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平:中医药发展重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2009-06-20王霞
王 霞
由于几十年来一直献身于中医药研究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基础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全国政协委员吕爱平的谈话中涉及更多的,是与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
倡导西学中
吕爱平认为,我国医学的特色是具有中医,联合利用中医、西医诊疗知识将一定能惠及百姓看病。目前西医综合性医院的临床服务量(门诊和住院)占医疗服务量的80%以上,对西医专业人员,特别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专业医师进行中医诊疗知识的培训,将提升我国医学服务水平,同时也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
他说,我国医疗服务既有现代西医,也有中医。是世界上特殊的医疗体系: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里面,既包括了西药,又包括中药,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基本药物目录。因此,我国的医疗体系由于两者的优势互补,应该是世界上既非常特殊,又非常有效的医疗体系。
由于我国两种医学并存的客观事实,并经过长期的互通使用,我国目前的诊疗模式事实上也是西医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分类相结合、西药和中药联用的模式。吕爱平认为我国医生应该同时具备两种医学诊疗知识。
目前,中医教育包含了常规的西医教育。中医院的医生大多具备西医一般诊疗知识,中医院的诊疗主要属于中西医结合诊疗。但西医教育中所含中医教育内容非常少,西医院的西医专业医生大多不具备一般的中医诊疗知识。而我国西医综合性医院承担着80%以上的临床服务量,同时其中成药的使用总量已经超过中医院的中成药的使用总量。说明中药被广泛用于西医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实践,但在西医综合性医院中,中医人员只占总人数的5%左右。“因此。让更多的西医临床工作者学习中医诊疗知识,提高各级西医综合医院中高级临床人员中医诊疗知识水平普及率,不仅能让西医临床工作者更加准确地使用中医药诊疗方法和技术,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服务能力。”吕爱平说。
为此,吕爱平建议从国家层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上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西医专业人员学习中医诊疗知识,从经费资助、学历、职业医师注册、培训时间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针对现实需求,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组织分期、分批地对综合性医院的西医专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对中高级西医临床人员重点开展他们从事专业的相关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对基层西医从业人员,选择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针对专门疾病的中医诊疗知识培训,保证他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相关的中医诊疗技术,确保中医药的正确使用。
吕爱平还认为。应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专门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采用系统授课、远程教育、专题讲座形式进行中医诊疗知识培训。同时应加大西医院校临床专业中医诊疗知识课程的比重,系统开设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中医诊疗基础与专业课程,对西医学生中医基本诊疗知识的普及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医从业人员中医诊疗知识不足的问题。
加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
“上市中药品种多达9000种,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修订过程中,对具体的品种选择缺乏科学依据,制药企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难以提供足够的上市后评价的研究结果。因此。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应该列为国家的科技专项。”吕爱平认为,“我国上市的药品包括中药、西药(化学药和生物药),而西药上市的再评价工作大多可以参考或者直接利用发达国家组织的科研结果,但上市中药的再评价应该既是我国独特的药品监督工作,更应该是我国药品监管制度下的科学研究工作。”
他介绍说,以安全性、有效性、药物经济学三种目的为切入点的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对药品临床试验后的继续研究和动态监测及随访。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是取得药品充分、真实的临床信息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是为国家确立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科学数据的有效途径。为此,2008年吕爱平就“关于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修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提出了建议,得到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自身的监管职责,将药品上市后再评价作为重要的常规工作。扎实推进落实。但令吕爱平担忧的是,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科学研究工作非常薄弱,不能显示上市中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致使临床的中成药使用规范性的科学依据不充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旨在为医疗行为的双方提供客观、全面的药物基本信息,为治疗中药物的选择提供必要参考,在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以及其他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的遴选和制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了解,我国现在使用的2004版《目录》收录临床基本药物2033种,其中中成药1260种。目前我国正在组织专家修订该《目录》。我国《目录》的修订和调整主要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医药学专家,在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价的基础上而确定。通过对参与修订《目录》的专家进行调查,吕爱平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缺乏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资料。“因而上市药品再评价不应仅仅是一项行政监督管理工作,更应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吕爱平说。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上市药品再评价研究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工作,并得到国家和制药企业的资金支持。大多数上市药品,特别是进人类似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均有详细的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资料。而在我国,上市药品评价仍主要停留在行政监管方面。没能提供详细的上市药品再评价研究资料,对于品种较多、缺乏淘汰机制(主要是不能提供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的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研究更是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吕爱平建议将上市中药再评价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重点对已经建议列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进行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工作,以期获得详细的研究资料,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修订完善提供充分的资料。健全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机制,鼓励企业投入开展上市后再评价工作。今后修订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时,对将要进入的和要淘汰的中成药均必须提供客观可靠的上市后再评价的研究工作结果。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中药的药物经济性特征,吕爱平建议上市后中成药评价研究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药物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