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作文写作等

2009-06-18侯海云

成才之路 2009年23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作文

侯海云

一、明确写作教学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整体写作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比如说,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练习读后感的写法。不断提出优缺点,不断进步。

二、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1.作文题目要直接、明了、通俗易懂,并且有新意,不老套,让学生一看就喜欢。

2.先要确定好“意”再动笔,不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意”是文章的“主心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3.指导观察。让学生有米可炊

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观察,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学生领略太自然的五彩缤纷;3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等。古人云:“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阅读教学若仅限于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除了要求学生平时多观察思考之外,我还经常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中外名著。欣赏一些著名影片,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美文摘抄

让学生多读,做摘抄笔记。以此来积累写作素材。摘抄的内容不作限制,全凭个人的喜好,自己觉得优美或有哲理即可。学生通过平时阅读时的摘抄。积累了作文素材,在作文中就会用上那些优美的语段、那些有哲理的话语,使得学生的作文也能达到有文采。

5.坚持写日记

作文的提高需要多读多写。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写,在写作教学中。除了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理论之外。就应该让学生多写。

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因此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害怕写作文。大都是平时缺少观察,教师要让学生将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等通通记下来。时间长了,作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6.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意志

创新是一种顽强、细致并富有灵感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求创造主体的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要求创造主体有坚强的意志,要敢写敢改。只有经常动笔,不停地写文章,你的文章功底才更加牢固坚实,你的文笔才更加有神韵。

7.要学会模仿

鲁迅先生说:“我们要放出眼光。运用脑髓自己来拿。”天下文章一半抄,模仿就是学会结构的安排、语言的精练准确以及文章宗旨的表达方式等。好多老师都鼓励学生做摘抄,就是想让学生多看看书,记下一些优美的语句,在需要的时候能顺手拈来。得心应手。当然决不能完全借鉴,全文搬用可不行,我们要善于欣赏。汲取他人文章的优点,在自己的文章里能看到一些成功的地方。

三、建立合理的学生习作评估体系

1.讲评作文时从实际出发

教师讲评作文眼光不可过高,把目光集中在少数几篇好作文上。要多讲评中下水平的作文,甚至要多鼓励那些虽题材不新颖、寓意不深刻,但语句还算通顺、进步幅度大的作文。这样能让学生看到希望。感觉到自己也能写作文,也会写作文。

2.建立作文评估坐标图

作文批阅时,教师可以以满分100分记分,以60分为参照,根据全班作文批阅分数画出坐标,反映出本次作文全班整体水平曲线,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在全班所处的位置;再结合评语。学生立即就会发现自己的差距,明确追赶的目标。

当然,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让新课程的写作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使写作教学实现里程碑式的改进。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语文教师引导得体、引导有方,学生就会将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天地真实地展现出来,作文课就会呈现出新的色彩。

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杨喜兵

朗读教学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正如朱光潜所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书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骨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涵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所以说,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指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将会给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谈谈对朗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品词析句,细读动情

朱熹说:“观书须先读书上,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正确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体味文本的文学韵味。熟读精思尤为重要。理解课文时,抓住重点词语仔细品味。不仅可以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还可以提高对词语、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领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石榴》是人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让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吗?学生立刻想到“世界闻名”和“举世闻名”。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犬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接着让学生逐段朗读,体会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

二、指点技巧,读中感悟

朗读不仅有理解和感情的问题,还有技巧运用的问题,比如,在朗读时对停顿、重音、语气、语速、语调、节奏等的掌握和运用。叶圣陶曾具体论述过:“表示悲壮、快活、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的尾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语句,须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须急读……”给学生一把朗读技巧的金钥匙,才能让学生开启一片朗读的新天地。如在《嘀哩嘀哩》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让学生用符号形象地标出朗读的技巧。“|表示停顿较长,“|”表示一般的停顿,“,”表示读重音,“—”表示速度加快。“……”表示速度稍慢。“/”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调。教学中通过投影片,直接用符号在文中表示,使朗读训练具有了目标性、可感性。这样,学生在朗读

时便有所凭借,他们就能绘声绘色地读出春天的美丽。在以后的文本朗读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技巧,从而大大地提高朗读水平。

三、形式多样,读中求新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学生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个别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大量的朗读,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掌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其中蕴藏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等,使学生对课文中准确优美的词语、生动鲜明的语感、奇特严谨的结构,都能留下一定的印象。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真正感受美丽的小兴安岭,读着读着,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后,给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在读中体会文字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四、“评读”结合,读有所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多元化朗读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至关重要。如在《蔺相如》的朗读评价中,不再是“老师一人说了算”,而是少了权威性多了民主性,教师、学生都成为了朗读评价的主体。课堂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间的互相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们也有了主动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让学生进行朗读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很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同时这种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在《蔺相如》一课将要结束时,我让学生对自己课上的朗读进行自我评价,自己选择是三颗星(最好),两颗星(比较好),还是一颗星(须努力),然后对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这样选择。这样,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学会了自我评价,我们就不会找到以往学生因朗读成绩不好悲观失望的眼神,看到的只有学生乐观进取的目光。

总之,就语文科的特性与语文科教学内容、目的而言。朗读训练必须是全方位的、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广大语文教师应清楚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上的作用与地位,更应清楚朗读训练在现实具体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才能更好地去扬长避短,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朗读训练,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作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