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养成

2009-06-18龚德良高守平李盛欣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养成

龚德良 高守平 李盛欣

摘要:本文提出了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体系,体系以构建学生信息素养体系结构为基础,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师信息化为前提,以加强信息技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加快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为关键,以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为核心。通过该体系的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信息素养体系;养成;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质水平高低,已倍受用人单位关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已成为检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好坏的重要指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围绕学生信息素养养成,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注重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全方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收到良好效果。

2确保高校专业教师“信息化”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教师“信息化”包括现代教育教学意识和信息素养两个方面。传统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其主要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灌输为主。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现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则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完成学生知识建构,实现知识的创新的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这就是两种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根本分歧,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方法和学习理论。现代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构建,反对以老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养成,不是几次讲座、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更不只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几个人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贯穿在高校教育的始终,溶入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之中。目前高校教师本身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教学理都很薄弱,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先必须在高校教师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培训,使高校教师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教学设计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正确地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之中,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工具来灌输知识;使高校教师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现代课堂教学离开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就像传统课堂教学中突然没有了粉笔和黑板一样遗憾和美中不足。只有首先使高校教师真正领悟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观念,并在其教学实践中率先垂范、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现代信息素养,而非机械地模仿。

3构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要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首先必须制定学生信息素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意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品质等四个方面。

(1) 信息技术意识:主要指导面对现代社会,要有信息第一的意识;面对信息资源竞争,要有信息抢先意识;面对世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要有信息忧患意识;面对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的加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2) 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熟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及其背景;熟知与信息获取和使用有关的法律、规范。

(3) 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选择、获取与传输能力;信息处理、保存与应用能力;信息免疫和批判能力;信息技术的跟踪能力;信息系统安全与防范能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能力。

(4) 信息品质:主要包括积极生活态度和高情商;敏感和开拓创新精神;团队和协作精神;信息社会的责任心。

显然,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信息技术”本身的范畴。

4构建与学生信息素养体系配套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溶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中。课题组进一步规范了“1+x”的课程体系,“1”指一门入口课程,“x”指多层次的多门选修课程。设置下列4个层次的课程模块供各专业选择:

(1)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一门入口课程,必修):各专业在第一学期都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方法,为更好地完成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多信息资源的支持。

(2) 高级程序设计类课程(根据具体专业选不同的语言,必修):从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方面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信息化基础课程(多选课):如“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多媒体与教学软件设计”,“数据库技术与中学校园网资源建设与管理”,“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文化与教师素养”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

(4) 专业拓展课程(多选课):结合信息技术在各专业的应用特点,拓展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选修课和现代网络化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根据此课程体系,课题组协助物理、美术、艺术设计、数学、中文等专业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形成了信息技术素质课程由简到难,由普到专的完整体系。

5加强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点

完善的课程体系只能为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提供可能,确保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全面培养,关键在于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1) 教材建设。选用国家精品教材和重点教材,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精心编著并出版了系列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如《大学生信息技术素质过关训练》、《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VFP数据库原理设计实验指导》等。

(2) 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发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建设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供学生预习、复习和自学;实现学生网上在线作业、网上在线答疑辅导和网上学生谈心交流。使学生学习完全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上网不再是无所事事地游戏、聊天和寻找刺激,而是带着问题和任务有目的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和作业,培养学生成就感和广泛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实验教学改革。开发设计开放式“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集开放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于一体,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过程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学生提问展开。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由原来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由原来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6营造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否则就只能是空谈。除注重课堂教学外,还必须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技术”文化氛围,构造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全时空”培养环境,以环境育人。

(1) 以互联网为基础,使高校学生与有网络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大中小学校教师、学生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网上联系,开展网上学习咨询、辅导、答疑、技术讨论、技术革新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等多方面的交流,并将开展的好坏情况记入学生实践成绩。使高校学生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学习与信息社会实际相结合,带着实际问题的体验来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学习自觉性,真正实现由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以“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2) 以校园网为基础,把教学平台从教室延伸到实验室、办公室、备课室和学生宿舍,改革过去书面作业为网上作业,教师网上答疑辅导、网上批改作业,使学生变网上游戏、聊天为网上作业、学习和交流,营造跨时空、超文本、个性化的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环境。网上作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刺激性,自然就淡化了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还缓解了中小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人才缺乏的矛盾。

(3) 加强校园“信息技术文化”建设的另一个方面是结合课堂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外活动。在学生中成立“多媒体课件设计兴趣小组”,“计算机维护兴趣小组”,“网页设计兴趣小组”、“程序设计兴趣小组”、“动画设计兴趣小组”和“网络管理与维护兴趣小组”等。配备指导教师,举行技术讲座,指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拓展专业,培养专业特长。

(4) 为了检验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调动高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在学生中按年级,分模块开展以信息技术知识和素质为主题的技能比赛。在大一学生中组织计算机基本操作、汉字输入速度和电子文稿编辑竞赛;在大二学生中组织程序设计和网页设计竞赛;在高年级学生中组织多媒体CAI课件(软件)、动画设计竞赛;大四学生中开展计算机作品设计竞赛。对涌现出来的优胜者组织参加全国性的竞赛,进一步检验学生信息技术素质与能力,以此构建系统、持续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体系。

7结束语

通过这些活动,营造高校校园“信息技术”文化环境,构建并实施高校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全时空”培养教学改革实践方案,把信息素养作为人类未来“文化”素质的一部分贯穿在学生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自始至终在充满“信息技术”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己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信息化教育和熏陶。通过湘南学院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检验,该教改方案既贯彻了建构主义教育教学和学习思想,又践行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深受学生和社会好评。

参考文献:

[1] 何高大.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 现代教育技术,2002(03):24-29.

[2] 陈维维. 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7-9.

[3] 张倩伟. 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4] 孙启智.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养成
高中英语学习中翻译能力的养成
班级表扬日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
论法治信仰的养成
浅谈中考课外文言文的应对策略
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