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

2009-06-18李会军

成才之路 2009年23期
关键词:品德课教材思想

李会军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较大幅度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以加强实践教学。其中明确规定:在教学时间安排中,初中至少有2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中,强调要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将七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适当增加了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活动的设计要求

上好一堂课。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它是成功的一半。活动的准备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根据活动主题及活动要求,巧妙设计,否则,千篇一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从而失去活动应有的特色。

1.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制定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和进行活动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活动前考虑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活动目标包括知识运用目标和行为目标两个方面。知识运用目标的设计要使活动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既使课堂教学内容在活动中得到巩固、验证和认识深化,又使活动的内容纳入课堂学习的科学理论体系。行为目标的设计应做到具体、实际,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活动的根本目的。

2.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活动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活动设计应注重体现学生集体和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其次,活动的另一个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勇气。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和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如何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验、得出什么结论,都应由学生去完成,而不是老师来“包办”。

二、活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始终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些无不要求我们实行开放的活动教学模式,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自由支配、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张扬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运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活动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在活动教学的实施中必须坚持生活性、开放性、全员性、自主性、针对性的原则。

1.活动内容的生活性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新课标认为“初中生逐渐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因此,在选择课堂活动方案是,一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中受到影响,从而学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在第八课《身边的诱惑》教学中,设计表演小品《领奖台的诱惑》,当时恰逢学校艺术周,很多同学参与艺术周活动并获得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奖励,通过来源于生活的小品表演。使表演者和观看者都体会到了成功、掌声、荣誉和奖金的诱惑,并且自然地把教学内容延伸到下面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思想品德教材较注重多样化,开放性,每单元的“主题探究”相当开放,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避免绝对化,避免权威性,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开放性多样化的情境中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讨论、表演、创作、演讲、辩论,甚至于故事接龙、画画、唱歌……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课堂活动中达到课程目的。如第三课《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时,设计课堂讨论竞答活动:看谁说得多——人类的独特本领。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发散式思考人类的独特本领,形成了热烈的课堂大讨论氛围,在竞答活动中。学生感悟了生命,感悟了生活,也感悟了思维的快乐。

3.活动主体的全员性

七年级是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是各种习惯的训练、习得的养成阶段。纵观七年级思品教材,可知教材更注重在道德、法律、心理健康、国情教育等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所以我们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我们应把学生看成是各具特色的有其自身逻辑的活的主体。及时加以引导和鼓励,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力量。如在课堂发言中,应更关注默默无言的同学;小品表演时更关注学习困难的同学;展示作品时更关注不善于出头露面的同学……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活动被少数几个同学垄断的局面。

4.活动过程的自主性

新课程强调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教学中,设计“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的主体活动——直面人生的威胁。《艰难的抉择》这一短文先由学生选出的朗读能手读一遍,再围绕“巴尼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巴尼,你会怎么做”这一中心问题,经4人小组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在阅读,分析,思考中,使学生体会在两难情景中作出选择的艰难,学会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体验人生中遇到意外时永不言弃的困难和坚强,在自主合作中使永不言弃的主题得到内化。

5.活动目标的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教材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效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使教材中的思想意图转化为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即针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一最基础性的目标,根据教材具体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其思想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形式和内容。

活动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舞台,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因此要真正发挥活动教学的效益,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帮助、尊重、宽容,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造思想品德课的活力。

猜你喜欢

品德课教材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想与“剑”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