和模仿上,抑制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信息技术的新特点进一步强化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一方面,它使得自主创新的成本提高,风险加大。模仿创新的成本相对更低。另一方面,它使得的自主创新的垄断利润大大提高。而模仿创新的时间约束和成本约束也大大增强。
3、我国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根据前面进行的技术创新路径比较,结合中国的实际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路径。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可以有选择地在少数有比较优势、利润丰厚的技术领域,或存在政治、经济或军事壁垒或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占领高新技术的某些制高点,但大多数领域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学习、引进、对外技术合作、吸收外资和联合开发等做法,推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以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都较为落后,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在未来50年内,我们的发展目标还仅仅是追赶而不是超越。我国在近期内要实现重大的基础性突破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不能掌握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即使获得了技术性能领先的技术创新成果,也可能由于脱离主流技术和缺乏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导致全球市场拓展的失败。另外,多数发明创造都是在设备、技术和人才接近和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下实现的,其中很多发生在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模仿、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在技术落后几个等级的情况下,自主开发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我国现行的科研体制和高科技企业投融资机制也不健全,尤其不能够实现市场对技术的有效筛选和风险的有效分散,在重大的、基础性项目的自主创新风险是非常高的。
不论是自主创新还是模仿创新。我国都有比较成功的例子。例如,发展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所以采取了自主创新的模式。并且取得了成功。而电视机和电冰箱产业,我国原来的差距较大,但利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机会,采取模仿创新,终于进入了先进行列。而且目前大多数产业都沿着模仿创新的道路实现产业的技术进步,如手机、电脑等。因而从现实出发,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和时间追赶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多数的面向商用的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加工实验设备,应该以引进为主,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加速改造更新现有的产业基础,而且可以在一个较高的技术起点上,对其加以消化、模仿和出新,从信息技术的外围领域向核心领域逐渐突破。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