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漫天的时代
2009-06-19赵士林
赵士林
最近文坛掀起了一个关于文坛学界“泡沫大师”的波澜。有人遣责媒体,说“泡沫大师”是媒体炒出来的,现在又遭到媒体的拆台。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谴责不无道理。有的媒体真的已经忘记善恶是非,利字当头,哪里还愿做道德平台?它们的基本运作模式是追逐新闻价值,然后获得新闻价值兑换的商业价值。在某些新闻记者的镜头里,一个将要加冕的国王和一个将要被绞死的囚犯,价值是一样的;一个诗人的诗兴大发和一个流氓的兽性大发,价值也是一样的。关键要看有没有轰动性,能不能吸引眼球。只要能耸人听闻,即便臭气熏天,也是趋之若鹜。
明乎此理,也就明白了媒体为什么那样喜欢炒作泡沫:因为市场有泡沫需求,因为我们的社会形成了一种泡沫文化,崇尚一种泡沫价值观。
有多少官员在制造政绩泡沫?有多少开发商在制造地产泡沫?有多少券商在制造股市泡沫?世风如此,文化人怎能独善其身?
文化大师,学术大师,三十年出一个都算高产。就拿文学领域来说,唐代乃诗之时代,大师也不过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加上李贺王维杜牧李商隐这一级别,也不会超过十位。宋代乃词之时代,大师也不过就是东坡稼轩易安柳耆卿,加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这一级别,也不会超过十位。明清是小说的时代,然而除了四大名著、临川四梦,还有几位作者能够称为大师?
千古辉煌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谈起大师,不过就是那么几位。
今天呢?文化还没见到多少象样的建树,文化大师倒像过江之鲫,成群结队了。
原来,大师的概念彻底翻新了。
过去的大师,那是划时代的文化旗帜,今天的大师,那是拿文化说事儿的大忽悠,是兜售文化三聚氰胺的江湖骗子,是文坛的裘千丈。
君不见,某些学问做不下去,专在电视上哗众取宠的“说书学者”,不都成了“学术大师”吗?
君不见,一点原创性的学术贡献也没有,专门东拼西凑,大搞文化“形象工程”的“学术混子”,不都成了“学界泰斗”吗?
君不见,某些剽窃都被定了案的学者、作家,不是照样招摇过市,神气活现,俨然“学术带头人”、“文坛领袖”吗?
君不见,画了三五条虾,就成了中国虾王,画了两只老虎,就成了中国画虎第一人吗?
甚至还有国学门都不知道朝哪儿开的,炒作他的文化公司实在不好意思说是“国学大师”,于是就来个“国学应用大师”, 您瞧这位“国学应用大师”怎样讲“佛”,佛字就是一个人字旁加个美元符号倒过来,佛也是爱钱的。就是这种街头混子,也成了北大清华的客座教授。
蹲在马路边流着鼻涕、淌着涎水算卦的,都是“易学大师”。
还有什么“起名大师”、“风水大师”、《奇门遁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