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军校文化的特点和建设途径

2009-06-18焦新平

考试周刊 2009年33期
关键词:哈军工军队院校军校

焦新平

一、军校校园文化的特色

军队院校是我军干部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与军事教育方针密切相联、与院校培训目标一致、由军校官兵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的总和,它具有鲜明的军营文化特色。

作为人才成长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微观环境,军校校园文化兼具组织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特征,对于实现军队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军校校园文化的直接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导向性,其二是规范性,其三是凝聚性,其四是激励性,其五是辐射性。

军队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建设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建设,而是具有深刻的教育功能与政治意义。在近现代军校发展史上,校园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有着鲜明的表现。孙中山十分注重黄埔军校的校风养成,亲自为军校制订了“亲爱精诚”的校训。他要求全校师生,“要同学同道生死共赴”,“为振兴中华团结友爱,悲喜同心”。在黄埔军校校门上端,高悬着“革命者来”的匾额。门的两侧则挂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的对联。要求全校师生将“不要钱、不怕死、爱国家、爱百姓、终身为救国救民事业而奋斗”作为行动纲领。在军校中,“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歌激昂回荡。在这种校风环境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有了革命的精神之气,“黄埔精神”也逐渐形成。这种力量在北伐过程中爆发,使军事装备和人数上处于劣势的革命军横扫孙传芳、吴佩孚等军阀势力。再看抗日军政大学,当时物质条件十分艰苦,吃小米,住窑洞,但抗大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革命校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其精神内涵。团结友爱,亲密无间,战斗生活紧张有序,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一切使抗大吸引着国内外进步人士与爱国青年前来参观、上学。《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在参观这所简陋而充满生机的军校之后,感叹“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所”。再看看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哈军工精神。解放初期,百废待兴,毛主席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拨冗亲自撰写并向哈军工颁发《训词》,规定了哈军工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工作与学习作风,对哈军工精神建设起了定向作用;其次,陈赓大将的思想和人格力量影响了哈军工的干部、学员,使之耳濡目染不断地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再次,陈赓的办学思想和方法培育了哈军工学员的一代英雄风范。哈军工精神是哈军工学员表现出的一种群体风范,这种风范概括起来表达如下:坚定不移的爱党、爱国信念;激情豪迈的军人集体荣誉感;团结、协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的创新学风。国防科大继承和发扬了哈军工精神,开创了“银河”精神。

在新形势下,提高军校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确保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和巩固,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范围日趋扩大,一些消极、错误、愚昧乃至反动的文化现象掺杂其间,现代传媒尤其是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大量涌入校园,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无形中受到削弱。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思想文化阵地的纯洁和巩固。军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关理念和原则的引导。军队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涵义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导院校建设,使我军院校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确保培养出思想过硬、政治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

二、军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军队院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着眼于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和部队建设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工作与军校的全面建设联为一体,全方位地建设校园文化。这要求将军队院校作为一个整体,既注重有形的物质建设,又注重无形的精神建设;既注重现实的组织环境,又注重虚拟的网络环境。

总体来看,建设新时期的军校校园文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院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服务人员及学员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共同创建富有军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1.创造制度环境。军校要始终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为人表率。要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训练方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各项教学计划和素质教育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端正教风、学风和考风。对研究生和领导干部学员更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2.创造道德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最主要的还是注重对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德”的引导下进行。这首先要求院校领导、机关、教员和学员队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人格魅力影响学员,培育校园文化精神,包括爱军习武、科学民主、求真务实、学习成才、创新奉献等。为此,要激励教员爱岗敬业、潜心教学,学员专心学业、勤奋求知。

3.创造文化环境。军校要按照规定升持国旗,奏唱国歌、军歌,张贴领袖题词、英模画像;建立和完善校史馆、荣誉室等纪念场馆和设施;坚持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举行纪念庆典仪式;办好校报校刊、广播电视和校园网,搞好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要加强对互联网和书刊音像制品的管理,防止精神毒品流入院校。

4.创造物质环境。用文化名人的雕塑、画像和格言装点校园,让他们崇高睿智的形象激励师生对理想的追求;将校训、校风、岗位职责、文明公约等昭示于校园各个场所,使生活其中的师生时时事事处处都在思想情感、行为方式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要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导向,对校内俱乐部、宣传栏、图书馆、阅报栏、学报、校刊、广播、讲坛、论坛等,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使之健康发展。

5.规范网络环境。目前,绝大多数军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各系部院所都在网上设立了自己的主页,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也与网络建立了紧密联系。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有的放矢的措施,使网络成为沟通校领导和师生关系的桥梁,成为师生交流思想、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成为传播信息和知识、引导舆论、培育合格大学生的新渠道。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校园网络规章,为网络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对网上和其它传媒出现的错误思潮和倾向,要及时澄清,敢于批评,正面引导。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共享性,将校园网络建设成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训练、业余文化生活的平台,以网络为阵地,以网络为课堂,以网络为信箱,建设起生动有序的校园文化网络模式。因此,要制订相应的网络行为守则,规范学员的上网行为,防止网络中的思想混乱,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总而言之,军队院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论断的要求,在院校党委领导下,以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的阵地。要立足于军校特色,在坚持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前提下,保持浓郁的军校风格,营造爱军习武、科学民主、求真务实、重理想、讲奉献、比成才、保国家的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军队院校校园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历史的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猜你喜欢

哈军工军队院校军校
哈军工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路径研究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
哈军工纪念馆:不能忘却的纪念
肩负育人使命 传承军工精神
不忘“哈军工”的红色使命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