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再思考
2009-06-20王小军
王小军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资金虽已形成多渠道投入的格局,但仍以财政投入为主。在国家投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筹集资金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美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渠道,尤其是捐赠形式筹集资金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对我国高校筹集办学资金工作的建议,以期真正实现多渠道筹资满足学校发展的资金需求。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金来源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08-02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补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投资主体由一元化的国家投入,变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出现了“财政拨款、教育税收、学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赠、助学基金、科研经费、银行贷款、利息”等多种筹资渠道。在各高校实施扩招的过程中,为解决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由于银行贷款需要到期归还和支付利息。使得学校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扣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近两年部分高校由于贷款所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已多次被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当前的环境下,高等学校如何利用这些筹资渠道,解决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问题。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已成为一个教育财务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1、资金来源渠道仍以财政投入为主,且投入总量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校办学资金来源中,财政拨款仍是主要的来源渠道,资金量占到所有办学资金的50%以上,是发展高等教育。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关键。这部分资金的取得,主要由上级部门按照生均定额的形式核定。在各学校完成扩招后,资金的来源规模基本固定。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最。但这个投入水平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而2002年。美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5.6%、法国为5.7%、巴西为6.2%、印度为4.1%。如果按照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比例,我国也是很低的。1970-2002年,日本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预算的比例为19.6-20.4%,中东和北非地区平均为15.9-21.1%,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平均为13.6-17.8%,而我国只有4.3-12.8%。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经济实力不强,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对政策执行的保障力度。
2、学校基本建设资金多为银行贷款,给学校带来较大财务风险。自1998年高等学校开始扩招后,在国家财政投资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扩招所带来的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各高校纷纷通过贷款的形式来解决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总体上看,高校贷款使用效益较好,基本解决了学校发展所需的硬件条件。但目前高校债务负担沉重,部分高校由于负债规模过大,已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办普通高校贷款余额为2649亿元,其中:地方高校2113亿元,占全部高校贷款的80%;中央高校536亿元(教育部直属高校贷款414亿元,其他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贷款122亿元),占全部高校贷款的20%。
3、多元化投入结构不合理,社会捐赠等形式占的比例太小。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建立了;元化的投资体制,但是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这两项占到学校年基本办学经费收入的80%以上。随着各高校扩招完成,在校学生人数基本稳定,两项经费的增长幅度已非常有限。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与办学成本运年递增形成矛盾。二是其他来源渠道的资金比较少,而且也不是非常稳定。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各高校通过成立校友会或教育基金会的形式,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了筹资活动,但由于受学校知名度、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走部分高校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这也是国内与国外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主要差别之处。
二、美国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渠道及开展捐赠的主要方式
(一)美国高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
美国高校的经费由于学校性质不同,经费来源的构成比重有很大的不同,但一般来说,主要的经费来源渠道有以下几种:
1、联邦或州政府拨款。无论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社区大学,都能或多或少地从联邦或州政府那里得到财政拨款。公立大学得到要多一些,私立大学要少一些。拨款方式有两种:一是按学生人头定额,解决的主要是运行经费问题;一是按专项建设或科研计划。经审批后拨款。
2、学费及杂费。学费是美国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公立大学、社区大学收费相对低一些,私立大学则较为昂贵。一般来说,学费占到学校总收入的10%-60%不等。学费通常按学年收取,除此以外各校还收取住宿及其他杂费。
3、捐赠收入。捐赠收入是美国高枝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捐赠收入的多少在各校之间差距较大。私立大学最多高达70%,公立大学一般也有10%左右。捐赠收入包括指定用途的捐款和非指定用途的捐款,指定用途的包括学生奖、助学金、专项建设项目及专项科研经费。
4、发行教育债券。时于学校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有时会委托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教育债券的方式募集大额长期资金,举债期间要分年支付本息。
5、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就是以上收入之外的各项收入。包括各种学校资产有偿占用、商业经营收入、各种手续费收入等。
(二)美国高校捐赠收入情况及开展捐赠的主要形式
在美国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中,捐赠收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一般来说,捐赠收入占到学校总收入的10-60%。多年来。通过高校自身或建立教育基金会的形式。广泛募集办学资金,较好地解决办学资金紧张的问题。据美国教育资助委员会统计。2002-2003年高校社会捐赠总额达到239亿美元,捐赠收入不仅成为私立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而且在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公立高校的第5大收入来源。在美国的6354所高等教育机构中,有39所高校的捐赠收入超过10亿美元,且其中的11所是公立高校。目前,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类型日趋多样化、多元化,捐赠的主体发展为慈善基金会、校友、企业、学生父母、普通群众
