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铃子答潘维十问
2009-06-19金铃子潘维
金铃子 潘 维
1、请谈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现代诗歌的?
十几岁我就开始断断续续写下一些文字。我宁愿相信一个人的写作与童年经历具有隐秘的关联。我的童年在一所乡村中学度过的,它很容易把我带回那片野花丛中。自然的旋律和节奏,天籁般的风声和呼吸总是伴随着我。它们在我的身体里像一头幼兽,一不小心撞开了抒情的门扉。呵,在当时,其实我写的作文是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比如有一次我写到:花呀的一声开了。老师就问我:你真听到了么?我描写一篇风景文章,老师说:你去过么?呵,的确我没有去过。
2、在你写作过程中你都受到那些诗人的影响?
在当时,我能找到的灯光实在有限得很,拜伦是我那时热爱的诗人。这位为希腊自由而捐躯的天才诗人很合我的胃口,我拜倒在他那自由奔放的文字的密林里,而经常错过学校午餐的时间。直到今天,我仍然愿意把一个下午的光阴磨灭在《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里。我能远远的把他分辨出来,他与人群不一样,他穿着差异极大的衣服。也许是黑色,我能看清他的脸,男子的沉静,是难以捉摸的俊美,又真实的存在。坦白地讲,我“中毒太深”,他就是我永远的情人。只要我头脑里浮现出“诗歌”后面就必须跟着“拜伦”两个字。90年代初艾米莉·狄更生对我的影响也是空前的,她的真诚和勇气,心无旁骛,宁愿默默无闻而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她那坚定不移的性格如空谷幽兰,在我心底里永远吐露着芬芳。到后来影响我的诗人就多了,九叶派诗人穆旦厚实凝重,冷寂沉郁的风格也让我痴迷不已。
3、你以为什么样的人才是诗人呢?
关于诗人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你觉得他是诗人,他就是诗人了。我不以为在什么大刊上发表过几首乱七八糟的诗你就是诗人了。也不以为你出了几本诗集就是诗人了。更不可能你在那里喊叫:“老子是诗人。”你就是诗人。也不可能是几评论家在那里排名,网络在那里排排坐,报刊在登你的大头贴,你就是诗人了。诗人,在每个热爱诗歌的人的心底里,都装有他认为的诗人。我认为的诗人,必须是一个正直的人,坦荡的人,纯粹的人,把一切都奉献给人类真正诗歌的人。这个人,正是我要去钦佩的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
4、你的诗歌启蒙读物是什么?
中国古典诗词。旧体诗词永不衰竭的魅力在《论语·阳货》里说得太精妙了,“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木之名”。我想加之诗词内容丰富,往往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表达的。而它几个字就能表达了。我常常对中国古典诗歌瑰丽而辉煌的成就感慨不已。因此我在大量的现代诗中做了这样的努力。比如《子在川上曰》《写在岁末》《水边人远》等。
5、 诗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什么地位?你经常浏览登陆哪些诗歌网站?
第一重要,很难想象没有诗歌的世界。“诗歌神奇,而且迷人”它对心灵的冲击,是那样的无敌。可惜我的语言有限,不能穷尽万一。也许我看见的不是它本身,是与它相接近相关联的另一意义。诗歌是有灵魂的,它也有精神性格,精神与自然的二合一成为美,美极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人,他迷住了我。一切都很美好,我需要的是最努力的赞美。我很少去论坛的网站。主要是我没有时间,总觉得时间不够,如果要去,就是界限、诗选刊、学术论坛等。
6、你是否能接受自己从此再不写作诗歌?
这怀疑本身就是我的灾难,是我痛苦的根源,但是我知道“不能写”终会来的,也许是明天。我祈祷它来得迟一些,再迟一些。因此,任何人在我面前说他以前写诗,现在不想写了。或者说,我是不轻易动笔的。我就会想:你以为你是谁?
7、我看你每年都写得很多,或者说有时候是每天都在写,你为什么要这样不停的写呢?
写诗是一件毫无道理,又不得不做的事。几日不写就很难受,很荒芜,感到特别的孤独。写诗是一件极其个人的事,它只与心灵有关。我歌唱是我需要歌唱,而不是为谁歌唱。在我还能够写诗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多么的幸福,我不知道,我这么幸福该感谢谁。仅仅是一种感觉:非写不可,不写不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拼命的拖曳,词语的洞口重新张开。
8、现在读诗歌的人很少了,你写诗歌是给谁看呢?
我以为首先是写给自己看,其次是写给朋友们看,在其次是爱看不看,不看拉倒。
9、你读诗歌吗?
当然,读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读到好的诗歌。我以为的好诗歌,就是能够打动我,看到他的诗歌马上就有写的冲动的诗歌。这样的诗歌,我有时候是读一遍,两遍,最高的一次我在他诗歌里停留了2个小时,甚至几天。诗歌之美,不可言说。我读诗的时候常常为一些好诗歌拍案而起,惊叹不已“真好啊,写得真好啊!”,我是边摇头,边赞叹……这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这个时候我很想见到作者本人,我也很想找人来分享我的快乐,但往往没人,因为我习惯一人静静的读诗。阅读诗歌需要慢,把握书写者的节奏,才能够读出它的“美妙”来。一首好诗歌是要化时间来体味的,在它面前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停留几个小时,或者更久,而是需要“我理解了”。
10、那么,你是怎样去理解他人的诗歌的呢?
一个人只能理解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作品,超出自己水平的作品,要理解就需要外力。一些与生活非常接近的诗歌一般而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对这种生活并不陌生。但还有一种诗源出于生命的真实冲动,它在死亡与虚无的交界出徘徊,就像为那最不幸者准备的墓穴。这种诗歌与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因之也就难以理解,对此无须感到惊讶。因此理解好诗,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