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通俗歌曲进入校园的思考与探究

2009-06-18张丽萍

成才之路 2009年23期
关键词:审美现状改革

张丽萍

摘要:从民族、传统、古典为主流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流行音乐(通俗歌曲)的矛盾冲突出发,阐述了对通俗歌曲进入校园的看法,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通俗歌曲;现状;审美;改革

马克思说:“音乐所带来的快乐正是人们去创造它的动机,这一奇妙异物乃成为歆享不尽的精神食品…---音乐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它作为精神发展环节而存在着。”(《音乐百科辞典》)正因为如此,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陶治情操并开启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显然,音乐的重要性,除了音乐媒介、教育对象的重要性外,一个重要的媒质凸现出来了,那就是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了

我国目前的学校音乐教育是以民族、古典、传统的主流教育内容为主。音乐课堂教学强调民族、美声两种唱法,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很好的陶冶。但是,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流行音乐特别是通俗歌曲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通俗歌曲的风靡社会,对学校教育有着势不可挡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大部分学生l心目中“音乐”的概念似乎只涵盖了“流行音乐”(特别是“通俗歌曲”)。大多数音乐教师接受的都是传统音乐教育,认为流行音乐冲击了音乐教学太钢的教学计划。冲击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地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甚至阻碍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提倡流行音乐。

通俗歌曲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并不等同于庸俗歌曲或颓废歌曲。虽然,我们常在校园中听到什么“爱呀,哥呀,妹呀”的不适于学生唱的通俗歌曲在不少缺乏费鉴能力的学生嘴中唱出。令人哭笑不得而又生出些许沉重和悲哀;虽然,它缺乏高雅、雄浑,阳春白雪的气质,没有严肃歌曲那样崇高、秀美,那样高于生活。但是不可否认。它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以其贴近生活、贴近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心,而更趋向平民化、个性化、大众化。尽管它良莠并存,不一定适合学生演唱,但是,有的歌曲表现手法新颖,具有民族风格。有不少好的作品,旋律流畅优美,节奏轻快活泼,给人以亲切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与演唱的欲望,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例如歌手周杰伦以一首《听妈妈的话》引导了青少年的感恩之。心;其《蜗牛》也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许多流行已久的通俗歌曲,如《祝你平安》《爱的奉献》《弯弯的月亮》等,它们都能以自身的艺术特色、时代感,或多或少地给人以慰藉、关怀、启迪、鼓舞和美的享受。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都竭力设法使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面似“鬼笑狼嚎”的某些通俗歌曲竟轻易将学生迷住。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上述通俗歌曲其自身的魅力所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现行教材所选歌曲虽然好,曲式规整,写法精致规范,但歌词大多空洞,离现实较远,不免带点刻扳、单调和循规蹈矩的陈旧感,课内音乐满足不了学生多方面的音乐需要。其次。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足。学生也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生活感受,因而除了雄壮豪迈的音乐外,也需要能反映他们其他生活感受的音乐,在课内音乐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向课外寻求满足,当某支流行歌曲或其中一部分的旋律、情调或部分歌词等一洽好满足了他们需要。就会因心理共鸣而被迷住。

音乐艺术的圆圈里,本应万紫千红、百花争艳。通俗歌曲作为一个“花种”,应有一席之地。此花独放百花“杂”,或反之,它花皆放,此花独“杂”,皆非音乐艺术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世间万物,有个“生态平衡”问题,失去平衡,人类就会受到惩罚。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让通俗歌曲进入课堂,可以精彩、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劲头,亦可为学生开阔一片新风景,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吐故纳新的活力。但是,由于通俗歌曲具有非正统、非严肃性,极大的商品性和生活化等特点,因而有些通俗歌曲在创作和演唱上带有媚俗倾向,学生的审美能力不足,以致良莠不分地“跟着感觉走”。因此,也不能为了投学生所好就让通俗歌曲独占课堂。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的高度责任心,做到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因此,需要将流行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教育中,则是最明智的选择了。(1)实事求是,客观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选择歌曲。教师教学中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如周华建的《朋友》、藏天塑的《朋友》等,正确引导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对歌曲的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难度不大、较容易演唱的歌曲。对那些复杂、不易演唱的好歌,可以让学生聆听欣赏,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绪,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涵。(2)本着健康向上、歌曲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原则。例如《高原红》《天堂》等优秀歌曲都有一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家乡人民淳朴、善良的良风。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3)新课程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感性体验。选择通俗歌曲,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感性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节奏、曲调、音色、配器等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因此,通俗歌曲应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际上,现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音乐教学进行了不错的改革,尝试性地选用了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歌曲,如《让世界充满爱》等。这些歌曲会使学生对于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当然,改革之路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也是音乐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路。我们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贯彻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最终会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审美现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