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杰病穿刺细胞学及病理学临床观察分析
2009-06-20卢琳琳
卢琳琳
[摘要]目的:探讨派杰病穿刺细胞学及病理学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总结9年间细胞穿刺及病理诊断为派杰病12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乳腺派杰病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1岁,平均61.2岁。右侧乳腺5例,左侧乳腺7例,未见双侧乳腺发病病例;4例患者可见乳头糜烂和扪及肿块;5例患者见单纯乳头糜烂;3例患者只可扪及肿块,病灶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12例患者中有6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阳性。结论:认识派杰病穿刺细胞学及病理对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派杰病;穿刺细胞学;病理;临床
[中图分类号]F1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053-01
杰氏病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1874年派杰首先描述此病。又可称派杰癌(Paget's carcinoma)。常在乳头,乳晕区有湿疹样病变,故又称乳头派杰病(morbus pageti papillae),乳头上皮内癌,上皮瘤样湿疹或湿疹样癌等。本文回顾总结9年间细胞穿刺及病理诊断为派杰病12例,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加深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近年来细胞穿刺诊断的乳腺派杰病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71岁,平均61.2岁。右侧乳腺5例,左侧乳腺7例,未见双侧乳腺发病病例;4例患者可见乳头糜烂和扪及肿块;5例患者见单纯乳头糜烂;3例患者只可扪及肿块,病灶位于左侧7例,右侧5例,12例患者中有6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阳性。
1.2观察方法
乳腺派杰病12例,穿刺物涂片,瑞氏染色镜检。及术后病理切片,对照分析观察其细胞病理的变化及特征。
2结果
本病发病时间较长,大多数患者对初期症状认识不足,贻误了治疗最佳时间。本病发病症状主要以乳头刺痛、瘙瘁和烧灼感开始,而后乳头变红,发肿,皮肤变厚,粗糙,出现湿疹样轻度糜烂和渗液,95%患者口述有乳头刺痛、瘙痒和烧灼症状,随着糜烂、溃烂出现后,刺痛和瘙痒渐为减轻。病变可持续数年,时间越长累及周围皮肤的症状越明显,继而出现乳头溃烂。
乳腺派杰病穿刺物大多为血性液体,经常规涂片、固定、瑞士染色,镜下见大而圆形散在分布的癌细胞,胞浆丰富透亮,嗜酸性淡染,结合病理切片更为明显。胞浆丰富大而透亮,星气球样,核呈圆形,居中或偏位,与胞体相比要小,核染色质致密呈细粒状,可见1-2个核仁,核分裂像少见,4例患者paget's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含量很少,大多数病例paget's细胞呈明显退行性变,细胞边缘不规则,呈破碎状,出现胞浆空泡,核浓缩深染,涂片中背景常有中性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坏死残渣,视野较为污秽,病理切片示paget's细胞一般不侵犯表皮下结缔组织,而引起如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
在行细针穿刺取材工作中,有2例可扪及肿块的患者.当拔出穿刺针时,有血性液体喷射而出,这在平时工作中鲜有遇到,本科认为可能是病灶中压力所致,但也只是猜测。没有得到确切认证,待日后工作中再寻摸索。12例患者中有8例在我院住院治疗,5例可见乳头糜烂及乳晕湿疹样症状.乳腺可扪及肿块,其中3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阳性,发病均在1-3年中,行细胞穿刺检查,诊断为派杰病。行乳腺根治手术,术后结合病理切片,报告派杰病浸润性导管癌;随访5年,2例1年后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2次手术恢复良好),3例患者预后良好,至今健在。另3例患者仅见乳头轻度糜烂,有渗出液,乳腺内未扪及肿块,腋下未见肿大之淋巴结。发病均在1年内,行细胞穿刺检查,诊断派杰病,即行改良乳腺单纯切除,均预后良好,未见复发。
3讨论
关于paget's的来源至今意见不一,现在主要有两种假说:其一是paget's细胞是从乳头下方的乳腺癌细胞,沿导管扩张而来;其二是paget's细胞来自表皮细胞或变性的黑色素细胞,与乳头下方的乳腺癌没有关联,两者是同时发生的。近年来,尽管采用组织化学、酶蛋白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等检查方法,对于paget's细胞的来源问题依然难以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但大多数学者倾向前一个假说,乳头乳晕表皮内的癌细胞,是由乳腺的集合管开口处或乳头处的输乳管的管内癌蔓延而来的,故可有乳头溢液,继而出现局部皮肤变红、粗糙、乳头表皮糜烂,酷似弥漫性湿疹的症状,之后皮肤病变消失或持续长时间湿疹的症状,而后大概有75%的患者1-2年内乳腺内即有肿块出现。
有文献报道出现乳腺肿块的患者,其中90%为浸润性导管癌,而且2/3病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阳性,大量病例也证实了影响乳腺癌预后肯定意义是:乳腺淋巴结的转移.而未触及乳腺肿块的患者2/3的病例为非浸润性癌。其同侧腋下淋巴结为阴性,而且术后预后较佳,充分说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