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杂志》历任主编及其教育背景(上)

2009-06-20王有亮

中国教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科书杂志教育

王有亮

主编对于一份杂志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杂志的编辑风格、思想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编。研究一份期刊,不能不了解清楚其主编的情况并对其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教育杂志》在近四十年的办刊过程中,人事更迭,其主编也几经变化,目前中外学者对《教育杂志》主编的认识分歧较大。由于《教育杂志》发行年代久远,各大图书馆的收藏多不齐全,要想找到从创刊到终刊的所有卷期颇不容易。笔者经对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教育杂志》逐一进行核对,列出《教育杂志》历任主编及其所编期数及时间,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育杂志》从创刊到终刊,前后共有几任主编。其中第二任主编署名为“教育杂志社”,实际是由朱元善负责。李石岑和周予同都是两度出任主编。最后一任主编由赵廷为、李季开两位担任。这样先后担任过《教育杂志》主编的共有9位:陆费逵、朱元善、李石岑、周予同、唐钺、何炳松、黄觉民、赵廷为、李季开。

这些主编都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他们在教育学术方面有哪些成果,他们的专业背景、教育成就与其编辑活动有着怎样的关系,以下对这些问题做些初步探讨。

自学成才:陆费逵

陆费逵是《教育杂志》的首任主编,也是《教育杂志》的实际创办人。但根据陆费逵《我的童子时代》《我的青年时代》等叙述,他早年几乎没受过任何正规的学校教育。他在谈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说:“我幼时母教五年,父教一年,师教一年半,我一生只付过十二元学费。”到13岁时他读过《四书》《诗经》《书经》《易经》《左传》《唐诗三百首》六部书。但没有造过句,没有作过文。因为母亲“主张多读多看,反对挖空心思作八股,并反对作疏空的论说”。陆费逵在回忆这一早年母教的经历时认为母亲的教育观念“暗合教育原理”。陆费逵一生受益于母亲处良多。陆费逵母亲吴幼堂,知书达理,思想开明通达。循循善诱,教子有方。陆母教子,重引导兴趣,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13岁时,陆费逵不想按“老夫子读书”,父亲坚决反对。但陆母却说服了陆费逵的父亲,任由一个13岁少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间。这在当时社会非一般人所能做到。陆母性格坚强,隐忍克制,颇有主见,亦见多识广,通教育之道。陆费逵长大后坚忍、独立、自信、自律、果敢、勇于创新的品格与陆母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陆费逵16岁时热衷于数学,17岁时进入南昌熊氏英文学塾附设的日语专修科学习日文,不到一年即能看会说。

陆费逵17岁时与人合办正蒙学堂,后一人坚持八个月。1903年春,应其日语老师邀请,赴武昌继续学习日文,他则教日语老师弟弟等三人国文、算术。这是他第二次从教。后又担任《楚报》主笔和记者,发表许多改革言论。1906年为昌明公司编纂《本国地理教科书》,这足他最早编写的一套教科书。陆费逵在文明书局时曾与人合编《文明国语教科书》《文明修身教科书》《文明算术教科书》等,影响很大;另外,他所编著的《高等小学商业教科书》,出版后风行全国,一年之内,重版多次。22岁以后,他特别注重教育及经济之研究。1909年创办《教育杂志》,确立了“研究教育,改良学务”的办刊宗旨,设置了几乎无所不包的20个栏目,为《教育杂志》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陆费逵主编《教育杂志》近三年,编辑共36期,对前清学制多有抨击,不断发表自己的主张。1909年,倡导语言文字改革,发表了在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和教育发展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作为民间的首倡,成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他还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国民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教育并重。舒新城曾有过一个很中肯的评价:陆费逵所读科目最多者为教育,次经济,次地理,次政治哲学,故未受正式教育而能作主笔,且任《教育杂志》首任编辑,于教育及文化有所贡献,完全得力于少年时代的刻苦自修。未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陆费逵,依靠他所具有的那种勤奋刻苦、坚毅果敢、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教育杂志》《中华教育界》、中华书局这些有影响的教育刊物和文化机构都诞生在他的手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出版史以及教育史上的奇迹。

师范出身:李石岑、周予同

与陆费逵自学成才不同,李石岑、周予同都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李石岑(1892-1934),原名邦藩。湖南醴陵人。曾在湖南优级师范理化科就读。191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5月,编辑出版《民铎》杂志。1918年5月回国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并在上海继续主编《民铎》。《民铎》着重介绍和阐述西方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思潮,成为当时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刊物。1918年9月1日至次年7月,李石岑兼任《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笔。1920年10月,李石岑陪同罗素、杜威及章太炎、蔡元培、张东荪、吴稚晖等人到湖南讲学,他自己先后在长沙和醴陵作了五场演讲,介绍尼采、柏格森、詹姆斯、罗素、杜威的思想。

李石岑于1922年1月至6月、1923年2月至1928年5月,两度出任《教育杂志》主编,共编辑70期,是继朱元善之后编辑《教育杂志》时间较长的一位。上海大夏大学、华光大学、国民大学等争相礼聘李石岑为哲学、心理学教授。1928年夏天,李石岑决定自费考察法国和德国,遂辞去《教育杂志》主编一职。1930年底返回上海,先后任国立暨南大学及私立复旦大学教育学系教授。1934年10月29日,李石岑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年仅42岁。

李石岑的主要著述集中在哲学领域,他在《教育杂志》上共发表18篇论文,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美育、比较教育等内容。教育学方面的论著有《教育哲学》《美育之原理》《教育与人生》等。

周予同(1898-1981),原名毓懋,又名周蘧,字豫桐、予同,笔名天行,浙江瑞安人。1916年,周予同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受“民主”和“科学”新思潮的影响,周予同在校期间和同学们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等组织,创办《教育丛刊》《工学》等杂志。高师毕业后留校担任国文教员兼一年级级任。1921年春,周予同任私立厦门大学教员。同年秋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国文部,后调至《教育杂志》社,协助李石岑编辑《教育杂志》。后于1922年7月至12月和1928年6月至1931年12月两次接替李石岑担任《教育杂志》主编,共编辑《教育杂志》54期。同时,还在私立立达学园任导师,在私立持志大学、私立国民大学、私立上海大学任教授,并兼任《民铎》杂志编辑。1925年开始研究经学史,出版《经今古文学》《经学历史》等著作。

周予同曾编写过《本国史》《国文教科书》等教材,撰写了《中国学校制度》《中国现代教育史》等著作,这些著述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周予同先生长期在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任教。与周谷城有复旦“二周”的美称。

(责任编辑:张瑞芳)

猜你喜欢

教科书杂志教育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杂志收纳碗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藏起来的教科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