等。
高校获得捐赠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学校直接接受捐赠方式。这是某个人或组织将自己的财物所有权、处置权或使用、享受权转移给大学的行为。其特点有:捐赠的形态可以是货币、土地、建筑物、艺术品、遗产、股票、建筑物使用权等。如果捐赠的是货币,一般也会指定用途。主要用于建筑物建设;这些受赠的财物,学校一般可以直接处置或使用。
2、基金会方式。许多高校通过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形式开展筹资活动,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和物品,如捐赠为物品。一般都要将其变为现金形式。基金会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运作程序,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按照决策机构的决定对所筹集资金进行管理。目前一些大学的基金会管理着上百亿美元的资产,投资的范围和区域遍迹许多行业和国家,在中国就有哈佛大学等几所大学获得DFII的资格,活跃于中国证券市场。通过这一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办学资金不足的局面。
三、美国高校筹集办学资金(通过捐赠形式)的一些成功经验
1、普遍重视捐赠或基金会的建设。在美国高校,从校长、副校长到一般员工都非常重视捐赠工作,基本态度是不分捐赠多少一概欢迎,校长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筹资,每一年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与目标捐赠者面谈,介绍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振兴学校计划,筹资的多少也是衡量校长工作成绩的重要标准。同时学校均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基金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金会内部人员分工明细,各负其责且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2、通过对目标捐赠者的长期培养来获得持续捐赠。美国高校非常善于对潜在捐赠者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捐赠主体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策略,他们往往从已毕业的校友或企业界挑选出目标捐赠者,广泛联系,认真做好众多目标捐赠者的调研工作。通过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或者个别拜访问的形式,以感情投入为主不断向目标人发出大学发展的近况和未来的打算,使他们从了解学校逐渐上升到理解学校,最后做出捐赠的决定。
3、以设计“专项筹资计划”的方式进行筹资。美国高校在筹资中也经常采用他们称之为“筹资运动”的专项筹资计划行动,并且效果比较明显。“筹资运动”一般是针对学校在未来一定时期(一般为1-5年)需要进行的专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只能通过社会筹集的方式解决。这种筹资方式的优点是筹资目的明确、筹资效果明显。
4、宽松的捐赠环境为美国高校接受捐赠提供保障。美国政府和公众对于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行为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充分的理解,政府对捐赠者一律实行全免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刺激了捐赠者的捐赠热情,公司和个人也乐于资助大学的发展,从而为大学接受社会捐赠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捐资助学也成为美国的一种重要文化。
四、对我国高校筹集办学资金的一些启示
通过以上对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办学资金来源的比较,以及美国高校开展捐赠形式筹集办学资金形成的成功经验分析。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我国高校办学资金的来源一方面仍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资的力度,另一方面各高校还需要利用其他渠道自己筹集建设资金,尤其是要利用社会捐赠的形式筹集部分办学资金。在这方面美国高校的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中国高校应改变传统办学资金筹集的思想,重视自身社会宣传工作。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教育为人民、国家办大学,这就使得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领导乃至师生员工,都在这样的体制下形成了事业单位“等、靠、要”的思想,依赖政府的心理和羞于谈钱观念牢固而持久。美国高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学应积极面向社会,积极做好自身宣传,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高科技成果服务于社会、以先进文化引领时代等高校自身的使命途径,取得社会的认同和品牌认知。最终,不仅使得学校品牌成为高分名校的代名词。更是口碑声誉好、社会价值高的知名品牌,使得人们以为之捐献为荣,形成募集资金的品牌化效应。
2、校长应是筹集资金的第一责任人。我国高校的校长当前最为关心的是学校的学科发展,尽管资金紧张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但大多数校长们仍苦苦寻求学科发展的良策,生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国家级重大课题、获奖、博士点、重点学科申报等等,是校长们日夜操心的心头病。然而在美国高校,学科建设是院长、教授们的职责,校长的主要职责就是募集资金。另一方面,校长毕竟是有身份的人,在募集资余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影响。我们希望中国的校长能够从繁重的学科建设和日常琐碎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遥步放在募集资金上来。
3、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捐资助学的氛围。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很多人只顾追避个人的名利而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有些人“官本位”的倾向明显。中国的富人榜与慈善家排名并不相称,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想把金钱财富留给子孙后代。政府方面没有开征遗产税,也对直接捐赠高校没有任何税收优惠政策,这都使得全社会缺乏形成捐资助学的环境。而美国,无论是传统文化层面,还是政府政策方面,都具备了将资产捐赠给社会的环境和氛围,这是我们亟待改进的方面。
4、成立筹集资金专门的机构是捐赠工作成功的组织保障。在美国各大学,都设有称之为发展部或关系部、基金会等专门的机构,这些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长期从事筹集资金的工作。我们往往过多地注重了立竿见影和人员机构成本,而忽略了机构的长期效应。我国的高校只有很少的基金会或校友会组织。筹集资金的职能有的放给财务部门,从而侧重于向政府要钱;有的放培校友会,又往往觉得对校友张口要钱不好意思。凡此种种,都使得我国高校筹集资金缺乏组织保障。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就成了大家都应该做,但实际上没有人负责的局面。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各高校要尽快建立专门机构,考虑中国实际。可以先设部门,配备少量人员,随时机成熟,再增加相应的人员。
5、选聘高素质、有事业心、有兴趣和能力的工作人员是筹资成功的关键。与上述成立专门的机构相对应,选配工作人员也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往往会认为一般的行政人员就可以胜任,通过美国的经验我们认识到,基金会工作人员绝不能简单等同于行政人员,而应纳入专业人才的范畴。
此外,在国家层面应从税收法规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引导全社会形成捐赠教育社会氛围,弥补国家教育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