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09-06-18

成才之路 2009年23期
关键词:科学性课文文本

肖 文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所困惑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新课程理念,试就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深入了解学生,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教学是教师的双边活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一的。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住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

二、深刻解读文本,用好教材是有效教学的着力点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

三、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往复。自下而上,全局在胸;由下而上,步步紧扣,就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不至于出现“一节课主义”,不至于“铃声一响,走进课堂,要讲什么。等我来想”,而是运用系统原理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横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

因此,制定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扎实、有效果。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带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在教学中兑现、落实的可行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逸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这样可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四、注重运用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优秀的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性为基调,以艺术性为旋律的美妙的交响乐章。有了科学性,就能保证知识的正确传授、智力的合理发展、能力的逐步提高。但是,实践证明,只强调科学性的课堂教学,又往往显得呆板生硬,这多是因为科学性的严肃和论理成分太重的原因。这就要强调教学的艺术性。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前一个“法”,指教学的原则、原理,即科学性、规律性;第二个“法”,指教学的具体方法;第三个“法”,则指教学的艺术,是科学性与独创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吆喝》为例。为了让学生欣赏吆喝中的民俗艺术,体会吆喝中的人生况味,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中独特的精神内核。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整体感知,感受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三读课文,三赏吆喝的方法完成教学内容。一读,体会吆喝的声乐艺术;二读,体察吆喝人的生活状态;三读,体味吆喝人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三读课文,三赏吆喝,不仅对文本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而且体会到了声乐艺术,体察到了生活状态,体味到了生活态度,还感受到了吆喝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语文学习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语文学习真正体现实效。

猜你喜欢

科学性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背课文的小偷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医学论文科学性的标准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说话写句要注意科学性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