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2009-06-18毛静薇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15期
关键词:不孕不育护理措施心理特点

毛静薇

[摘要]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而未采取避孕措施≥1年未妊娠或未生育者。在我国,有10%~15%的育龄夫妇患有不孕症,几乎所有患者均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心理剌激可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故关注不孕症患者的心身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关键词] 不孕不育;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43-02

不孕不育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负面的心理状态又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1]。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可反射性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而影响排卵,脑部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可释放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分泌,继而发生不排卵及闭经,男性则影响精子产生,成为典型的少精、弱精症[2]。所以目前在不孕不育的诊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

1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

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的表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3],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1.1 焦虑、抑郁

不孕不育患者往往受到来自家庭、配偶及父母等方面的压力,而许多患者认为此病涉及自己身体的缺陷,怕受到歧视,不愿让周围的人知道,更难以与亲朋好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把自己封闭起来,故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和释放,更加重其焦虑、抑郁。

1.2 心理负罪感

在我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甚至有不少夫妇把不孕不育与前世作孽、因果报应联系起来,产生负罪感,甚至认为自己不算真正的女人或男人。

1.3 疑虑心理

一些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因患者总找不到不孕的答案,故产生疑虑心理,总认为自己这有病那有病,对医生告诉的“没有器质性病变”不相信,非要找到毛病为止,更有人怀疑是配偶有病,互不信任,相互埋怨,影响夫妻感情。

1.4 痛苦、失望

有专家调查发现,其中45%的女性患者和15%的男性患者认为确诊不孕是自己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有的患者多次往返各大、小医院,反复监测及检查,试用各种偏方、秘方,作出了很多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依然不孕不育,以致痛苦、失望。

2 护理措施

2.1 增加交流,缓解患者的压力

很多患者认为不孕不育属于自己的隐私,不愿意与别人公开谈论自己的情况,但关闭情感的患者常常比较痛苦,因为远离社会支持,就像大坝止住了情感的巨大洪水,当不良情感积聚至最终冲破大坝时,就无法自我控制此种情绪,故应鼓励患者多交流,让其心理压力得到宣泄和释放[4-5]。

2.1.1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不孕不育患者交流,并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谈论自己不孕不育的感受,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使他们有机会发泄,并能理顺自己的情绪。

2.1.2医护人员应主动提供机会和鼓励不孕不育患者互相交流,可以每周安排一次与其他不孕不育患者的小聚会,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治疗过程,利用人们同病相怜的心理,缓解其心理压力。

2.1.3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许多不孕不育患者的压力来源于家庭,其负罪感较重,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患者与亲人开诚布公地交谈,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

2.2 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患者到医院诊疗时,在治疗前应先给患者说明治疗的各项步骤及注意事项,诊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反应、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以免患者没有思想准备而引起恐慌和害怕,同时护理人员应向不孕不育夫妇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患者了解人类生殖医学的发展、现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让他们了解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除了不少不育夫妇的不育之苦。患者对检查目的、治疗方法、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会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3 纠正认识误区,正确认识不孕症

不少患者认为这是自己身体的缺陷,怨天尤人,更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干了坏事才遭此报应,自暴自弃,医护人员应纠正其认识的偏差,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其认识不孕的原因,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重获自尊和自信。

2.4 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就诊环境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取得成效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同情患者的感受,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护好患者的隐私,让患者在一个安全、信任的氛围下谈论自己的问题,说出心理话。

2.5 转移心理压力

不孕不育的压力是难以立刻排解的,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从痛苦和压抑的思想中转移,通过社交、阅读、做家务、听音乐等活动转移注意力,不做无谓的消极等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为自己开拓一片天空和情趣,将不孕症放在人生中的适当位置上,使心理压力得以有效的缓解。

总之,心理因素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诸多的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不良状态,若得不有效的帮助,将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Hart VA. Infertility and the role of psychotherapy issues [J]. Ment Health Nurs,2002,23(1):31-41.

[2]龚世,张洲,王辉,等.重视不育夫妇的关怀[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1(4):201-202.

[3]陈淑颖,汪玉宝.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其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3,23(6):351-353.

[4]李明.不孕(育)患者心理特点及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7):444-446.

[5]刘雅君.不孕症治疗过程中的整体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81-82.

(收稿日期:2009-01-09)

猜你喜欢

不孕不育护理措施心理特点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免疫性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
涟水地区300例不孕不育患者病因调查与分析
“不孕不育”的水果都怎么来的
百度:突然被唾弃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