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2009-06-18刘铭忠

老区建设 2009年7期
关键词:关怀困难党组织

刘铭忠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如何解决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问题,更加注重对基层党员的关心、爱护和激励,是各级党组织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全南县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践

近年来,全南县积极探索基层党员利益保障的新路子,研究出台符合基层建设实际的一些新举措,努力使党员的利益有保障、工作有激情、发展有动力。

1、注重激励引导,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一是典型策励。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宣传一批优秀党员典型,请基层一线的党员走上荧屏,树形象、亮风采,使其头上有光环、脸上有光彩。二是待遇鼓励。对离任的任职时间10年以上的村党支书记,每年给予480元生活补助。三是物质奖励。每年“七一”期间,评选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注重关怀服务,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一是慰问关心。每逢重大节日,县委组织部从留存党费中拿出资金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基层党组织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现已形成制度坚持下来。二是政治关怀。每年“七一”期间,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召开座谈会,组织党代表参观重点工程建设,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2008年,县委组织部为党员寄送了政治生日贺卡,送上节日的问候。三是服务关爱。各基层党委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完善了党员帮扶机制,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电话,不断健全外出务工党员服务体系,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一条龙”服务。解决思想和工作上的实际问题。

3、注重帮扶支持,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一是城乡结对帮扶。开展“手牵手、结对共建红旗村”活动,把乡村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与县直单位的行业优势和职能特点相结合,县直单位与农村党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城镇党员与农村党员联成“一帮一”共同体,形成城乡党组织、党员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二是资金信息帮扶。对有致富愿望和发展信心的困难党员,在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提供无息贷款,扶持落实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帮扶党员选准发展项目。加快致富步伐。三是技能培训帮扶。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和农村困难党员就业技能培训,让党员掌握创业就业的一技之长。

二、存在的问题

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实践中存在认识上的片面化和工作上的简单化等问题,如对象只关注部分困难党员,缺乏全面性;内容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关怀,缺乏系统性;方法重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解燃眉之急,轻常态化帮扶,缺乏长效机制等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关怀不够全面。基层党员主体作用“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是少数党员主体意识不强,认识不够,认为党内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党员不过是被指挥、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二是一些党的领导干部把党员仅仅作为党的工作对象,偏重于向党员提要求、派任务,忽视党员主观能动性,使党员归属感不强。三是少数基层党组织忽视党员的民主权利,对党内外重大事宜,一般通知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使基层党员误认为自己只能接受教育、埋头苦干地为党工作。

2、思想激励不够靠前。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深入开展,农村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化,农村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拓展,仅靠奖状、开会表扬等方式进行激励,未免显得单一,不合时代要求。农村党员工作生活在基层一线,相对于城镇来说,工作、生活、社会环境比较特殊,如何使思想激励方式融入时代特点,与淳朴的乡风民风结合起来,与政治、经济激励相配合,达到强有力的思想激励目的,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3、物质帮扶缺乏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党员主体地位出现了不对等现象,一是党员之间在政治经济地位方面的悬殊和差距逐步拉大,党员中的“弱势群体”有扩大倾向。二是一些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因年老体弱疾病缠身、子女赡养能力弱或履行赡养义务不到位、突遇重大灾难等原因致使生活困难,保障党员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三是农村党员干部长期处于农村工作一线,工作非常辛苦,经济待遇微薄,提拔晋级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和谐。

三、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1、完善党内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要建立责任激励机制。完善部门单位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党建联系点制度以及包村、包企业扶贫和承诺为群众办实事制度,用制度保证党内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组织及党员全员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以及机关党员挂牌上岗、亮牌办公、党员奉献日等主题实践活动,明确党员岗位、落实党员责任,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热情、奋勇争先的激情、为民服务的真情,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建立奖励基金,表彰奖励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做好典型宣传工作,让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党员得到党组织的关注。三要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或有创新成果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应采取设立党建工作创新成果奖或给予基层党建活动经费补贴等办法予以物质奖励。大力实施党员科技示范带动工程和农村党员创业孵化工程,通过为党员发展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充分调动其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

2、完善党内关怀机制,切实为基层党员办实事、解难事。一要建立困难党员登记制度。建立党员统计台帐,特别是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分类建立台帐,为党内开展结对联系、扶贫帮困、生活救助等提供准确信息,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二要建立党内探访、谈心机制。建立健全党内结对联系、谈话、定期走访等制度,通过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联系帮扶对子,指派专人到党员家中探访、谈心等办法,对困难党员切实做到“六个必访”,即: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对流动党员确定专人定期电话联系、书信联系,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三要建立定期慰问制度。完善特殊群体党员定期慰问制度,明确慰问对象、慰问方式及慰问物资发放标准,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长期患病党员、下岗失业党员等弱势群体党员,对在职或离任的工作年限较长、有突出贡献的村、社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慰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凝聚人

心、激励发展。四要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学习培训、“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以党校、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采取集中培训、上党课、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分类别、有计划地抓好党员的学习培训。五要建立生活关怀机制。建立党员生活救助制度、生活补助制度、定人联系制度、定期登门拜访制度,确保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落实好离任村干部、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助的申领和发放工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救济、纳入低保、提供服务等办法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完善党内帮扶机制,帮带党员致富,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一要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党员包扶贫困党员活动,将帮扶工作与干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提拔任用相结合,建立党内扶贫互助工作责任机制。针对流动党员增多的实际,探索建立“亲联亲”、“友联友”、“父联子”、“兄联弟”等定期沟通、定期交流、帮扶互助的结对联系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要建立党员分类帮扶机制。分类建立贫困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致富典型党员信息库,针对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实施救助。对贫困党员从生活救助方面给予帮扶;对下岗党员从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方面给予帮扶;对于流动党员从思想上和生活上给予帮扶;对致富典型党员从政策教育上给予帮扶,使党员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增强创业致富的本领。三要建立项目帮扶机制。把帮扶重点放在“扶”上。发挥党员自身“造血”功能作用。采取“党费提一点,党组织支持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壮大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用于补助因病、因残、因灾、因祸或年老体弱等困难党员。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帮扶资金的作用。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对有发展致富项目、缺少启动资金、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党员,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扶贫部门的作用,通过赠送致富信息、解决启动资金、落实脱贫项目、提供必要农资、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联系务工点等措施,多种渠道帮助困难党员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实行困难党员保健帮扶,对老弱病残的党员发放“扶残助弱爱心卡”,制定相关政策,在身体检查、生病住院时按惠民病房的标准给予优惠,确保受助对象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度晚年。

[责任编辑:尧水根]

猜你喜欢

关怀困难党组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