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化自信
2009-06-19徐南轶
徐南轶
前一阵子,有人质疑电视综艺节目里的广东人形象,认为那种满口粤语腔调的人物丑化了广东人。这种心态显露了一种文化的敏感,而敏感似乎总与缺乏自信有点关系。如今谈论起广东文化,广东的文化人往往会表现出两种姿态:一种是罗列出广东的一项项文化建设成绩,认为广东文化成绩斐然;另一种则严厉批评广东的文化现状,认为无论从文化政策、文化设施,还是从人才、作品来看,广东都比不上兄弟省市,因而痛心疾首。其实,这两种看法同样是广东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处于被批评、被压抑状态的反映,是处于文化发展进程一定阶段中广东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是广东文化人试图应对和改变外界评判的艰难努力。前一种意见只不过是在力图说服自己,不免流于苍白和狭隘,因为文化很难用几个事例来简单概括。后一种意见的核心是“怒其不争”,却失于苛求。面对京、沪以及一些文化底蕴深厚的省市,广东在许多方面常常具有不可比性。但是广东的文化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膨胀和铺展了位居前列的欲望,总认为“天降大任于斯人”,建设新文化舍我其谁,所以动辄大声说:这种状态与广东的经济地位不相称!岂不知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本来就不一致。广东文化人常常将人才问题挂在嘴边,批评广东留不住人才。其中最为突出、并被反复提及的例证是,许多流行音乐人在广东成名,最终却纷纷北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因为搭建了宽大的发展平台而收拢了大量人才,这本是广东近30年里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没想到“留不住人”反成了广东的最大诟病之一。其实文化的发展也有“分工”,做温床、孵化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任务,并不是谁都可以担当起来的。许多新思潮、新事物在广东登陆、从广东起步,这就是广东的意义,为什么要拘泥于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比较呢?
文化的自信不应当沦为敝帚自珍甚至妄自尊大。最近有媒体说,在谈及中国人在国外的公共场合总是大声喧哗时,中国外交部一高级官员声称:这并不是什么难堪之事,而是我们文化特色的表现,很可能人家老外对我们这样的无所拘束和顾忌很是钦佩、羡慕呢。寻找自信以至于此,就不免带有自嘲的意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